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微
摘要:预算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工具,它是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资源配置加以量化的一种管理手段。对于以投资办学为主体的民办高校来说其最大的特点是经费自筹、自负盈亏,从管理体制和市场化程度上看其本质是一项经济活动。本研究通过对民办高校目前的预算管理思想、预算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通过建立预算执行动态反馈体系以达到加强和完善高校的预算管理水平,力图探求适合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动态反馈
一、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近年来民办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民办高校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面向市场,依靠自筹资金实现了教育体制、发展方向、运行机制、办学格局的多元化。但是,随着民办高校数量、体量规模的迅速扩大,各种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如其中最易量化和标准化但又带有信息滞后性的财务管理,这其中又以预算管理为首。如何在现有的资金来源渠道下,实现教育经费的合理有效配置,这不仅关系到民办高校是否持续经营发展,甚至关系到中国民办教育能否健康发展[1]。
二、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理念缺乏战略指导
战略目标与学校的整个资源相联系,预算管理就是对学校决策目标及资源配置方式加以量化。目前大部分高校没能将预算管理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在没有学校整体战略指引下搞预算管理,就会偏重短期预算活动,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学校长期的发展战略不相适应,进而导致短期预算与学校中长期发展预算衔接性差[2]。大部分高校的预算现在只有年度预算,没有中长期的考虑,这样便会导致决策的短期化,导致目标与战略远景存在偏离。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内容缺失
传统的基数增长法在学校预算编制过程中较为普遍,预算编制往往以上年度预算为今年的基础,然后在上年的预算中增加和减少[3]。采用这种方法各部门的运行经费很容易被基数固化,没有考量上年预算的合理性,更没有根据市场情况考虑专业招生趋势所带来的预算影响。高校在支出预算数据采集时,常常会因资源权责不明导致各二级部门预算与学校层面预算出现重叠或真空现象;各部门编制预算时只会尽可能放大预算数额,绝不减少,导致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偏低;在收入预算编制时缺失收入项目,一般情况下仅将学费和经营收入纳入预算中,而对于科研经费、教育培训、校企合作等收入因其难以做出准确估计没有纳入预算内容中。
(三)预算编制与执行相分离,信息不对称导致预算松弛
高校预算管理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系统,预算执行力弱化,预算控制不严,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的预算多是重编制,轻执行,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受到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随意性较大,存在不断调整、更改和补充的情况[4]。对于已经发生的事项不能按项目节点反馈预算执行情况,管理层不能了解下级部门的真实资源需求,下级部门拥有与预算有关的信息而上级不拥有,上下级信息不对称出现预算松弛现象普遍。因为预算执行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导致监管部门无法根据已经完成的情况对目前正在发生的事项进行评价,最终都是由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的计划数与实际数对比,用是否超出预算作为判定标准,方法简单且滞后,考核没有达到预算应有的约束作用。
(四)预算管理手段落后,难以实现动态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经济决策能力和财务相关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的要求在不断加强。预算管理是兼具控制、评价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管理工具。目前,高校预算管理手段主要还处于半自动化状态,半自动化状态下的预算管理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时效性。财务审核、评价往往在事后超标时才发现,难于实现实时监控。
三、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升战略导向下的预算意识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单一的财务部门的工作,它涉及到各个院系、职能部门[5];预算反映的也不只是财务指标,更重要的是它反映的是高校未来发展方向与高度。建立具有戰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明细化预算更易实现学校预算管理的前瞻性、持续性和全面化,依据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编制各层级责任预算有助于预算和规划的有机结合,层级预算目标既是预算总目标的细化,也是预算总目标实现的基础。
(二)建立层级责任预算编制
建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预算编制方法,为避免不同层面预算出现交叉情况,实行校级层面公共预算+二级单位层面常规预算+机动资金预算为一体的滚动预算编制。校级层面预算内容以学校发展战略为主线,二级教学单位层面预算以保证日常运行为目标,二级职能部门层面预算以保证全校正常运行为目标,机动资金预算可按预算总额比例提取因地制宜地安排项目或用于解决特殊性开支。预算时间可将历年制预算年度改为学年预算年度,一般高校预算是根据公历年进行的[6],而学校的日常工作是根据学年度安排的,这样将预算年度和工作年度进行相应调整,使预算管理落到实处更便于对收入与支出的配比。
(三)构建完善的预算执行动态反馈体系
1.各预算部门定期汇报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预算管理的实际要求,各二级预算执行部门定期(按月、季、年)编制详细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比较预算数与实际支出数差异额,算出其节约或超支额,通过编写预算执行情况差异分析报告的形式及时反馈给上级责任部门和院校领导并阐明原因及解决方案。
2.建立部门预算预警机制
通过执行部门定期(按月、季、年)预算执行分析汇报制度,财务部门对各预算执行单位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对照其预算项目计划定期(按月、季、年)汇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后,对即将超预算或预算项目执行不严的部门提出预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与控制措施,确保各预算项目按额度正常进行。endprint
3.预算主管部门关注差异分析
预算主管部门在审核各部门定期上交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时,侧重关注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原预算计划情况中突破预算额度的任务目标事项,重点要分析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并结合预算部门上报的预算执行情况差异分析报告对于因主观客因素造成的实际数与预算数不符事项视情况追责。
(四)搭建财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企业财务信息化平台引入预算管理工作,是实现预算管理工作进程中财务信息数据的及时传递、分析与资源的共享的保证[7]。预算管理信息化对高校工作具有约束性作用同时也为决策层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持,预算管理信息化工作需要借助ERP系统的推进与实施,财务部门每月将预算明细表导至财务信息系统,当实际成本超出预算数据时此项业务将无法通过验证,因主客观因素导致本期发生额超本期预算数,需提交申请经决策层同意才可调整,真正实现预算、执行一体化的财务信息化动态管理平台。
四、结束语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预算管理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引进、吸收和消化阶段[8]。2015年新预算法的实施表明预算不再只是分配的工具,而是一种约束,一种制度安排。预算管理最重要的不是管理“过去”,而是要变成一种约束“未来行为”的制度。鉴于民办高校的经济主体身份以及市场环境的多变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民办高校应当构建适合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需要结合学校战略规划构建预算组织结构体系,需要建立信息化动态反馈体系将预算执行效果与预算责任者紧密结合,其最终目的是提升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及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梁勇等.高校财务管理新思考:构建财务服务创新体系[J].高校财会研究,2017(1):28-28.
[2]王素云.精细化管理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3-02-10.
[3]周海鷹.关于民办高校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6-06-21.
[4]姜佩剑,江建蓬,岳喜马.高校集成预算管理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3-05.
[5]谢金芝.部门预算改革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07-10.
[6]蒋黎敏.关于高校预算柔性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15.
[7]赵卫东.企业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4.(1):57-58.
[8]施颖.国外高校预算管理经验及其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4-16.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博文管理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