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与评价”中建立儿童数学学习的成长坐标

2017-12-06 05:01何斐
学子·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性知识圆柱应用题

何斐

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让儿童掌握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学会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经由自我“反思与评价”,儿童通过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学习,进而建立儿童的数学学习坐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儿童从关注知识结果转为关注学习过程,培养儿童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让儿童学会学习。

一、让“结果性知识”更清晰——引导回顾性“反思与评价”

在儿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儿童展开回顾性“反思与评价”,以便让“结果性知识”的形成脉络更清晰,將知识点纳入到数学的整体知识结构中去。通过回顾,让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将逐步显山露水。例如:教学苏教版《圆柱的体积》,在孩子们通过切割法将“圆柱”转变为“长方体”后,笔者让学生展开反思与评价:

1.我们是怎么将“圆柱”转变为“长方体”的?2.圆柱的体积推导过程和什么推导过程相似?3.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运用了哪些方法、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4.转化后的长方体不同的摆放得出的圆柱的体积公式相同么?5.我们的推导过程是否严密?你是怎样想到这样推导的?你是否还有其他问题?经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笔者相信,孩子们的脑海中将再次展现推导过程的表象,形成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性认识。并且能够从圆的推导、圆柱的推导过程中自然生发数学思想方法——无限分割、化曲为直以及转化、极限等。

二、让“过程性知识”更有效——引导诊断性“反思与评价”

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对数学知识进行识别、理解和加工的过程,更是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规划、监控和调节的过程。在儿童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儿童展开诊断性的“反思与评价”,诸如我发现问题了吗?我这样的问题探究策略如何?“我选择的是否是最好的探究方法?”“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我有什么收获(知识上、技巧上、思维策略上)?能不能把这种探究方法用于其他问题?”等。

三、让“反馈性知识”更深入——引导比较性“反思与评价”

儿童数学学习后的练习能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儿童对“反馈性知识”展开比较,通过自查、互查、集体检查等手段让“反馈性知识”更深入。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重教轻评”,对作业反馈的研究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其实,作业是暴露儿童思维最有效的载体,在作业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把脉儿童的认知障碍、思维障碍等。例如:教学苏教版《分数除法应用题》,其中有这样一道作业习题:王师傅加工500个零件,4天完成了总数的 。那么王师傅加工完这批零件一共需要多少天?不同的学生其解决问题的策略各不相同,有同学是这样列式的:500÷(500×÷4 )=10(天);有同学是这样列式的:1÷( ÷4)=10(天);还有同学这样列式的:4÷ =10(天)。在这里,笔者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展开对比,培养儿童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通过比较,儿童理解了“工程问题”既可以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也可以运用“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四、让“缄默性知识”更敞亮——引导总结性“反思与评价”

在数学学习中,儿童对知识的探究和问题的解决一定会形成一种难以言传的“缄默性知识”,如个体独特问题理解障碍、问题解决体验、问题解决策略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等。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学习讨论会”,引领学生的数学反思;也可以让学生运用“错题集”,记录自己的认知障碍;还可以运用“反思性日志”,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问题解决失败的体验、问题解决成功的体验、感受,记录自己的问题解决灵感和智慧,记录自己归纳总结出的数学思想方法,等等。这种总结性的“反思与评价”能够敞亮儿童的“缄默性知识”,加深儿童对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提高儿童的元认知监控水平。例如:有孩子们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除法应用题》后,在“日志本”中这样写道:我知道了解决分数应用题首先是要找出单位“一”,然后要弄清楚单位“一”是已知还是未知,以便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题目中的“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是关键,有时还必须借助线段图来帮助理解。

儿童数学学习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对儿童数学可持续性学习以及数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数学学习中,引领儿童展开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够让他们终生受用。数学教育是人的教育,儿童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心智的不断发展、成熟是儿童数学素养生成的重要标识。通过儿童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可以建立儿童数学学习的成长坐标。

猜你喜欢
性知识圆柱应用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复杂陈述性知识结构的程序化设计
中国本土性知识必须“再全球化”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应用题
哄骗孩子形成错误的性知识
原有陈述性知识和溯因推理对小学生科学假设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