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玥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除了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外,还包括思维能力、审美情趣等多项内容。小学阶段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然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却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关注各种细节问题,指导学生掌握批注阅读法,养成良好语文习惯;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语文思维能力;通过概括画面的方法指導学生赏析文本细节,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一、圈点批注 激活情感体验
批注法是用于辅助文章赏析和阅读的传统方法,在阅读文章时,可以用圈点的方法标注出自己不理解或是感兴趣的地方,又或者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对该段文字的理解和评价。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能避免小学生阅读不够深入的问题,这种写写画画的过程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方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内心世界。
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为例子,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在初步阅读中将文章中不懂的字句标注出来,如“棒、骗、押、溜、裳、发配、厚礼款待”等,尝试标注它们的读音和解释。其次可以尝试整体把握文本,标注出故事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等地方,并用简单的词句概括其意思。如第一节是故事的起因,讲述林冲被发配;第二、三节是发展,讲述洪教头来和林冲比武;第四节到第七节是高潮,第八节是结尾,讲述林冲打败洪教头的过程。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在深入阅读中标注上自己的感悟或者不解之处。如有学生在文本开头处标注:“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呢?”在“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处标注:“此人如此傲慢,林冲是想要教训他,所以和他交手吗?”在“林冲起身让座”处标注:“林冲如此谦逊,为何最后还是棒打洪教头呢?”这些标注的内容表现了学生在阅读此文时心中的感悟,随着不断深入阅读,学生对林冲的性格有了更深地了解。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而有效的批注方法,在思维困惑时,用笔墨将其标注出来;在受到启迪感悟的时候,也可以将其记录下来。对于文眼所在之处、前后过渡、关联之处,学生也可以尝试用各种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
二、将错就错 引导深度探究
小学生由于阅读能力有限,在品读文本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认知,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用直接告知他们正确答案,可以利用这些错误之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要时刻监督他们的讨论过程,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将他们的思维引入到正确的轨道上。
在学习《第一朵杏花》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竺可桢是一名著名的气候学家,他的成就是如何得来的?”有学生回答:“这是因为他善于观察杏花,能准确把握杏花开放的时间。”这个回答显然不够深入,只是就事论事。为了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究文本,教师可以提问:“深入阅读一下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说说这句话在文本中起到的作用。”学生在分析后提出:“这段话表达了竺可桢对于气候观察这个工作的认知,他认为搞科学不能只知道大概的数据,必须要在细致的观察后得出准确的答案。”教师继续提出:“竺可桢提出的观点是只针对‘杏花吗?”学生感悟:“竺可桢的观点是针对所有科学研究的,而不只是针对研究‘杏花。”由此学生体会到自己对上一个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竺可桢的成就不只是因为善于研究杏花,而是因为他对于所有科学研究都有着严谨的态度。”
巴尔扎克认为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就是问号,因此质疑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学生的理解错误,将其转化成对文本的质疑,鼓励学生围绕这些疑问进行深度探究,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三、概括画面 赏析文本刻画
细节赏析是文本分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中隐含的深意,则首先要明白该细节的具体场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语言概括画面,在描写该画面的过程中学生和作者能进行情感共鸣。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则独幕剧,其文本主要展示了公仪休和子明之间的对话,对于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都用很简单的词句一笔带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概括文本画面,并进行细节赏析,如提出问题:“当公仪休说自己闻到鱼腥气就要呕吐的时候,他会是怎样的动作、神态,内心又如何想?”学生概括画面:“公仪休一定微微皱眉,细细思索,然后眉头舒展开,用手掩着鼻子做出厌恶状,然后说出刚刚的那段话。他心里定然想:绝对不能收下对方的礼物,没有办法,也只能找这个借口了。”在这样的概括中,文本中的场景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具有形象性,学生能以此为契机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公仪休公正廉明、不贪图小便宜的高尚品德。
细节赏析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感悟,尝试概括细节画面的方法能让学生尝试将自己融入文本之中,感悟可以更为深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素养的养成也需要持久不懈的努力,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学习中的某些细节,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这样的积淀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得以提升,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升华。
学子·上半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