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宏 黄梦融
创新驱动促活力 发展红利民共享
陈 宏 黄梦融
(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福建 福州 350008)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地区经济平稳发展,市民共享发展红利。五年间,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居民收支稳步增长,市场价格维持稳定,百姓衣、食、住、行等条件得到有力改善,生活更有尊严。
福州;民生;共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严峻挑战,全国上下砥砺前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谋发展。作为福建省会城市,福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强化政策供给,集聚创新资源,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引擎,加快“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州建设。据统计,2012—2016五年间,福州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长65.9%,年平均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长90.6%,年平均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93.2%,年平均增长14.1%。地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为民生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福州市民“钱袋子”更饱满,“菜篮子”更充实,百姓衣、食、住、行得到有力保障,在福州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共享“发展红利”,幸福生活“有感度”持续增强。
十八大以来,福州大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等措施扶助创新创业工作。同时,制定“创业福州助推行动计划(2016-2018)”,力争3年内帮扶1.5万人创业,培育创业示范基地20家,扶持重点优秀创业项目300个。在营造“双创”氛围、推动“双创”建设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创业创新载体不断涌现。我想创业、云端创咖+、优空间、“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等众创空间应运而生,腾讯、百度、小米YOU+等知名创客服务机构驻足落户。目前福州已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22家、市级46家,众创空间内创业人员超过6000人。更多更年轻的创业群体,更新更开阔的创业空间,为福州带来更强更持续的创业激情与活力,也为百姓就业提供了全新的机会与视角。
十八大以来,福州市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措施方面不断摸索,除通过“公共招聘会”“人才集市”等传统方式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发公共就业服务手机“摇工作”平台,此项举措为全国首创,2013年被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当年全国地方十大创新事件之一。经过几年升级和推广,如今“摇工作”已成为福州市公共就业服务重要平台,全市各大社区、大部分村居都已启用,用户超过60万,每天保持4万条以上有效信息。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可在网上发布、匹配劳动力供求信息,全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十八大以来,福州就业形势稳定。据统计,2012—2016年间,福州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5.1万人,全社会从业人员累计增加110.7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累计增长98.6%,年平均增长14.7%,说明私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1-5月,城镇新增就业达5.95万人。5月,福州市各级劳动力市场登记岗位需求为14866人次,同比增加833人次;求职登记12307人次,同比增加532人次。各项就业指标处于近三年来最高水平。就业更充分,福州百姓家庭生活希望拥有更多承载,是“发展红利”接地气的最直接体现。
图1 “十八大”以来福州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精准扶贫”成为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福州市秉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落实“一户一策一帮扶”,有针对性地实施产业带动、就业转移、造福搬迁等帮扶举措。2016年,全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3593户、11429人,国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人数比福建省下达的减贫计划多5129人,完成率达181.4%。2017年,福州还将结合“幸福家园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发2000个以上保洁、护绿等公益性岗位,对市场难以就业的贫困对象实行托底安置,努力实现剩余贫困人口832户全部脱贫。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困难群众,让人民生活更有尊严,增加了“发展红利”的普惠性。
十八大以来,福州市健全各项工资增长和协商机制,坚决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2012—2016五年间,福州市城乡居民收入逐年稳步增长(见图1),其中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61.2%,年平均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58.0%,年平均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65.6%,年平均增长10.6%。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14年突破3万元大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于2015年突破1.5万元关口。2017年一季度,福州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别比全国(8.5%)、全省(8.4%)高0.6和0.7个百分点。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精准扶贫等工作不断推进,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012年的2.41缩小至2016年的2.31,差距呈现不断缩小趋势,分配更公平。2017年一季度,福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钱袋子”更加饱满。
十八大以来,福州市积极响应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和惠民政策,百姓投资理财意识逐渐增强,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从城镇居民收入看,工资性收入虽仍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键来源,但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及转移净收入比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城镇居民增收路径更加丰富。从农村居民收入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所占比重由2013年的51.3%上升至2016年的53.0%,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比重进一步提高(见表1),农民切实享受到“发展红利”。
十八大以来,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生活更富,底气更足,消费支出也逐步增长。2012-2016年间,福州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6026元提高至21913元,累计增长54.2%,年平均增长9.0%。同时福州市民也不再满足于基本生活型消费,而追求更优质的服务,更精致的生活。食品烟酒、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等基本消费项目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13年的50.0%下降至2016年的45.2%,而反映较高层次的消费项目,如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居住、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重则由50.0%上升至54.8%。
十八大以来,与福州百姓“菜篮子”紧密相连的农林牧渔业产值由2012年的624.9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866.3亿元。各年粮食、肉、蛋、奶等产量均维持在稳定区间,未出现供应短缺现象(见表2)。期间,福州市设立“菜篮子”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农副食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引导企业产业化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7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将“实施菜蓝子工程”“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包括储备活体生猪10.8万头、新建蔬菜基地1000亩、治理餐桌污染等。各项措施维护了市场的供求关系,“菜篮子”品种丰富了。
“民以食为天”,食品价格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其价格平稳直接关系百姓幸福,对维护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2016年间,福州消费市场价格总体平稳,各年居民消费价格均维持在“2”时代,2014年和2015年更是连续两年走进“1”时代。2017年一季度,福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平均上涨1.2%,维持平稳运行态势。从食品分类来看,与福州百姓朝夕接触的粮食价格波动较小(见图2),菜、蛋、畜肉等价格受气候变化、禽流感、环境整治等因素影响虽有阶段性起伏,但福州市通过优化价格协商机制、平价菜直通社区、直控基地建设、加强市场价格监测等措施稳定“菜蓝子”价格,使涨跌幅度始终控制在一定范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物价飞涨现象从未出现,市场也未出现恐慌性抢购风潮,民心安定。
2010年,福州市正式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市场价格运行的新特点与新变化,有力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福州市分别于2013年、2014年及2017年三次修订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政策细则,修订后,联动机制启动条件降低,补贴标准提高,城乡差异缩小,保障力度加大。据统计,2013—2016年福州市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累计受益群众157.7万人次,发放价格补贴1.0亿元,在物价波动期间,有效缓解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压力,确保百姓“菜篮子”充实,提升生活安全感,取得良好社会成效。
图2 “十八大”以来福州市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变动情况
十八大以来,福州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12年的38.7%下降至2016年的33.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由44.2%下降至38.1%,满足百姓基本需求的食品支出比重下降,居民消费向着品种更丰富、结构更均衡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购买食品成为新的消费模式。据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对366名有网络食品购买经历的福州市民开展的快速调查显示,80.5%的受访者利用网络购买食品时首选休闲零食,37.2%的受访者通过网络购买进口食品,由此可见,“指尖”下的“舌尖”消费逐渐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而网购形式也打破地域局限,增加了福州百姓食品消费的多样性。形式更多元,舌尖更满足,是十八大以来福州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带给百姓的“食之红利”。
2012-2016年间,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由32.36平方米增加至41.6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48.36平方米增加至65.73平方米,住房更为宽敞,条件更为舒适。在商品房建设方面,除了融信、融侨、阳光城等本地知名房企外,万科、保利、鲁能、华润、碧桂园等国内知名地产商也纷纷进军福州市场,市民购房可选空间日益广阔,新建楼盘在户型结构、景观设计及物业管理等方面也更趋人性化。在保障房建设方面,五年累计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2.8万套,实施259个旧屋区改造项目。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城市空气更清新,十八大以来,福州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如今“福州蓝”已然成为有福之州的金名片。2016年福州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综合指数位居全国74个重点城市第5位。据对300名福州市民进行的随机调查,八成市民对福州总体空气质量表示满意。居住更舒心,环境更宜居,是十八大以来福州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带给百姓的“住之红利”。
十八大以来,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指导下,福州市开启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地铁建设提速。2017年1月6日,福州地铁1号线正式全线试运营,成为福建省内开通的第一条地铁线路,福州进入地铁时代。据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对200名地铁1号线乘客开展的快速调查显示,受访者均认为地铁1号线运营给福州市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运营情况满意度达98.0%,98.5%受访者表示地铁1号线运营有助于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同时,作为“互联网+”及分享经济概念下催生的新生事物,网约车及共享单车极大地提高了福州市民日常出行的便捷性。据对300名福州市民开展的网约车使用情况调查显示,42.0%受访市民经常使用网络打车软件,85.0%受访者表示网约车出行较以往打车方式更方便。另据对431名福州市民开展的共享单车使用情况调查显示,共享单车在福州有着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各年龄段均有分布(见图3),其中98.1%受访者赞许共享单车的便利性,79.9%受访市民认为共享单车的最大优点为短途随停,说明在接驳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方式中,共享单车有力地填补了传统方式在1-2公里路程内的空缺。路网更畅通,出行更便捷,是十八大以来福州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带给百姓的“行之红利”。
十八大以来,福州市紧密围绕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和就诊范围。截至2016年底,全市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总人数超623万,医保覆盖率稳固在98%以上。2017年施行的支持居住证持有人员参保、简化异地就医手续、扩大特殊病种定点机构等措施,更为市民就医带来福音。民营医疗资源愈加丰富,2012年-2016年间,福州市民营医院数量由15家增加至59家,医护人员数量由1063人增加至3394人。同时,紧跟网络新媒体时代潮流,福州市相继推出12320、“医护网”“健康之路”等医务网站、微信公众号及APP平台,为民众提供便利。据对150户城乡居民问卷调查显示,福州市民对新医改阶段性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其中,77.3%受访市民表示现阶段较医改前就医手续有所简化,认为就医及报销等手续办理时间有所缩短的占70.0%。资源更丰富,医疗更高效,是十八大以来福州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带给百姓的“医之红利”。
2014—2016三年间,福州市城乡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大幅提高,其中全体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累计增长34.3%,年平均增长10.3%;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累计增长33.1%,年平均增长10.0%;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累计增长36.9%,年平均增长11.0%。十八大以来,福州商业综合体建设不断推进,仓山万达广场、爱琴海主题购物广场、五四北及东二环泰禾广场、世欧广场等综合体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消费娱乐去处。休闲步道建设更是锦上添花,光明港南岸休闲步道、飞凤山奥体公园休闲步道、大腹山山地步道、牛岗山公园林荫步道等成为百姓茶余饭后健身纳凉的好去处。据对268名福州市民开展的实地调查,八成以上受访者认为休闲步道脚感佳、安全性高、景观美。在此期间,福州市还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青运会、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央视中秋晚会等重大文体活动。精神更愉悦,生活更多彩,是十八大以来福州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带给百姓的“文体红利”。
图3 福州共享单车用户年龄分布情况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福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不断推进的五年,是城市活力持续激发的五年,是民生保障日益完善的五年,是百姓共享城市经济发展红利的五年,是福州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五年。展望未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在全体市民的创造与努力下,福州城市魅力必将不断彰显,百姓必将共享更多更全的“发展红利”,福州也势必成为东部沿海更加亮丽的有福之州!
责任编辑:林善炜
2017-08-15
陈宏(1980-),男,福建福州人,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综合处处长,主要从事服务业统计及综合统计工作;黄梦融(1986-),女,福建福州人,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综合处副主任科员,主要从事房地产价格统计及综合统计工作。
F426
A
1674-1072(2017)05-07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