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的福建红色文化发展维度

2017-04-15 12:38梁伟凤
福州党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福建种群红色

梁伟凤



基于文化自信的福建红色文化发展维度

梁伟凤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文化生态系统中各种文化生态种群都有着自身的需求,有的种群需求趋向一致,有的截然相反,引发文化种群的矛盾冲突。在我国文化种群中,应该要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坚持发展红色文化,才能保证文化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繁荣成长。在文化自信背景下追求文化种群需求平衡发展,应该主动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唱响主旋律,以福建红色文化为例,需要积极地加强红色文化新的发展途径,呈现新的红色文化发展生态环境,以求得长久有效的成长。

文化自信;文化生态系统;红色文化

文化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动态发展性和趋向平衡的系统整体,生态系统内部各种文化种群依赖共生。当前增强文化自信,必须明确红色文化在文化自信中的突出地位,保持红色文化的良性发展。本文以福建红色文化发展为例,结合文化生态视角的分析方法,找到新的发展维度。

一、构建红色文化系统发展区域群,凸显文化生态系统整体协调性

文化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体系,是人类在长期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内在构成部分各占据独特地位,发挥作用各有不同,只有相互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协调一致,方可稳定发展。形成整体规划的红色文化生态发展区域,积极打造被人们深切认同并有广泛有效影响的红色文化发展平台,对文化自信的树立有巩固稳定之效,也让人们的思想更加坚定。红色文化生态发展区域的建立,需要充分尊重其中主要构成的文化种群,充分挖掘各种红色文化资源。

生态系统规律的“协调稳定规律,指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种多样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相对协调时,生态平衡才不易被破坏。”[1]文化自信是需要建立的文化目标,是整体性的蓝图。运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观察,需要整体文化环境的优化,各要素文化要独立自信地发展起来。在文化自信背景下追求文化种群需求平衡发展,应该主动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唱响主旋律。红色文化是诸多要素中的主要因素,抓问题的主要矛盾,就要重视红色文化的有效发展。人类现在已认识到对自然界过度开发而不注意保护造成的水土资源流失、空气雾霾污染、生态系统失衡等一系列严重破坏环境的后果。文化生态系统的环境恶化和对革命红色文化保护不力,文化系统的平衡性就会遭到破坏,况且红色文化是特定时期的宝贵历史印记,遭到破坏后将是不可逆转和不可修复的。当前新兴文化思潮不断涌现,红色文化作为特定革命历史时期的产物,就遭到是否还需要开发、发展的质疑。文化要自信,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加强底蕴的重要环节,务必要加大整体性的规划发展力度,建设新的发展平台,提供持续发展的环境。

福建应该率先统筹规划红色文化的发展,巩固文化自信的根基,站好文化自信第一岗。当前福建省红色文化各种层面不仅资源统计掌握的不够全面,而且各方面的红色文化没有形成发展区域优势。福建红色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以古田会议旧址为中心的闽西红色区、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红色区和以宁德为重点的闽东红色区。这些红色区主要以旧址为建设重点,并以旅游区的建设目标进行规划。

红色革命文化来源于革命实践,革命运动为革命文化工作者输送丰富的创作源泉,都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如实反映革命斗争。福建与众不同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红色文化。福建红色文化不仅有物质层面的,还有精神和制度层面的。福建的红军在中央红军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时期,留下大量红色基地,据此建立古田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等重要馆址;领导红军革命胜利中产生了诸多革命纲领、方针政策等制度文化,例如古田会议决议、苏维埃区域决议案、闽西斗争情况、关于国民党问题等发挥重要作用的路线政策相继在福建红色革命区诞生;福建红色精神文化的内容最为丰富、覆盖的影响范围更广泛,主要有贴近群众生活的苏区歌谣、舞蹈、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等。

构建新的发展平台开发,将红色革命纪念旧址作为引领,联动相关的制度和精神文化,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文化发展区域群。加快促成红色文化系统全面保护和整体开发的意识,不能过度开发实体纪念遗址,而不注意红色文化作为精神层面的遗产进行传播。文化对于人精神气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福建红色文化要建成文化区域发展群,让区域内辐射范围的原住民在日常的行为中对红色文化的歌谣、舞蹈、诗词等有持续的传承,也能透过居民行为日常体现红色文化底蕴,凸显红色文化的社会公平、无私奉献和团结互助等理念精髓,提升文化对人思想洗礼的价值。

二、发展红色文化引领文化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文化在传承进程中有局部的创新,同化和异化并存于其中,文化自我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文化是具有遗传变异性的,并非完全的复制。遗传变异会生成促进文化发展的要素,也会在吸收外来文化中产生病变。各种文化形式之间、文化和自然环境之间都有着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的作用力会促使文化随着社会变迁而变迁。文化自信是我国文化的主要潮流,是文化发展追求的目标,为我国文化系统寻觅正确的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观念和文化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截然不同,西方国家总是试图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传播“自由”的言论,鼓吹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目的不纯,别有用心地倾销西方以拜金主义和自由主义为核心的社会政治理念、意识形态,对外宣扬的思想文化造成发展中国家年轻一代在爱情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困惑和迷茫,甚至是被西方文化腐蚀。在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导向下,文化生态系统才能抵御西方文化侵袭,保持系统内部文化种群的蓬勃发展。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外来不良文化的攻击力量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系统若受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自身又缺少健全的文化防范机制,就极容易受破坏以至系统失去平衡状态。

福建文化具有多元化、宽容性的特征,主要是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福建文化在历史文化传承的源流具有多元性,融合台湾文化、中原文化等诸多文化,成为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动态文化系统,各种文化种群繁荣发展,彼此依赖共存。福建红色文化的变迁是一个渐行不息的历史进程,有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也有吸收外来文化的优势发展自身。福建红色文化在红军革命时期形成,传承至今,虽然内在的文化核心精华还保留,但经过时空洗磨,福建红色文化也必然发生变化,有着变异性。

在福建红色文化开发中,把握文化发展动态过程,要注意观测文化内部要素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极有可能会引发整个红色文化系统的剧变。在文化自信的建设目标上,福建红色文化要进一步升华,密切联系群众,对文化合乎发展规律地进行选择、取舍、优化和改造,更新思想观念,扩大已有的红色物质文化影响力,改造当前红色文化影响途径,形成新的发展规模。

福建红色文化丰富多样,相关部门已经开展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形成相对有序和系统的发展。当前已发展龙岩、三明、宁德、厦门等红色文化规划点,但整体而言,规划发展的地域范围狭小,往往只是对革命时期的文化精神简单解读研究和物质遗址的简单修复,展示手段单一,静态的、参观性的文化形态机械重复,动态的、参与性的文化形态,往往都是“一张桌子一条凳,两块床板一盏灯”的展现,没有从其他方面体现红色文化深厚的底蕴。红色文化发展形态单一,缺少信息创新技术的运用和管理,没有根据现如今文化发展变迁的需要,做出现代性的解读,没有联系当今时代需要和学术、精神、思想等做出更为深入研究。整体的发展规划目标模糊,发展视野局限于系统的红色文化,文化集约化发展程度低,缺少骨干性的、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没有充分领会特定地区红色文化精品,以及发展的可行性和优势之处,打造独特的文化发展品牌,营造与众不同却符合当地文化需求的地方红色文化发展局面。福建红色文化有建设成果突出的案例,如重点打造福建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品牌“古田会议丰碑”“万里长征起点”等,并且融合信息技术的管理和传播优势,极大促进红色文化相关性服务、产业发展,如拍摄微电影纪念片、航拍宣传片等。立足文化自信,多方观察红色文化的现实动态,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增强文化现实影响,方可形成自身有效的文化防范机制,抵制不良外来文化对红色优良文化的腐蚀,危害青年一代思想的健康发展,显示文化自信现实依靠。

三、凸显红色文化优势,提升文化生态优势种群的影响力

文化生态领域中各种文化种群相互影响,不是所有文化种群都能占据主导地位,总有能够决定整个文化生态系统性质和发展方向的优势文化种群。

“生态学上的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但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或不显著的变化,因此不仅要保护那些珍稀濒危植物,而且也要保护那些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在我国革命斗争时期,红色文化作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先进文化,反映群众的普遍愿望和基本价值诉求,在特定时期凝聚人心,团结一切先进的革命力量,成为革命中的一把利刃,是革命成功的重要文化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于红色基因,我国革命斗争产生的红色文化在现今时代仍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穿透力,引领社会前进以及价值观的建构,深刻影响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红色文化是引领方向、坚定信念的文化,是文化精华。文化自信不是保持自我文化的独尊,排除一切其他外来的文化,对外来异质文化的包容心态,同样也是文化自信意识的体现。世界异质文化交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是文化发展必然的趋势,我国文化是一个整体的文化系统,而世界文化就是一个更为广大的文化系统,文化种群之间相互影响制约是必然的。文化的交流激荡如此频繁,越是自信的文化就越能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外来文化,努力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融合百家文化优势,弥补自身文化发展不足。在此文化背景下,红色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优势种群,承担引领文化方向的重任,为我国文化发展导航,掌握正确的文化发展趋势,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保持我国文化性质。

在八闽大地上,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土壤:妈祖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朱子文化、闽都文化、客家文化、船政文化等,还包括中原文化、台湾文化,充分显示福建文化包容、进步开放的特征。多种文化都在福建人民中留下烙印,因此,红色文化的文化主导地位更要突出,在纷繁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给福建人民提供文化的指引。福建文化发展规划中,没有突出红色文化优势种群的文化位置,也没能体会到福建红色文化在红色文化甚至全国的文化中不可取代的位置,发展的过程缺少文化自信,原本深厚的文化底蕴缺乏深度传承和挖掘。社会在转型,经济发展环境变化莫测,全球开放性经济对文化的影响使得文化的发展道路十分崎岖,奏响红色文化主旋律,运用红色文化调节文化系统中的不良发展因素,增强自身文化系统抵抗能力,消减系统开放带来的负面文化影响。

[1] 陈文.21世纪生态保护立法趋向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139.

[2] 林文雄.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18.

责任编辑:林淑周

2017-06-07

本文系福建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资金资助的研究成果。

梁伟凤(1993-),女,广东高州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研究。

G122

A

1674-1072(2017)05-070-03

猜你喜欢
福建种群红色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红色是什么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红色在哪里?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追忆红色浪漫
福建医改新在哪?
岗更湖鲤鱼的种群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