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 陶晓玲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总结了民办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提出转型发展背景下加强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最后分别从外部条件、内部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转型发展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转型发展;民办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1-0193-03
国家高度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2016年末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了《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等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民办本科院校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民办本科院校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此促进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进程。
一、我国民办院校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近年来,我国民办教育快速发展,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截止2016年末,我国有民办学校17.1万所,在校生达4825.5万人。国家统计局2016年编制的《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全国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共计734所,占全国高校的28.6%;民办高校在校生610.9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的23.3%;民办高校教职工42.4万人,占全国高校教职工人数的17.9%。
当前民办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特点为:一是数量不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同时伴随着物价上涨、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就导致了民办高校在师资队伍数量上明显不足,很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二是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比例相对较高,“双师型”教师比较匮乏,高学历、高职称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同时校内各专业的师资力量也不够平衡,缺乏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三是师资的认知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师普遍缺乏企业、行业的历练,不能有效对接产业。四是队伍不稳定性。民办高校教师没有事业编制,与公办高校相比在薪酬、福利、住房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难以留住优秀人才,更难以吸引到高水平人才。很多时候,民办高校都成了周围公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摇篮”。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转型和科学发展。
二、转型发展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应用型师资队伍是民办本科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在谈到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时指出,“最后还有一个环节,也可能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师资队伍建设。要改变只以学历高低、学位高低来作为评聘教师的要求,既要有高学历、高学位的教师,也要有“双师型”、有实际经验的教师进入应用型大学来”。过硬的师资力量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一所高校能够培养出合格人才的根本保障。对于民办本科院校来说,能否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是转型发展能否成功的关键,更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本科院校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相对比较薄弱的师资队伍成为制约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转型发展对民办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转型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和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求民办本科院校切实转变办学思路,立足地方,面向行业,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学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人才。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师资队伍。特别是骨干教师,必须具备企业经历,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应用型研究,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应用型师资队伍是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會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肩负着培养人的重要使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终由每一位教师来承担。同样,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终究还是要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教师作为影响学校转型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要想实现培养合格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必须加强“双师型”等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转型发展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一)外部条件方面
1.加大政府对民办本科院校的扶持力度
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政府扶持的政策方面有着巨大差别,不论从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面都显得尤为不足。民办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学生的学费收入和投资者的投资,实际情况是投资者在完成初始的基本投资外,很少有持续的投资行为,反而持续不断地取得办学回报,导致不少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投资都远远的低于公办院校。民办教育也是公益事业,肩负着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在办学条件、办学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保障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针对转型发展,政府应该通过优惠政策、减少税务、补贴生均教育经费等方式给予扶持。在评先评优、项目申报、职称评定等方面,应该向民办高校倾斜。在税收方面,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减轻民办高校的负担。
2.提升民办本科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重视舆论的力量,充分发挥正面导向作用。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发挥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作用,充分报道民办高校在教育体系的重要贡献和作用,充分报道民办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正面宣传民办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社会舆论提升民办教师的形象和社会认可度。同时,针对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报道,要客观、公正,能够深层次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提出处理问题的对策,避免虚假报道和颠倒是非等不实报道的出现。各级部门都应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关心和扶持,为其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endprint
(二)内部管理方面
内在因素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民办本科院校要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有针对性的制订师资队伍建設改革方案,抓好适应转型发展的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1.转变观念,顶层设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根据转型发展,建立应用技术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成立校级层面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和教师评聘专家委员会,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序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更新建设理念,着手建设能够胜任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把队伍建设与学校的战略发展紧密结合。加强平台建设,如建设应用型教师发展中心等综合服务平台,开展教师教学、科研、实践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科学规划教师的职业生涯,引导教师将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结合在一起。
2.加强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进修是提升现有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实践能力过硬的骨干教师队伍,是当前民办高校急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为目标,以加强培训、企业锻炼等方式为手段,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应用型师资水平。一是重视新入职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帮助青年教师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并掌握成长、成熟的方法。二是加强基本功训练,通过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优秀青年任课教师评比、指导学生参加各项科技竞赛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技能。三是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实践、学术交流活动。可以设立青年教师创新团队建设、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项目,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育人水平。可以通过参加海外研修、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四是成立青年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技能培训、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3.专兼结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深度转型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转型,因此,加强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深度转型工作的重点之一。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建设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激励教师成长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加强引进。拓展招聘渠道,直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引进具有企业经历和行业经验的校外人才来校全职任职。同时,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聘请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授等职务。三是加强培育。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和认定方案,依托“走出去”发展战略,选送中青年教师到相关的行业、企业参加培训、实践锻炼等活动,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了解企业专业生产技术和行业动态信息,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对认定的“双师型”教师在薪酬等方面给予倾斜。
4.适应形势,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院校教师与公办院校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现实是,民办院校的教师的社会地位、薪酬标准、福利待遇甚至退休后的相关待遇等都和公办院校有着较大的差距,给民办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想建立强有力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民办高校必须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面下功夫,建立起既能吸引人才,又能留得住人才的人事分配制度。首先,民办院校必须提高薪资水平,薪资水平要高出公办高校才有竞争力。其次,可以加强以绩效评估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建设,扩大教师的薪酬晋升空间范围,建立薪酬增长长效机制,让教师看到希望和成长的空间。同时,要建立起重绩效和贡献度,向高层次人才、“双师型”人才等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设立激励基金,激励骨干教师,提升教师的成就感和满意度。再次,可以设立服务年限奖,随着年限的增加不断提高服务奖标准。
5.文化铸魂,加强教师的工匠精神培育
大学文化是大学之魂,一所大学的文化反映了这所大学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对于转型发展中的民办本科院校来说,就是要建立知行统一的“知行文化”体系,在师生中弘扬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教师在耳濡目染中积淀工匠精神底蕴,使弘扬工匠精神成为教师的一种文化自觉。培育教师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将大学文化、工业文化、职业文化、传统文化、自然文化视为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打造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育人模式”。同时,加强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助于教师结合不同专业课程及学生的特点,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大学生充分认知工匠精神,内心认同并积极践行工匠精神,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进而让工匠精神成为自身一种高贵的品格。
6.以评促建,建立科学的应用型师资评价体系
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和师资队伍情况,科学制订教师评价体系,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如何建立科学的应用型师资队伍评价体系,进而引导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紧迫任务。一是要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等思想融入评价体系中,将学校的宏观目标以战略发展的眼光分解至基层院系,基层院系再将具体的考核指标分解到教师个体。同时,把科学的具体指标转化为教师的岗位职责来认真履行。年初制订当年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在年终考核中对照岗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同时,将考核目标的设定与师资培养相结合,通过考核促进教师育人水平的提高和个人的发展。二是做到定性和定量有机结合。在定性考核方面,包括师德师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指标;定量方面则主要以实际工作成绩为标准,考核指标的权重向定量的指标倾斜。三是要注意结果的反馈,将考核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肯定成绩,看到不足,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抓住关键指标,注意考核和促进教师成长相结合,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统一,让考核结果真正成为评价教师的科学依据,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聘的重要依据,让考核促进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进而推动转型发展的顺利进行。
总体而言,教师是大学的办学主体、重心和关键环节,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保障。民办本科院校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适应转型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民办本科院校才能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实现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发展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靳诺.育人为本,教师为体,制度为基,文化为魂[J].中国高等教育,2016(6):46.
[2] 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3] 顾永安.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任务与举措[J].现代教育管理,2014(11):62-66.
[4] 方泽强,欧颖.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5):17-21.
[5] 谷正气.深度转型: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现实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6(5):27-29.
[6] 王官成,苟建明.用创新文化培育工匠精神[N].光明日报,2017-03-14(13).
[7] 陈东冬,李志宏.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5):67-72.
[责任编辑:钟 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