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然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U盘被学生“拿走”后,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引导孩子自愿归还。并从这件事中,分析学生偷窃行为背后占有心理、捉弄心理、补偿心理等心理因素,提出应对策略:①争取家长支持;②坚持正面教育;③用心引导改正。
【关键词】失而复得;学生偷窃行为;心理因素;应对策略
2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身为学校行政,并担任主科教学的我,工作十分繁忙。这天,刚上完两节语文课,就急匆匆地赶着外出办事,把U盘落在了教室里。U盘里有我最近两年来许多工作的资料以及备课稿、课件等,有部分内容甚至还未来得及备份,因此这个U盘对我来说十分重要。等到下午想起了U盘,马上跑去教室时,发现U盘已经不翼而飞了!
我马上问同学们:是谁拿了老师的U盘?没有人回答我。我再问:有没有哪位同学看到是谁拿了老师的U盘的,可以下课后悄悄来告诉老师。两节课过去了,我的U盘仍渺无音讯。这时已经放学了,万般无奈之下,我在微信和家长Q群里向家长们发布了我的U盘丢了的信息,并让家长们问问孩子有没有看到是谁拿走的。可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我的U盘仍渺无音讯。但我有一种直觉,U盘一定是班上其中一个学生拿的,到底是谁呢,我却没有一点头绪。我再次来到教室里,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念之差,大人有时都会做错事,小朋友会做错事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如果有哪个同学拿走了老师的U盘,又不好意思当面拿出来的话,你可以悄悄地把它放到老师的办公桌上,老师不会再追究是谁拿的,因为做错了事,知错了,并且改正了,这需要勇气,更需要正视自己的错误,所以会得到原谅的。可是又过了两天,还是没有U盘的消息。
因为U盘丢失,备课时准备好的PPT课件并没有备份,所以自那以后,每天的语文课,我都仅是拿着语文书与同学们共同学习。我已渐渐对那U盘不抱希望了。那天,正好上《七律·长征》因为没有课件的帮助,同学们比较难理解诗句中那种磅礴的气势,只是讲读比较枯燥,同学们学起来兴趣索然。这时,我抓住这个契机对孩子们说:“真对不起,长征的年代离我们的现在生活的年代太远了,同学们理解起来有困难,本来,老师在U盘里备好了课件,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课件对诗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可是现在U盘不见了,我也没有时间再去找这些资料。一个小小的U盘,价值不高,顶多一、两百元就能买到。但是U盘里的资料是老师两年来辛辛苦苦工作的成果,那对于老师来说它的价值就不再那么小,而是里面包含着老师的心血。这个U盘,对你来说,只是不算值钱的东西,但对老师来说却是珍贵的。U盘丢了,我很心痛,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不见了东西,二是因为班上有不诚实的孩子,第二个原因更使老师心痛!”话说完了,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孩子说话,大家都神情严肃。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第二天一早,我竟然发现U盘又静静地躺在了我的办公桌上!这一刻,我欣喜若狂,不仅因为失而复得,更因为一个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而改正了错误。
那天的语文课上,我就诚恳地向全班的同学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中的一位把U盘还给了教师,更感谢这位孩子能知错就改,并且向全班同学表示,我不再追究是谁拿走的。我一边说,一边在观察每个孩子的神色,同学们都跟我一样十分欣喜,但小胡的神色间却有一点不自然。我对自己说:是他了!不急,慢慢来,教育需要慢慢引导。
事后,过了一段时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单独跟小胡在一起时,讲起了U盘的事,我给他讲一些关于不诚实带来不良后果的故事,以及我自己小时候做过的一些错事。然后,又再表扬说,我的U盘能失而复得,可以看出我们班的孩子都是诚实善良的好孩子。这时,小胡红着脸对我说:“老师,对不起,U盘是我拿的。”我笑了。但我觉得利用这个契机教育他,我决定说个小谎,就对他说,孩子我早猜到了。他疑惑地看着我,我说:“老师说了不再追究,就不再追究。我之所以一直不问你,是想让你自己拿出来,这样才能让你自我反省,比我当众让你拿出来,更能保护你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对你的教育意义会更大,不是吗?”小胡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接着问:“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拿走U盘,又为什么过了那么久才拿回来吗?”小胡腼腆地说:“我看到许多同学都有U盘,自己却没有,很想要一个,可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又不好意思直接要爸爸买。所以那天看见四周没人,就把U盘拿走了。可是拿走U盘后,因为老师发过信息给家长,在家里不敢用,在学校更不敢拿出来。听到老师同学讲这件事,就浑身不自在。拿出来,又怕老师批评,所以那段时间很不自在。后来那天课上听了您的话,就决定把它悄悄还给您!对不起!”……
这件事虽然顺利解决了,但却值得我们深思:教学活动中,学生偷窃行为问题总是很棘手。有时处理不当,就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在同学面前颜面扫地,甚至因忌恨而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更多的不良行为。那么,对小学生的偷窃行为,我们如何处理,才能既不伤害学生,又能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呢?我认为,必须深入孩子的心灵,分析他们“偷窃”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才能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从自觉自愿地去改正错误。
大多数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跟社会上的偷盗行为性质并不相同,孩子的这种行为,主要的心理成因有:
(1)占有心理。小学生是未成年人,自我控制意识尚不完善,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如果在初犯时没有被发现并及时纠正,就会存在侥幸心理,继续下去;或者是發现了,而没有加以重视,也会不以为然地逐步演变成盗窃行为。
(2)捉弄心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还无法体验到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给别人造成的痛苦和损失,只贪图一时之痛快。因此,出于捉弄别人的心态,会做出一些偷盗的行为。
(3)补偿心理。有些学生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他想要的玩具,学习用品等,经常得不到满足,于是当同学拥有漂亮玩具或高档学习用品时,他的攀比心理作祟,容易抵抗不住诱惑,发生盗窃行为,将同学的东西据为己有,补偿自己得不到这些东西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