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要:在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却因学生层次不一极易造成部分学生不能主动思考,流于形式的问题,笔者通过合理分组、科学搭配;重点培养,引领示范;建立机制,激发动力;精准指导,适时点播四个方式巧妙设置小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课堂合作、展示、交流的机会,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组教学;技巧;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1-069-1
为了教好每一位学生,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都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课堂合作、展示、交流的機会,提高学习效率,但也因为学生层次不一,极易产生部分学生不能主动思考,流于形式的问题,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小组教学到底如何设置才能在课堂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哪些改变现状的技巧呢?
一、合理分组,科学搭配
教师应在对学生全面了解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以及同学间的友谊科学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同时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注意均匀分配,使得小组间实力相当。这样的分配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不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点培养,引领示范
古语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师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见成效,每个学生有收获,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协调者。因此,一定要重视培养好小组长,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所选择的小组长既要有责任心,组织能力,同时,也要有团队意识、奉献意识,能为小组成员积极负责,带领小组整体进步。例如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教授小组长一定的管理学生的方法。让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明确个人任务。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制定不同的学生回答。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要有掌声鼓励,当出现分歧时,组长要协同组员问个为什么,并请小组成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要带头发言,起到表率引领作用。如果出现同一道题目有不同的解答方式,小组长要做到归纳总结。一旦出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采取借鉴其他小组的管理办法,针对小组内的不和谐因素怎么处理,且多和老师交流汇报,请老师帮助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在老师和同学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三、建立机制,激发动力
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教师要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小组之间比、学、赶、超的动力,形成小组内成员共同争取小组荣誉的氛围,为每次一小点进步做铺垫。教师可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汇总表,对学生合作学习情况及时记录,如设立“小组学习流动红旗”,小组学习中的评价让学生参与,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学生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比比哪一组学得更好,哪一问题探究得比较好,哪里还需要改进等。教师适当点评,要关注小组活动的整个过程,特别要关注那些落后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激励。小组内的奖励实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原则,设定7小组,在7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设立“课堂最佳表现组”、“课堂最佳发言人”、“课堂讨论热烈组”、“课堂最佳纪律组”等等,以此来激发活力,提高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对先进小组进行奖励,在每周的班会课中宣布结果,增加前进的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
四、精准指导,适时点播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现问题,教在学生的疑难处、教在思维的盲点处、教在思维的提升处、教在方法的提炼处,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用精炼的问题进行追问,促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及时给予指导,尤其是小组合作初期,要善于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方向,同时,帮助学生化解瓶颈问题。
如在教授课文《秋天》片段中引申阅读《秋》,我在三组小学都回答“展示美在秋菊,美在红枫,最美在秋色,是那一片丰收的景象,是那汗水浇灌出来的硕果累累,”通过追问使学生理解作者在赞美秋天绚丽秋色的同时,还在赞美农民伯伯辛勤劳动带来的丰收喜悦。这时恰好又出现了第四小组的总结,正好是对这道题的提炼与浓缩,起到了画龙点睛与提升思维的妙用。
随着时间推移,班中后进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找到了自信,学生的整体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学生喜爱,主动参与活动的次数逐渐增多,各个阶段的学生均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最终形成统一的认识,学习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