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趋势和意义,提出要利用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梯队;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榜样,科学建设教学内容,合理编排课程结构;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从而推进中职精品课程建设。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中职学校 精品课程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039-0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必要途径,教育信息化也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6 年 6 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使教学个性化、管理精细化、决策科学化。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及教育部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文件精神,全國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精品课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也纷纷积极探索,将建设精品课程工作作为学校提升办学内涵和教育质量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教育信息化是指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评价和教育环境等一系列内容。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它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在现代信息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每个学校衡量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如何让教育事业成为信息社会的领航者,而不是追随者;让每个中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弄潮儿,而不是新时代的“文盲”;让每个教师成为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娴熟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者,而不是落伍的时代弃儿;让各个学校成为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合作者,而不是闭门造车的孤胆英雄,这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为了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各个学校纷纷展开了不同层面的规划与建设,其中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有力地推进了课程建设的整体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育质量。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研究,是应用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五个方面进行研究,最终将不同类别的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再以网站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丰富学生的信息通道,帮助学生以更立体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动态地掌握专业知识的最新发展,这是中职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坚持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有力举措。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
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自 2003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全国高等院校纷纷启动精品课程建设,极大地推进了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11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 1000 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 5000 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由此吹响了新一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号角。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也积极探索,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但中职学校由于教学条件、专业培养目标、办学特点等均与高等院校有着极大的差别,几乎都面临着经费来源、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技术支持等问题,因此中职的精品课程研究水平远远落后于高等院校,对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很少。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在世界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做好中职精品课程建设与研究工作,对促进中职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打造高水准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只有成功地组建一支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强、人员结构合理稳定的人才队伍,才能保障精品课程的稳健建设,并通过教育信息化部分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法规。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响应,积极推行了形式多样的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在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精品课程的共建与共享,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示范性和辐射性是精品课程的重要特性之一,(下转第46页)(上接第39页)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的精品课程,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让教师和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并能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的进程。
(三)提高资源利用率。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免费开放,能有效地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为个体终身学习提供机会,并利于实现教育的民主和公平,从而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建设策略
(一)利用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梯队。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途径,而教育的振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精品课程建设是一种系统而持续的行为,其支撑条件首先在于教师的实力。因此,要把建设高素质的课程与高水平的教师建设结合起来,利用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在推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梯队,并使这支队伍成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二)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榜样,科学建设教学内容,合理编排课程结构。对于精品课程而言,课程本身的内容形式及学术价值,决定着精品课程的质量。现代中职的职教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因此,要以培养目标来选择课程内容及呈现形式,并合理编排课程结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就业需求,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合理编排课程结构,通过对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将教学内容合理整合并有效呈现出来,反映出最新的岗位技术,将其内容体系与现行的国家执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无缝融合,并向国家级技能考核标准看齐,力争做到“两接轨”,即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相接轨,与国家执业资格认证相接轨,形成专业性强、职业特色突出、信息化技术明显的综合课程体系。
(三)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精品课程的重要标志。根据中职教育培养目标,选择适合新时代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以教会护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目标。教学条件包括教学资料、网络环境和实践条件等,精品课程在教学资料方面要求选用优秀的教材和丰富的参考文献、习题等;网络环境方面要求网站能及时更新,拥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以方便下载、评价等;实践条件方面要求实践环境有利于开放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建设起来的精品课程,能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全面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德亮.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S].
【作者简介】黄自燕(1981— ),女,广西藤县人,梧州市卫生学校讲师。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