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湘宁
外国文学
如何看待美国儿童文学中的生态审美
曾湘宁
随着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面对人们日益朝夕相处的大自然,人类应该从现在起赶紧觉醒,采取行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儿童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积聚力量,文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的力量不容小觑。因此,一定要正确发挥文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儿童从小就树立积极的、健康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美国儿童文学 生态审美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环境问题确日益突出。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暴露了人与自然的彼此冲突,因此,人们一直在想办法从儿童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上入手,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许多美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为了让儿童了解不同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生态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以故事和幻想的写作形式,揭露了人与生态环境的现实关系,给儿童的成长过程带来了很多启发。对于儿童来讲,生态审美是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文学素养,儿童只有具有了对生态的审美意识,才会对自然有惺惺相惜的态度,才会关爱自然环境,对自然有尊重和敬畏之情。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一直在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生态文学教育是一种通过教育的宣传手段对儿童进行的关于环境知识的培训学习。通过这个生态文学教育的过程,让儿童了解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现状,让儿童从小就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培养保护管理的生态文明理念,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积极地参与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伟大实践中。 对于儿童来讲,具有生态审美内容的文学,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生态审美素养。因此,研究如何通过美国儿童文学来提高儿童的生态审美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儿童文学的形式有儿童小说、儿童戏剧、儿童动画片以及电影等。这些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具体、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轻松活泼的故事情节来对儿童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但是这些儿童文学创作对生态审美的表达过于浅显和幻化,有的故事情节慢慢地就脱离生态审美的轨道,更多地渲染正义与邪恶的对抗,这样的故事剧情更多的引发的是儿童对是非善恶的反思,而不能引起儿童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真正对于儿童的生态审美有帮助的文学作品不应该只是侧重形式的热闹和华丽而忽视了对主题的深化和表达。儿童也可以按年龄段分开,对于那些低幼儿童,可能他们对于现实世界与环境的理解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可以为他们提供的文学作品就要相对科幻一些,采取一些有趣的特效场景来引起他们兴趣。对于那些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儿童,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理解认知能力,他们所接触的文学作品就应该有一定的批判性和现实性,让小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本来是有多么的美,生态自身的循环协调性多么好。然而现如今的生态环境引发了他们什么样的思考。
(一)保持全面、整体、客观的态度
美国的儿童文学对生态审美的影响很大,因为美国的生态文学作家首先是一个环境行动者和社会活动者,其次才是一个文学作家,他们的文学强调以壮美为主调的生态审美。比如荒山、野岭、悬崖峭壁等等,这些生态景物就无法划入优美的审美范畴,但是其壮美也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西方的文学作家认为壮美的价值是崇高和战栗,优美则是和细小、轻柔和温和联系的。美国的生态审美是以人类的视角为中心观察生物,它强调生物的多样性。要求人们在审视生态的时候充分地调动自己的味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等。生物多样性的壮美对人们审美的广度和深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平时不在意的或是嫌弃的景物例如:枯树和树桩或是森林里的树叶等地面堆积物等,当人们以单一的视角观察它们的时候,可能觉得他们是废弃的垃圾等。但是如果以森林这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的视角来看的话,它们是美的,因为它们为森林里新生命的孕育准备了条件。因此,美国的生态文学要求儿童考虑生态的整体性,要深入观察了解该景观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学习美国的生态文学,美国儿童可以培养更大度的审美价值和标准,让儿童在审视生态的美的时候,不仅仅以直观的视觉反应为标准,更要深刻体会该景观的意义。
(二)保持敬畏的态度
美国的生态文学作家对自然总是充满了敬畏,在他们眼里,荒野是尚未被开发的地方,是最原始的生态,是人们远离世俗压力和日常生活的忙碌的地方。是人类文明的源头,美国的生态文学都是作家们走向自然和荒野,亲身实践体会了最原始的美,回归本心以后的创作,在美国生态文学作品里,大自然的荒野、冰川、草原、森林和沙漠等都被赋予了原始狂野的美,美国儿童通过学习生态文学,可以领略大自然的原始生态的美,可以从小就树立起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只有在此基础上,儿童才可以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来欣赏大自然的美。
(一)美国文学作家梭罗“让荒野成为家园”
在美国生态文学作家的认知里,房屋不是单独地存在,而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有天有地、有山有水、有生命的地方就是家。因此,美国生态文学作家梭罗提出了走向荒野,以荒野为家。他放弃了俗世中的物质利益追求,认为生活不是无止境地让自然索取,人要知足,只有在荒野中才可以保护自然。在荒野中,才能知道自然的力量个资源是有限的,人要有进取和冒险的精神,要通过劳动来谋生。自然界可以满足人的生存需求,却满足不了人的贪婪与欲望。人类的非生存需要不能建立在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的基础上,貂皮大衣虽然可以让人看起来更加华丽高贵,可是却让动物失去了庇护自己的皮肤甚至于是生命。高楼大厦,别墅虽然能让人居住的更加舒服,却让多少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二)美国文学作家缪尔“刀下救荒野”
他首先是国家公园之父,其次才是一个生态文学作家。他将自己在世界各地的漫游探险创作成作品分享给人们。
以自己的思想和实践倡导美国总统建立国家公园保护区,以至于到目前为止,美国的许多国家公园里还保存着许多原始的生态景观和珍惜的动植物资源。正因为如此,美国所拥有的荒野保护区的面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这给美国儿童从小就树立环保的生态文明理念做出了很大的榜样。自然、原始、生态的美无可比拟。在人们日益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大自然才是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冰川等,它们不仅是奇特的自然景观,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
(三)利奥波德―多样和谐之美
利奥波德认为和谐、稳定与美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需要和谐相处,同样,人与自然也需要和谐相处。人要对自然负责,要对自然以及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负责任。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本就是一种美。和谐是指要保存自然界尚存的所有动植物,稳定是指维持生物链的完整,这样才能让生态系统自我调节,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美丽则是指要用长远的价值观树立生态审美。这种审美不仅指的是欣赏风景,更是体会风景的真实价值。
(四)爱德华·艾比―空间之美
美国生态文学作家爱德华·艾比是沙漠独居者,他反对在国家公园里铺公路的行为,也反对行动不便的小孩以及老人坐车在公园里游走,他认为应该将汽车从国家公园里“赶出去”。爱德华·艾比这一思想对来源是沙漠的空间之美,平时大部分人们认为沙漠是不毛之地这是个错误的想法,沙漠从来都不缺乏生命气息,沙漠相对独立的空间给动植物创造了广阔的、自由的、开放的、充足的生存空间。
在美国的生态文学作家看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就是全社会都应该承担起来的重任。儿童作为社会发展的积聚力量,应该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审美标准。要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来欣赏大自然的美。美国儿童文学中的生态审美是广阔的、自由的、开放的。这样的生态审美有助于儿童从小就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积极的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宗白华.国外生态美学读本[J].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9~102.
[2]马聪玲.浅析美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以及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3):380~482.
[3]王铭.美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M].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4.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名称:美国儿童文学的生态审美研究(编号KY2016LX122);英美女性成熟小说研究(编号KY2016LX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