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爱东
摘 要: 做强、做优高职教育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加强高职人文教育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本文结合实际,提出:确立“素质本位”的高职育人理念,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书香校园”,营造人文素质育人氛围等策略。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文教育 人文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是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使命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级层次,兼有高等性、职业性和教育性。高职人文教育的边缘化状况,使高职学生存在明显的人文素质缺陷,加之高职院校生源良莠不齐,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便合情合理。做强、做优高职教育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加强高职人文教育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一、确立“素质本位”的高职育人理念,加强职业人文教育
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是高职教育实现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国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往往注重“成器”教育,忽视“成人”教育,把高职学生当成技术的容器;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注重专识教育,忽视通识教育,人文、艺术类公共课设置随意,处境尴尬。其实,不管教育的层次和类型是什么,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是让学生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既具备高技能素养又具备高人文素养,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需要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人文教育内涵的职业教育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的重任,那种把高职教育看成培养“技术劳动者”的观念已经不合时宜,确立基于“素质本位”技术技能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高职育人理念是大势所趋。
“素质本位”的高职人文教育,旨在通过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培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适应社会变迁能力,开阔视野,拥有完美人格的全人教育。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加强人文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为主旨,针对学生未来职业和专业方向开展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文教育,努力服务学生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注重课堂中专业知识与人文教育的交叉与融合,在课堂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文理专业的渗透,将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教授的专业知识中,善于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政治、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的主体性态度。加强人文教育要构建必要的教育“乌托邦”精神,即赋予教育以超越现实的目标和理想,发挥教育引导人自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人文教育的先进理念,还要注重提高科学与人文素养,自觉地将人文教育、人文精神贯穿课堂每一个环节当中,让自己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师。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要自觉提升个人的人文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本职工作中努力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必须具备高职特色,这决定了高职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具备高职特色。事实上,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并不矛盾,完全可以融会贯通、相互促进。因此,把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与行业、企业文化相互动,构建高职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就成为提高高职人文素养的关键。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地方性,要培育更多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上得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高职特色的人文教育不仅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还要自觉对接和渗透地方文化,开展富有本土特色的人文课程与活动。
课程设置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科学的课程设置不但能保证教学内容的衔接递进性,还会因学习内容的相互融合而促进人才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是以专业建设为重点设置教学内容的,因此,调整高职教学忽视人文教育的现状,应该从课程设置着手。
面向职业生活,是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风向标。按照这种思维,高职院校在按专业体系进行教学的课程模式基础上,使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渗透与企业工作实际(包括生产、技术应用、环境适应、关系处理等)密切联系,在再现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的同时,同步实现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等综合素质培养,在高职课程设置上体现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客观要求。
为扎实推进人文教育,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盐工院”)积极探索构建“一体两翼”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一体指必修课,必修课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必修课始终,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两翼指选修课和学术报告。选修课主要是指学生凭借个人爱好选修的课程,该校开发、开设了《口才与沟通技巧》、《文学修养与生活智慧》、《音乐欣赏》、《电影欣赏》、《心理与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职业沟通》、《苏商》、《创新思维》、《盐城好人》、《盐城工匠》等课程供学生选修。选修课主要以促进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学术报告,指各种类别的学术报告,包括校级工院大讲堂,各二级学院的学术沙龙。必修课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线,选修课与学术报告是两翼。实践证明,多元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侧重专题教学,兼容启发式、互动式、行动导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构建“书香校园”,营造人文素质育人氛围
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不能忽视校园文化的全面育人作用。以校园文化为例,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引导、激励和陶冶作用不可小视。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的“创业文化”,培养出大批创业能手和杰出企业家,成就世界著名的“硅谷”,这是对校园文化育人作用的很好诠释。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盐工院围绕厚植职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构建“书香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优化文化生态,以文育人,为学生职业能力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充分利用校园电子屏、橱窗、板报等载体,及时向师生推荐优秀读物,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举办“一站到底”知识竞赛、辩论赛、朗读比赛、诗词竞猜、“读书相伴人生·好书大家分享”PPT展示比赛;校园文化风采展、“品味书香·玩转微信”期刊免费赠阅、书库寻宝、“印象·图书馆”摄影比赛、新书荐购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
二是打造专业文化展示馆,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渗透到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教风学风等价值体系中。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体系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校本教材的编写等多个方面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协同培育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随着高职教育办学实践及研究的不断深入,提高高职生人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急迫。因此,高职院校应认真审视最新研究成果,积极倾听来自不同群体的建议和呼声,借鉴成功经验,吸取办学教训,立足学校实际,以积极的心态,采取有效举措,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周眀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93).
[3]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5):54-60.
基金项目:2014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基于素质本位:高职特色人文教育的哲学审视》(项目编号:2014SJD7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