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高职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7-12-06 18:15何德秀
教师·中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何德秀

摘 要: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教育融合网络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成果结合起来,实现从传统方法向现代化教育方法转型,将思政教育工作推上新的高地。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一、绪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了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大学生群体是一个使用互联网最为频繁、对互联网最为熟悉的群体。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表达自我意识、追寻自我诉求最直接的平台。如何有的放矢地开展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点,进一步完善当下高校的思政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网络修养和政治素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国家部分网络教育相关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到“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成长成才已成为新常态。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也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对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做了统一部署;明确提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应当遵循“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要求高职院校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进行思政教育,让网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普及实施保驾护航。

三、互联网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在互联网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方式与以前大不相同。不再是单纯依靠书本、报纸,而是通过移动端IP入网,在网络上接收浩瀚的信息。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越来越重视自我性格的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的开放性和自由平等性让学生能够在任何地点都能畅所欲言,展现自我个性。反之,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传播约束力很小,常见的负面影响一旦搭上互联网这艘快船,就会被网民呈指数型传播,这些有害信息常常误导学生,扰乱他们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对思想产生了消极影响。职业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他们成为最热爱、最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人,同时又是思想最容易受到互联网影响的一类群体。如果没有正确舆论引导很容易被不良思想左右,被不法行为所利用。因时制宜,充分重视互联网时代的特殊性,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探索新形势下思政教育的新方法已迫在眉睫。作为思政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深刻意义。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1)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在高校开设生动有趣的校园网站和师生个人主页,使之成为沟通学校与个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校园网站除有可下载电子书、教学软件(或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料外,还应将校园网建成马克思主义阵地,使之成为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窗口,大力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弘扬主旋律,深入开展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让校园网络成为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和心理的园区。具体做法是把党建工作、共青团工作等引入到校园网络,开辟专栏,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一支骨干队伍,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以点带面地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同时邀请专家开办网上讲座,就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互动式交流,利用网络解答问题。

在校园网站上建立师生互动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向学生发布校园新闻和班级活动公告,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辩论赛等,营造出具有“正能量”的育人氛围,利用这些新媒体技术,还可互相进行信息沟通。通过这些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能及时了解群内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与沟通,也有利于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第二课堂”作用,可拓展思政工作的空间与时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的虚拟性和教育的不对称性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网络教育的不对称性,使之成为单方付出的“无用功”,无学生的参与、交融,就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思政网站的内容必须契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生动有趣,让他们觉得这些东西都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切实可行的,避免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成为一种摆设。

(2)努力提升思政工作者素质,使之成为学生灵魂塑造的良师益友。教师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的行为主体和具体操作者,其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队伍意义重大。思政课最能打动学生是教师在学理上、思想上的深刻,这就要求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扎实的文化功底,能深刻理解“两课”的基本原理,熟知国际国内大事,深刻正确解读国家方针政策,能自觉坚定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思政工作者还应摆正心态,俯下身子,坚持民主性、亲和性和互动性原则,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从而更好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传播正能量,真正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落实。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技能,努力提升网络获取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把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思政教育中去,才能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体验。

(3)积极创新思政课堂教育,增强思政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古板老套、机械僵化、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现代政治思想教育的步伐了。因此,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吃透教材内容,在把握教材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引入三个教学内容作为补充,即引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入当前最新的形势与政策的热点材料,引入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能鲜活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其次,要破解“满堂灌输”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弊端,在加强“专题式教学”的同时,推广小班讨论、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地进行网上资料查询、整理,对热点问题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成立“兴趣小组”,以理论研究、社会调研、微视频拍摄及论文撰写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絡的多媒体功能,将枯燥的教育信息生动化,把说教的内容人性化,不照本宣科,而是直面问题,用讲故事、微视频的方式娓娓道来,使思政课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五、小结

网络时代校园政治思想工作的全面推进,必须用高雅的校园文化熏陶人,用高素质干部队伍带动人,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方法引导人,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闫 帅.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7).

[2]田树学.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