构建数学视觉意象 发展视觉思维

2017-12-06 05:03吴淑家
学子·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计数器小棒意象

吴淑家

一、让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积累丰富的视觉形象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准备多样化的学具,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形象化操作与抽象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小事情、小发现中积累数学“知觉力”,积累丰富的视觉形象。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整十数相加减》,计算20+30时:执教者为学生准备了小棒、计数器及学习单,不同层次的学生因知觉的着力点不同,便会出现不同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学生都能借助具体的事物,寻找到知觉着力点,结合原有的认知水平,生成各种不同水平的视觉形象。

二、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构建独特的视觉意象

任何思考的进行都是在联想。如:相似想象、接近想象、对比想象、因果想象等等。以此借助外部世界的可见之象构建独特的视觉意象。

1.择“象”,刺激意识——观察想象

视觉形象是一个由物象到意象的中介。有效的中介能架起思考的桥梁,更能刺激主体意识,引领学生产生想象。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知觉力”产生下的不同层次的作品,有目的的择“象”,能引起学生更好地想象,更好地思考。执教者在学生呈现的各种方法中,选择了同为摆小棒与计数器的两种不同方法分别比较,如图1-图2:

追问: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好在哪里?

生1: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

生2:第二种方法是10根10根数比较快,第一种方法是1根1根数很慢。

生3:第一种方法容易数错,第二种方法一眼就算出20+30=50。

两组相近、相似的方法在展示过程中,有效地激活了主体意识,使之主动展开相似想象、对比想象,强烈的视觉刺激,使学生有机会、有能力将不同的视觉形象借助同化、顺应的方法产生新的意象。

2.通“象”,理清意识——构绘

视觉对象成为意象的过程,是一个由人的意识情感充分参与的“自然向人生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视觉去捕捉视觉形象的轨迹,引发学生 对“知觉力”的分析,通过比较各种形象,并不断将各种“力”融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量,使新旧知识之间形成“關系”。当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计算出20+30=50后,接着呈现口算方法2+3=5,所以20+30=50。

问题1:结合小棒、计数器想一想这里的2、3表示什么意思?(2表示2个十、3表示3个十)

问题2:请你在小棒、计数器、算式中找到2个十、3个十和50。

有了前面视觉形象的铺垫,执教者将形象的“知觉力”与抽象的算法建立关系,学生通过视觉将抽象的数字20、30、50形象化,结合自己已有知识,喜好进行评价,优化,用心灵对感性事物的本质进行解释,理解算理,在不知不觉中这些视觉形象就被染上了主体的情感,经验和性格等色彩。

三、让学生经历概括的过程,培养个性化的视觉思维

意象将表象世界与抽象思维联系起来。当主体通过视觉对客体进行直接交流,客体之象进入意念之中,意象转化为思维元素,主体对数学对象进行主动地观察、想象、理解、概括,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整十数相加减》教学中,当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口算等方法计算出20+30=50时,这些方法只是多个染了个人色彩的零散的视觉意象,如果只是简单将这几种方法呈现,它只是对观测对象的机械复制,对主体的促动不大。只有将它们与主体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这些视觉对象才能成为能为我们所用的思维元素。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将三种方法进行了沟通(如,图6):

问题:这几种方法都能算出20+30=50,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1:都是10个10个数的。(生指着小棒与计数器数。) 生2:都是把0遮住,先算2+3=5,再添上0就是50。(生指着算式边说。)

生3:在十位上算2+3=5,十位上的5就是50。(生边指小棒、计数器、算式说。)

生4:这里的2表示2个十,3表示3个十,它们都是把2个十加上3个十得到5个十,就是50。

……

小结:它们的样子虽然不一样,但计算时的道理是一样的。

视觉意象是主体对视觉形象的一种融合、改造、完善、分析、综合,从而熔铸成鲜明个性化的视觉意象,形成个性化的知识。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视觉思维,通过丰富的想象做出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更具形象性、灵活性、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计数器小棒意象
抚远意象等
采用虚拟计数器的电子式膜式燃气表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计数器竞争冒险及其处理的仿真分析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任意N进制计数器的设计方法
基于单片机的仰卧起坐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