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棕
摘 要:对中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入手,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使教学能够更加高效,更利于学生接受,更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真实可用的数学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方向,优化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就是优化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基于全面发展和适合学生接受的原则,根据班级中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出了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高层次学生来说,我们对他们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提高了要求,鼓励他们在熟练掌握目前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与当前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和以后将要学习的课程总结学习经验,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鼓励他们运用创新的方法解答问题,并敢于将自己的创新方法在课堂上为大家进行讲解。最后要求他们养成互助学习习惯,多帮助其他同学。
对中层次的学生来说,我们则要求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课内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方法解决问题。比如,五年级的小数乘法,我们要求中层次学生熟练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能力,还要求他们加强对学习兴趣的培养,逐步树立自信心,争取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
对低层次的学生来说,我们为他们制订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并没有降低要求。比如,五年级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我们要求低层次的学生通过多加练习,能够正确进行计算。要求他们端正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养成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我们在教学内容优化的过程中,基于课本,充分考虑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接受特点,将一些趣味性强、实用性强的内容编成了校本教材。由于校本教材的编写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题目的设定也很注重趣味性,学生通过校本教材提升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我们将搜集到的“蜗牛爬井”趣味数学题结合分数乘法重新改编,编成了如下题目:一口井有12米深,一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可以爬全井深的,到了晚上又会掉下全井深的。问这只蜗牛如果从第一天白天开始爬,用几天才能从井中爬出来。
不少学生面对这个题目就直接计算出白天可以爬4米,晚上掉下3米,所以就列出12÷(4-3)的算式进行计算,得出这只蜗牛要用12天才能从井中爬出来。但是他们忘了蜗牛只要爬出井口就不会掉下去的因素,所以出现了错误。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变思路,将井的深度减去蜗牛白天能够爬的长度,计算蜗牛几天能爬到这个位置,再加一天得出答案,也就是(12-12×)÷(12×-12×)+1,最后计算出答案8÷1+1=9(天)。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的优化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我们大胆采用了“学生讲题”的教学方法,让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走上讲台,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个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班里的学生都想通过上台讲题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满足感。
教师对他的讲解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学生养成在做计算题时积极运用简化计算的习惯。通过学生讲题,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的数学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对中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都是从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根据趣味性、生活化原则进行探索的。学生在接受了优化后的课程教育后,不仅增加了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还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所以说我们以上的种种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我们还会根据现有经验进一步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加霞.小学数学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刘益芬.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8(1):19.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城县朋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