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奇赫
凤翔马勺脸谱艺术中的设计美学特征
于奇赫
马勺脸谱艺术是陕西宝鸡凤翔的一项民间艺术。关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民俗暨民间艺术氛围,孕育了凤翔马勺脸谱这一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民间艺术形态。凤翔马勺脸谱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审美价值体系,体现了凤翔民间艺人与世界沟通的方式。本文主要从马勺脸谱艺术的色彩、造型与符号三个角度,就其所蕴含的色彩学、形式法则、“组合规律”和“寓意传达”等方面论述凤翔马面勺脸谱艺术的设计美学特征。
马勺脸谱 色彩 造型 符号 形式美 设计美学
被誉为“秦艺六绝之一”的凤翔马勺脸谱,是陕西省宝鸡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是一种马勺与脸谱组合而成的艺术。“马勺”从名称上来看是用于喂马的勺子。人们在一整块木头上雕琢出与柄形相连的凹面半圆形,制作起来并不困难且十分实用。后来为了保佑自家所饲养的牲畜能够健康并且繁衍后代,同时希望自己也能通过饲养牲畜发家致富,人们就在勺子的弧面用线条和颜色勾勒一些简单的图案,而这就成了马勺脸谱艺术的雏形。但是笔者在陕南商洛镇安城关镇的老宅中,也发现屋内的老人仍然在用这种器物舀水。而追溯马勺这一造型作为水器的历史,可见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西汉陶枓。所以说马勺器形的出现及使用应该不晚于西汉,其最初也应该是一件舀取液体的器物。[1]“马勺脸谱”中的“脸谱”则与宝鸡地区的社火有着密切的关系。社火作为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的一种传统庆典活动,与原始社会人们的巫术思维和崇拜信仰相渊源。[2]在举行社火表演之前,画师会用红、黄、绿等颜色在表演者脸上按照清末传下来的谱子绘制脸谱。
而究竟何时何地何人第一个将脸谱画在了马勺上,目前很难考证。现在我们所说的凤翔马勺脸谱艺术,是以陕西民间的社火脸谱为原型,经过艺人的抽象与夸张的表现手法,在木勺等媒介上进行绘画的一种传统的艺术设计形式。马勺脸谱艺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李继友是创立马勺脸谱艺术的第一人。马勺脸谱的色彩的浓烈与奔放,造型的独特与简练,折射出古丝绸之路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岁月,反映了关中重土恋家、淳厚热烈的民风民俗。他的作品受到当时中央美院老院长古元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朝闻的赞赏,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与诸多奖项。后来马勺脸谱艺术渐渐发扬光大,马亚洲、张星、王会平等人构成了马勺脸谱艺术的第二代传承人。其中马亚洲的马勺脸谱颜色变化丰富,线条流畅有力,构图复杂精致,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马勺脸谱的制作工艺大致可以概括为选材、削型、涂底、修理、勾线、附色、修整七道基本工艺。一个马勺脸谱制作艺人很难独自完成全部工序,所以选材与削型主要在木材加工厂内完成,艺人们购置回来后让学徒完成涂底与修理的工作,脸谱绘制艺人主要负责最为关键的勾线和附色。近些年来,很多从事其他民间工艺品制作的艺人加入到了制作马勺脸谱的行业中来,他们把罩金、漆雕和木刻等制作工艺加入到马勺脸谱的制作中去,使得马勺脸谱又焕发出了新的面貌。马勺脸谱的绘制题材也十分广泛,既有具象的十二生肖、麒麟送子等民间吉祥图案题材,也有较为抽象的青龙白虎、火神财神等神话题材等等。虽然马勺脸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民间艺术,但是它也体现出民间艺人不自觉地使用形式美与色彩美的法则,就像马克思所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3]其中还是蕴含了源自于民间的智慧与特殊的设计美学。
脸谱艺术是点、线、色、按照一定的章法组织成具有特殊含义的装饰性图案。马勺脸谱较戏曲脸谱相比颜色更为丰富,对比更为多元,容易让人眼花缭乱从而产生一种神秘的感觉。马勺富有乡土气息的色彩比较尊重传统的社火脸谱的配色,这种大红大绿的对比色往往最先引起人们的注意。社火脸谱的色彩运用讲求一种简洁、明快、鲜艳和活泼,主要以红、黄、蓝、绿等纯度较高的大面积色彩来渲染脸谱整体的气氛,尤其偏爱红黄两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并且搭配其他冷色与暖色追求和谐统一的效果。与京剧脸谱相比,马勺脸谱的色彩对比更加强烈,与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三秦人民的性格有一定的联系,它的感情释放更加豪放、奔放与质朴。
图1 、蚩尤脸谱
马勺脸谱用色十分讲究颜色的对比。第一个是纯色之间的对比,第二个是纯色与黑色之间的对比。图1是马亚洲以蚩尤为题材绘制的马勺脸谱,我们看到艺人选用了红、橙、黄、绿、蓝五种颜色,其中的红色与绿色、蓝色与橙色在色相关系上都是补色,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在使用的部位与面积上需要进行安排,这一点是比较难的,如果控制不好就会让人产生“俗”的感觉,而这一点也是目前在马勺脸谱创作中较难把控的一点。其次,我们注意到蚩尤脸谱中色块与色块之间都会用黑线勾勒,对色彩进行区隔。在眼睛四周还会使用黑色填补空隙,这样能使得画龙点睛的眼睛不至于被色彩淹没。黑色在视觉上是一种重色,它能平衡其他颜色在人们心理上的感受,能够使整个画面产生沉稳、实在的感觉。
图2 、财神脸谱
目前马亚洲的马勺脸谱广受人们的欢迎与好评,其绘制的独到之处在于对脸谱眉弓部位的颜色处理。我们注意到图1眉毛的部分是从深蓝到浅蓝5种颜色的渐变构成,而一般的脸谱绘制在3层左右,其他部位的装饰颜色也会使用3层的渐变效果。马亚洲会在一种深颜色的基础上逐层增加白色的使用剂量产生由暗到明、由深转浅的效果,这种颜色微妙的推移过程既充满变幻无穷的神秘浪漫气息,又在视觉上产生了十分和谐的效果,垂直线性渐变色的使用使马勺脸谱的设计感得到迅速提升。图2以财神为题材绘制的马勺脸谱整体颜色十分和谐,整体颜色也是选取了了暖色系的红到黄的颜色渐变。这种颜色的选取也是民间希望红红火火地发财,表现出民间对于财富这一主题在色彩上的特殊理解。
美的形式法则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形式规律,也是人类长期形成的视觉审美文化心理的结晶。形式美的法则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整齐纯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相宜、节奏韵律与和谐。[4]马勺在形态上可谓琳琅满目,有勺子脸谱、梭子脸谱、木斗脸谱、葫芦脸谱、铲子脸谱、木锨脸谱、木桶脸谱、棺材脸谱、风箱脸谱和棒槌脸谱等等(图3)。虽然每一种脸谱在造型的设计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但都是合乎一定比例的,就是劳动人民经过千百年来不断改造后固定下来的劳动工具比例。像勺子脸谱的木柄有长有短,并且还能用一个大马勺和若干个小马勺组成放射状的勺子脸谱。梭子脸谱也分长梭子和小梭子,还能在底部的吞口处打孔做成衔斧的梭子脸谱。这种不同的造型组合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丰富的变化与组合也增强了马勺脸谱的装饰性与节奏感。铲子脸谱因为可以进行平面印刷,所以已经制作成车内的挂饰进行机器化大量生产了,而其余的曲面造型的马勺脸谱还需要依赖于人们的手工绘制。
图3 、火神脸谱
马勺脸谱的装饰构图上可分为轴对称型、旋转对称型和不对称型三种构图方式。马勺脸谱最常见的是对称型,也是体现出秩序美感的造型。对称型即脸谱左右的色彩和纹样都是对称分布的,脸谱以额、鼻为中轴线,以五官为准,除去有的脸谱额部独特的图案,用相同的大色块、相同的纹饰、相同的形状来揭示出脸谱特有的文化身份,多用来表现像关公、包公、财神赵公明等庄严、稳重、正直的人物形象。这种审美习惯从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中就可以找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器身的装饰纹样中有完美的诠释。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的是,马勺脸谱富于变化的“形式美”产生的原因还在于它的绘制方式。虽然马勺脸谱的图案已经深深地印在了绘制者的脑海中,绘制者对其构成的元素已经通过上千次地重复练习谙熟于心。但是脸谱图案毕竟不是由电脑制作的,不可能保证左右绝对地对称,所以在这种对称中艺人通过形状与颜色的调整,追求一种在视觉上均衡的感觉。
旋转型就是一种在视觉上追求均衡生动的造型。这种造型放弃了五官中线的概念,在脸谱的鼻、额头部位的纹饰上使用“S”或者反“S”形,眼睛也因为鼻子部位的扭转发生了水平位置的偏移。其间饰以祥云、卷草等其他花纹,有很强的韵律感。这种旋转类型也会带来更多的趣味,但是多用来表现具有凶悍、勇猛性格的人物形象,如颜良、夏侯淳、姚少司等。不对称型就是将马勺脸谱沿着中线左右一分为二,可以拼合两个不同的图案。社火脸谱常常用这种表现手法表现“鬼面”,即寓意披着人皮的鬼。而现在艺人则创作一个传统的合适纹样放在脸谱的另一半,或是画一个较为现代的图案。这种创作看似新奇但是失去了马勺脸谱原有的意味。因为马勺脸谱视觉均衡的特点被打破,所以让人看起来造成视觉重心不稳而显得有些奇怪。所以马勺脸谱的组合要达到视觉上和谐的效果需要艺人们在颜色、线条的组合变化上下功夫(图4)。
图4 、马亚洲正在绘制马勺脸谱
图5 、马勺胚子
马勺脸谱的符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马勺本身的符号是由木材加工厂生产制作的,其外形符号的设计美学是一种技术之美(图5、6)。木材厂首先是选用适合制作马勺的木材,这包含木材尺寸、材质与优劣的选择。符合加工的木材被选中后,加工厂会使用机器将其批量制作成为规整一致的马勺木胚。工艺材料不仅对于造物的实用功能有决定意义,而且是形式的内容之一,它展示着来自材料本身的美。[5]马勺脸谱本身传递出的体积感与能够长期保存而不变形的特质都源于其工艺材料的特性。并且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逐渐地向乡村渗透,依附在传统生活形态基础上的民间文化正面临着自身的变异,人们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马勺去喂马或是舀水了。所以现代的马勺脸谱艺术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而马勺脸谱闲置被挂在墙上的形态还得以保留,蜕变为一个挂在墙上单纯地装饰居室的一个符号了。
第二,脸谱丰富的符号是由艺人们进行组合与绘制的。意象是具有中国美学特征的概念。马勺脸谱上的纹样主要围绕在脸谱的额头、眉、鼻等部位,一些图案符号则保留了远古的记忆。所以我们能在其中发现铜钱纹、如意纹和一些花卉纹饰,表达了生活在西部的人们对富裕生活的渴望(图6)。另一些纹饰则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崇拜之情,如水纹、火纹和云纹等。还有“梳子”、“宝珠”和“菊花”等装饰纹样,让整个面部的变化更加丰富、造型更为饱满。除此之外,马勺脸谱的吞口就保留了民间面具的因素。吞口起源于图腾崇拜和原始巫教,是古代图腾文化与巫文化的结合,吞口的语意就是吞掉一切灾祸和妖魔鬼怪,保佑风调雨顺,避邪救灾免疫。现在的马勺脸谱已经脱离原始的巫术、图腾崇拜,马勺脸谱艺人没有对吞口做镂空的处理,而是将其简化为了一个半圆弧,这样既保留了免灾求福的寓意,又减少了恐怖狰狞的因素。
海德堡大学雷德侯教授在《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一书中,引入了一个“模件化”的概念。模件是“以标准化的零件组装物品的生产体系。零件可以大量预制,并且能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迅速装配到一起,从而用有限的常备构建创造出变化无穷的单元。”[6]这种用模件化机械复制的理论也可以在凤翔马勺脸谱中找到身影,艺人们将脑海中储存的符号调出,组合为新的脸谱形象。有趣的是,笔者在凤翔县调研期间,在东湖公园内的商店中见到脸谱绘制艺人李娜制作的让学徒使用的“模板”。这个模板就与雷氏所说的“模件”的功能十分相似。说明艺人绘制脸谱的思维模式就是模件化的图案组装。不过不同的是,凤翔马勺脸谱并不是简单地、机械地符号堆砌,而是在设计美学框架下的一种自发的、带有艺术意味的“复制”。这种模式复制出来的东西是有情感的,有审美意识的、有趣味的,绝对不等同于一般的机器制造。但是现在也出现了将脸谱绘制在各种生活用具上的现象,有些图形在绘制时缺乏考虑,安排得并不美观。
图6 、马勺脸谱半成品
设计美学以审美规律在设计中的应用为目标,旨在为设计活动提供相关的美学的理论支持。[7]一般认为美学与哲学是一对不曾分离的概念,乡土的美学也孕育在平凡的生活哲学中。凤翔马勺脸谱绘制艺人就是收集、整理、提炼、改造了自己可以获得的一切可以用于创作脸谱的元素,运用了设计的思想组合与归纳,使之成为符合人们审美的,具有一定美学特征的手工艺品。马勺脸谱的设计美学是以艺人生活的乡土传统生活为基础,在广泛吸取传统民俗艺术、不同历史阶段的器物造型纹饰之后孕育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凤翔马勺脸谱艺术蕴藏了艺人巧妙的艺术构思和丰富的情感寓意,具有民间文化质朴的精神和真挚的情感。马勺脸谱是关中地区民族文化心理与价值观的反映,也是以秦汉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民众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甚至宗教信仰在民间艺术上的体现,寄寓了人们趋利避害、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1] 于奇赫.模件化制作在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实践中的问题——以凤翔马勺脸谱为例.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6(02).
[2] 赵德利.和谐的节庆狂欢——论关陇社火的文化特点.文艺争鸣,2011(06).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7.
[4] 孙泽山.美学百科全书.李泽厚,汝信 名誉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550.
[5] 李砚祖.论设计美学中的三美.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03):66.
[6] 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张总 等 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21.
[7] 徐恒醇.现代产品设计的美学视野——从机器美学到技术美学和设计美学.装饰,2010 (04).
(于奇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