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

2017-12-06 19:59高荣荣
新课程·中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学困生高中数学

高荣荣

摘 要:分析了高中数学学困生常见的几种心理特点,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心理特点;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很不均衡。学生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当然这些差异的产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师水平、家庭环境、基础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心理因素等,但笔者认为高中生已经经历过中考的筛选,他们的智力水平、基础知识水平应该是相差无几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现在高中生的不良学习心理又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调查,找出了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在一些普通中学里,一些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持消极的态度,成绩一直不理想,又导致了学生自我感觉和自我评价的降低,而成绩差和自我效能的降低,往往又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动机,导致这部分学生认为他们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掌握相应水平的知识。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想提高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我们不仅要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科体系,还应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改进策略

目前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如下几种:

1.缺乏自信心

根据喻平教授所著的《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非认知因素在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解决数学问题不仅需要智力方面的思维活动,而且也需要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很多学生在解决数学难题时无所适从,原因并不都是其数学概念、知识掌握得不好,往往是因为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心,从而影响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以及解题的策略。如笔者本届所带文科班的一位女生,语文、英语两门功课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列,但数学成绩却基本上位于全班倒数。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后,该学生已有放弃数学的想法。笔者从高二接手后,多次与她谈话,帮其重新树立信心后,她才在数学课上开始认真听讲,但后来接连的两次数学小测验成绩都不理想,让她又有了放弃的想法,笔者只好又不断地激励她要坚持,她将信将疑地继续听讲,直到期中考试数学成绩进入了班级前10名(试卷较简单),这次取得的成绩帮其重新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尽管后来的数学成绩也有起伏,但由于之前有过成功的经历,她再也没有了轻言放弃数学的想法。经过她自己的不断努力和笔者的关注,现在其数学成绩基本上位于班级中等水平。由此可见,自信心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依赖心理

喻平教授所著的《數学教育心理学》中提到:非认知因素在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学习的自主独立意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部分学生会把生活中的一些依赖思想带入数学课堂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老师问问题时,他总是希望其他学生或者老师来回答,习惯于听答案而不是试图找出答案;在课后表现为:对自己所做作业的答案不敢肯定,非要和其他同学核对答案后才敢交,尤其题目较复杂时更是如此。

笔者认为,想要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允许学生出现失误,对学生的失误也要宽容地对待,不能一味地批评,否则,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怀疑、否定自己。其次,当这类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我们教师应该多关心他,并鼓励他战胜困难,同时还要相信他一定能成功。最后,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运用赏识和鼓励引导,让他们体验成功,相信自己,不依赖同学或教师。

3.数学理解能力薄弱

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经常会听到学生有这样的困惑:“即使老师上课讲的内容都听懂了,而自己再次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题目时,也只记得老师讲过,但自己还是解答不正确。”教师在看到学生的解答结果时也有相似的疑问,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达到内化,即没有真正理解。

例如,在学习函数相关问题时,学生往往会产生类似的误解:函数表达式中的f(x),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f与(x)是相乘的关系,并模仿乘法的分配律,经常出现f(x+y)=f(x)+f(y)的认识;同样还有sin(α+β)=sinα+sinβ等;在向量运算中容易出现(■·■)·■=■·(■·■),若■·■=0,则■=0,■=0的认识。

学生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符号的理解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记忆,符号的外在表示和一些学生的内在经验严重脱节。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数学学习的自身特点出发,在利用抽象的符号表达思想前,就应该将数学符号、自然语言、图表语言关联起来,然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试验、建构,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和理解,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印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总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既要照顾到班级的平均水平,在处理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时,更应注意对学困生的照顾,这样便更能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士铸.数学教育心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 高 琼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学困生高中数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