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好奇、好问和好动是幼儿的显著特点,习以为常的东西在他们眼里都显得神秘,会本能地探索其中的奥秘。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幼儿的成长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成长具有隐形教育的作用,对开发幼儿智力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幼儿生活环境的创设,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世界,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生活环境;幼儿;主动探究
主动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的情绪情感,完善个性品格,不断增强自身的行为观念,幼儿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和产生的愉悦情绪直接决定着其未来的学习态度与情感。因此,幼儿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幼儿学习探究的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这是幼儿学习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关键。幼儿园教师要注重幼儿生活环境的创设,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这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智力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问题探究环境
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儿童求知性强的特征创设问题探究环境,如在校园内放一些平面镜、凹透镜、哈哈镜和凸透镜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为什么不同镜子所出现的影像有所不同,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不满足于静静观看,他们会将镜子放在水中来观察镜子的折射,或者是利用镜子反射阳光照射同伴,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会使问题更加深化,虽然幼儿们听不懂科学的解释,但是幼儿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增强了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创设科学探究环境
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一些幼儿教师总是依照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回答幼儿的各种问题,如先看见闪电而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并不是由于耳朵长在眼睛后面,将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幼儿,不利于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兴趣。创设科学探究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疑问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探究抽象事物,如在创设“物体沉浮活动”情景时,让幼儿独自思考使物体下沉的方法,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用手按、装水和装石头等方法是幼儿时常想出来的方法,通过亲身试验,使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引出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沉的东西会下沉,轻的东西会浮上来,轮船那么重怎么不会下沉呢?这个问题的引出进一步增强了幼儿探究的积极性,要想了解其中的原因,他们会进行更加深入的试验,最终得出结论:重的东西做成扁平状或者盒子状,就不会沉在水中。总之,科学探究环境的创设,能够唤起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欲望,帮助幼儿获得科学常识和探究经验。
三、创设材料探究环境
材料是创设教学环境的重要基础,不同材料的组合会有不同的效果,幼兒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喜爱探究陌生事物的特征,逐步引导幼儿深入材料环境,促使幼儿的探索欲望转化为探究能力。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材料环境创设时,事先准备一些美术图画,空白纸和彩色笔等,先让幼儿熟悉美术图画,了解画画的方式方法,随后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着画出自己的作品,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大胆尝试一些新奇的图案画法,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描绘图案,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而且能够增强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面对困难的能力,促使幼儿成为探索未知世界的主体。
四、创设生活探究环境
幼儿的教育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在长期的生活和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在幼儿的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创设生活探究环境,促使幼儿保持探究热情。如在幼儿中开展“摩擦起电”的探究活动时,大部分幼儿或许不熟悉这种自然现象,老师可以采取玩“魔术”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导幼儿利用塑料棒、玻璃棒等材料使小纸屑“飞舞”,给幼儿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独立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鼓励幼儿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能力,还帮助幼儿积累的生活常识,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论
综上所述,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求知欲强的特点,积极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创设教学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更为幼儿终身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鲍向明.创设生活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8):45.
[2]朱梦宁.如何激发幼儿在生活环境和科学探索中的兴趣点[J].科普童话,2017 (08):7.
作者简介:
王曼莹(1989~ ),女,汉族,籍贯:吉林省长春市,职务:教师,学历: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