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倩
网络语言对普通话教学的影响和对策
严 倩
网络语言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网络语言对规范汉语言在语音、语法和词法上的影响,出现了用谐音造词现象、音变造词现象、错音造词现象、省音造词现象。以及不合词法规范的矛盾词和不合语法规范的词汇大量出现,混乱了汉语的语法和词法规范,给普通话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针对网络词汇对普通话教学的冲击,作为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语言的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用语习惯;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在学校师生中营造出学习普通话的良好语言环境,在制度上加强对普通话的培训和考核。
网络语言 普通话教学 谐音造词 普通话考核制度 文化修养
“普通话”在中国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在清末年间提出来的,清政府成为国语,到了民国时期多次制定规范的读音,一直到了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将国语改成为普通话。普通话作为中国人通用的语言,它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之中重要的交流工具,通过普通话来传播、传承和保存中国的文明成果,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特征。语言是人们交流感情、思想的工具,它必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有联系。在我国,随着网络的兴起,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这一网络文化的兴起,给汉语规范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重视语言规范的普通话教学中,给教学工作带来影响。笔者通过“网络语言对汉语规范的影响”的问卷,对这一社会现象,选择了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为例来进行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统计的结果,70%的人经常上网并且有70%的人都是从网络中来了解网络语言,其中有90%的人很懂网络语言且能接受并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由此可见,网络语言是社会趋势,它的流行是人们生活文化的所需。对网络语言在对规范的语音、语法上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对改变该校的这一现状,分别从教师、学校以及学生活动方面提出了建议。
随着网络语言的流行,中国的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了阐释,根据于根元主编的《网络语言概说》中,这样定义网络语言的:“除了电脑和描述网络组成的专业术语之外,还有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网上广告、网络教育等有关的专业术语。网上的帖子、聊天等还有其他许多用语,这些一起形成了网络语言”。可见网络语言的形成环境是网络,在中国目前的对网络的规范上是很欠缺的,因此网络用语的出现不受语言规范的制约,由于它的便捷、通俗,人们在使用中形成一些不良的语言习惯。在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调查中,普通话水平通过国家要求的二级甲等的学生只有10%。在问卷调查中只有58%的人认为网络语言会影响汉语修辞、汉语语法句法的错误。有53.5%的人认为网络语言会不断地更显换代,一部分精华会成为正式用语。在关于“网络语言在使用中与标准普通话表述存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不一致吗”有16.7%的人不知道,41.8%的人有时有乱用现象,不知道表达正确与否。从问卷中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网络语言的流行对汉语普通话教学的影响,特别是在汉语语音、语法的规范上很多人是不明了的。
(一)网络语言让规范的语音出现混乱的现象
语音是语言符号的载体,它是由人的器官发出的声音,且具有一定的语言意义,这种语言意义是人的语言区别于自然界其他声音的根本特征,同是通过这种语言来实现语音的社会意思。普通话中按照生母、韵母和声调来形成一个字,通过字的意思和现实生活的需要形成相应的词语。中国汉字是富有音律美、音调美和意境美的语言系统,它根据一定的语言规范形成语音规律,形成统一的官方语言即普通话。但是在网络语言中汉语的魅力逐渐消失,出现了谐音造词现象、音变造词现象、错音造词现象、省音造词现象。在中国许多方言区就存在着h和f,n和l,前鼻音和后鼻音,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的情况,这些由于地域的差异形从而导致普通话规范的问题,在网络语言的兴起中,这一障碍更加严重。比如“这样子”在网络语言中读成“介酱紫”“zh”读成“j”“y”读成“ji”“第一声”读成“第三声”仅仅一个网络用语中,可以看到涵盖了网络用语中谐音、变音和错音造词的现象,将普通话中的规范读法完全舍弃。“稀饭”一词对应的是“喜欢”的意思,“肿么办”对应的词汇是“怎么办”在网络词汇中,将语言的声母、韵母、声调全部的改动形成一个全新的发音的词,在强大的网络传播力中普及开来,有的读音短时间内就消失了,但是有的读音在很长时间内还是存在的,这种长时间存在的网络词汇,对普通话规范的语音教学会形成很大的影响。
(二)网络语言中出现不合语法规范的词汇
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流,主要是对词类、词的屈折变化和相互关系进行确定,它主要包括词的构词、构形的规则和词组成句的规则。词法主要是指词的构成、变化和规律。句法主要是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在网络语言的发展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合词法规范的矛盾词,如女汉子、奶爸、萌汉纸。以及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词语也大量涌现:如“被自杀”“被选举”“给力”“超级愿意”等。网络语言有很多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词汇、句子,在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必须使用规范的语法,如出现不规范的语法现象,必定会影响学生的过级率。网络语言比较通俗易懂且在生活实用频率较高,因此网络语言在词汇、语法的影响会造成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文字书面表达上的问题,网络语言只是生活中用语交流的一种方式,且这种语言应该在轻松、自由、非正式场合才能使用,而普通话和规范汉语在学生的工作中的运用更多,特别是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他们面临的工作是教师且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幼儿具有很强的模范性和可塑性,因此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普通话的要求更高,除了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以外,更是工作事业的需要。
(一)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展现汉语的语言魅力
中国古代有唐诗宋词元曲,在明末清初有小说到了中国的现代有了现代诗歌、散文等,汉语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这些文学形式代表了中国规范语言,是我们进行普通话教学的蓝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网络语言和中国寓意丰富的语言相结合,比如,网络语言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女汉子”这是在语法上产生矛盾的词,但是教师在讲解这一词汇时,可以将女和汉子分开来讲,女强调的是女子的温柔,而汉子强调的是男子性格中的刚毅、顽强,如果某个人被称为“女汉子”,是因为她将女子的温柔和男子的刚毅相结合,形成刚柔并济的性格。如此“女汉子”被解说成了“刚柔并济的性格”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和用于习惯逐渐从网络用语习惯转变成规范用语习惯。面对网络语言对学生的语言修养产生影响时,作为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汉语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根据如今在我们的文娱生活中被人津津乐道的电视节目《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由此看到很多人对这种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化类节目有着很高的关注度,这类电视节目采用的是中国规范的语言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现在学生关注的事物、社会流行的事件中寻找提高普通话教学的素材和案例,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对普通话教学过程产生一定的兴趣,感受普通话的美,从而减少学生在正式场合说网络用语的频率,明辨规范的普通话用语和网络用语的习惯,从而提升普通话水平。
(二)学校颁布相应的规章制度,提高学生对普通话的重视度
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规范的保证,根据该校的学生专业性质和就业需要,学校管理者应该和相关的教师,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起到监督和检查的作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学校普通话培训活动,学校可以在学生社团中设置类似于演讲协会、朗读协会等语言类的组织,通过定期的比赛活动来提升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同是激发相互竞争、监督的积极性;除了学生团体以外,学校应该定时定期定点地组织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培训课程,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不迟到不早退,严格考核制度执行。其次是学校安排相应的普通话学习课程,比如现代汉语、课堂语言魅力修养等,通过课程的形式,进行专业的学习,提升学生语言的专业性,由于这些课程计入了学生考核的分数之中,且是学校统一开设的课程可以普及到每一个学生,不会出现因为学生无法参加或者不想参加从而导致学习滞后的现象。最后是学校应该出台相应的普通话考核措施,比如普通话等级考试作为毕业考核标准,如果不同通过普通话二级甲等考试的学生,学校将不颁发毕业证书。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加强各个学校管理机构的联系,将学校的整体环境营造成大家一起讲普通话的氛围,让全校师生拥有一个讲普通话的环境之中,从而少用或者不用网络用语,一词达到养成使用规范汉语言的习惯,提高普通话教学的质量。
网络语言是对网络时代在语言、文化生活方面的集中体现,它是现代人新的表达诉求,折射出现代人追求通俗、轻松、娱乐、有趣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些词汇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力,如“暖男”“人艰不拆”等,它们寓意着一种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出现,暖男表达了对女性的尊重和爱护,是新时期对男性在人格上的要求,人艰不拆是对现代社会,人们都面对着重大的压力,每个人都需要自我的空间和尊重,这一词给我们在为人处世的警示,因此,面对网络语言的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我们应该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避免不良网络语言对普通话教学的影响。
[1]孟庆兵.正确应对网络语言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5(31):183~184.
[2]金萍.”中职生写作”邂逅”网络流行语”[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0):133~134.
[3]苗岩.论现代传媒文化对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5(16):95~96.
[4]姜云峰,黄德志.高校中文师范生文学作品网络阅读研究[J].南方论刊,2015(10):83,84~85.
[5]任静,其其格,张洪霞,刘东.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的吸纳与规范[J].中国广播,2016(05):48~51.
[6]张小平.影视语言对网络语言的影响与渗透——以源于影视媒体的”网络流行体”为研究对象[J].中国电视,2016(04):81~85.
[7]万慧芳.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本文系2015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课题“网络语言的发展对普通话教学的影响研究——以铜仁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项目编号:2015zc05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严倩(1986-),女,侗族,贵州铜仁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口语教学、幼儿语言的发展、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