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内化为教师教学素养的方法探析

2017-12-06 18:07陈建虹
学子·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学科核心

陈建虹

怎样才能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呢?

近几年来,在教育领域,“核心素养”成为非常时髦的一个热词。什么是核心素养?我的理解是,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再出发”,素质教育不是一个新话题,已经喊了30年,得到了广泛认同,但在具体实施中,我们真正做到了吗?回答是否定的——重分轻能、题海战术、校园文化建设仅满足于墙壁文化呈现等等。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在素质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素质教育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长期以来,只有方向,没有明确的具体化的内容。而核心素养则是明确的、具体的,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9大素养、23个基本要点、70个关键表现。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聚焦强化版和升级转型版。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点更突出、焦点更集中的教育目标,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方向。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因为学科素养既是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和作用,又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

一、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

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空间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教师要转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定位,从知识本位转变到能力本位,时时处处想到学生“怎么学更好”。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范围、学习内容等方面,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不仅囊括了学科教学,还大大超越了学科教学的范畴和标准,会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记忆”,会将学习方式最优化,会将学习方法最多化,会将传统知识与个体体验进行链接,学生学习也会自主与主动,这些其实就是课程功能的体现。对于“过程与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教的方法”,而是要考虑学生“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需要教师去教的,而不是有了方法学生就能自行掌握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学会用整个的“人”去当老师,干了就要干好 ,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 ,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就要给予学生“影响一生的素养” 。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 “学会”呢?教师一定要进行有效教学,鼓励并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知识都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水平基础之上来建构形成的。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学习知识是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经验主动构建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并非是他人进行被动传递和强加接受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打破学科教学的知识本位的藩篱,向学科教育靠拢,逐步丰富和完善学科教育功能。

二、要厘清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即核心素养来自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三维目标不是终极的目标,三维目标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要素和路径。

三维目标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底座,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单单有了知识、技能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独立传授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

在三維目标中,知识具有奠基性作用,离开了知识的习得,也谈不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力和素质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活动中铸就的。正如有的学者所言,能力不过是内化了的知识的综合体现,而素质则是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和升华。

三、注重运用学科活动

学科知识只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学科活动才是形成学科素养的渠道。学科知识是不能直接转化为素养的,简单的复制、记忆、理解和掌握是不能形成素养的。学科活动意味着对学科知识的加工、消化、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内化、转化、升华。这其中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过程和方法”毕竟也不是素养本身,而是素养形成的桥梁。要注重运用“学科活动”来统整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习方式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此来强化学科教学的学科性,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在设计和开展教学时必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体现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使学科教学过程成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

例如,物理课的特点就在于“物”和“理”。“物”即事实证据,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理”即理性思维,要以思维为中心。通过实验,创设情境,观察表象,通过理性思维抽象出具体的理论,再通过具体的原生态问题,得到建构和升华。如果把活生生的物理仅肢解为知识,而又把知识的获得归结为习题的训练,这样的物理是没有魅力的。这样的物理课背离了物理的本质和特性,不是没有魅力的问题,关键是不能形成物理学科素养。

四、要精心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要强调两点:首先,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体现并聚焦于学科的精神、意义、文化,反映学科之情、之趣、之美、之韵、之神,从而与“学科知识”、“学科活动”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其次,要在“内化”上下功夫,只有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品格,转化为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成为一个精神丰富的人,有品位的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才有终极的意义。没有内化为品格,就没有素养的意义。

五、通过校本课程建设,促进知识向素养的转化、进阶、提升

教师不仅要具有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研发的动机和意识,还要求在素质与能力上更强。第一,教师应当善于了解学生个性差异和需求;第二,教师要对学科特点和结构了然于心;第三,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将各学科教学实现统筹统整;第四,教师要结合学生和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第五,教师要能够参与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第六,教师要能够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把体现核心素养要求的内容展示给学生。

可以把校本课程分为品德与价值观、生命与健康、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探究、信息与技术、艺术与审美七大领域,以建设绿色校园、健康校园、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为契机,全面开发各领域的延伸型、发展型、研究型、创新型等课程。动、静、雅、趣,素养型课程要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爱好特长,提供学生多样选择的可能,进而满足学生差异性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学校团委、学生会开展体验类、探究类、实践类、服务类等社团活动、社区服务,让学生从学习者向组织者、活动者、探究者、实践者转变,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生幸福感,促进知识转化为素养,并促进素养的进阶、提升。

总之,学科素养是学科和教育的有机融合,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高度、深度和内涵的提升,是学科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回归。如何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它不仅挑战我们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拷问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素养,从概念到行动,从“知识至上”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我们任重道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学科核心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品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