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期东方科技论坛“中医药现代化与新药创制”会议纪要
第291期东方科技论坛“中医药现代化与新药创制”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6月13日至14日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中国工程院王广基院士共同担任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世界科学技术》杂志社(中科院)、上海市药学会承办。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曙光医院等上海地区的有关单位,以及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南方医科大学、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康缘药业、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共分中药现代化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活性成分与现代化、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与国际化三个议题,各议题有主题报告引导讨论。(详见表1)。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是科技部长期持续推进的一项重要战略性工作。经过20余年努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在天然药物成为新药开发重要来源的全球竞争中,以中医药的原创理论体系和原创性思维为引领的研发思路,显示出重要的价值。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是阐明中药治疗疾病的科学内涵、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创制源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实体类新药的有效途径。新药创制也有赖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其成果对于新药创制具有重要的影响,二者密切关联,相辅相成。
本次论坛就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中医药科技资源所蕴藏的巨大潜力进行深入研讨,为未来以中药及民族药为基础的新药创制的策略、路径、方法提供启迪和灵感。
长期以来,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和新药开发大致有两种思路,一是按照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特点,阐明传统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物质基础,据此开展中药有效部位和组分中药的研究,或进行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这可以认为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药;二是以中药临床疗效为线索,对其中的单体化学成分的结构和生物活性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具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开发源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实体类药物,也就是青蒿素的研发模式,这可以认为是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中医药。这两条研究开发思路和途径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药创制的模式。
传承千年的中医药学具有独特的思维理念、原创的基础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引领生命科学未来发展和提升新药创制效率的潜力。青蒿素的发现再次证明传统中医药是一个孕育创新灵感的伟大宝库,应当努力挖掘;而利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中药创制也将有力促进甚至倒逼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原始创新。
参与本次会议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药理研究、天然药物与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药质量标准化与国际化研究等三方面的专家,围绕三个核心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深入交换意见,提出了重要的专家建议。
1.中医药要向前发展,不吸收新的东西就没有生命力。西医药建立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不断吸收一些新的思路、技能、手段来发展自己。中医创新,包括基础理论发展,也应不断吸收现代科技包括西医药的新成就。
2.同时也要积极探讨用中医药传统理论来诠释西医药现代科技的一些新概念、新现象、新技术和新规律,使之变成中医的一部分。
3.本次论坛探讨中医药的现代化,把中医放在前面来讨论,意义深远。医是药的目的,发展创新药物是为了解决临床防病治病、维护健康的问题。
4.西医通常很少给健康人开方用药,而中药则长于整体调理、维护健康。“亚健康”等概念的提出,可能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新药创制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解决医学的需求,为健康服务。
5.中医药完全照搬西医药的评价体系是不合适的。平衡的理念、整体化的理念、精准的理念是评价标准的三个关键词。
中药活性成分研究需要实现六个注重:
1.注重把研究重点由发现新颖化学结构向发现活性化合物转变;
2.注重由常量化学成分向微量化学成分的转变;
3.注重由单一重视活性成分向同时重视活性-毒性成分的方向转变;
4.注重发掘和利用中医药理论和知识;
5.注重临床研究成果的综合应用;
6.注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中药优势作用的发挥。
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应坚持三个结合:
1.医与药的有机结合,突出中医的原创优势;
2.临床研究与新药研发结合,突出以疗效提高为重点;
3.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突出中医人文与医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特色。
1、遵循“深入研究,浅出标准”构建中药质量标准的指导思想,首先加强中药标准导向的基础研究工作,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发现中药质量相关的“标志物”,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实用的质量标准体系。
2、建立可以全面开展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指纹图谱/特征图谱方法、高效薄层方法、多成分定量方法等系列方法,并转化为可以被药典采纳的方法。
3、努力践行“中药国际化,标准先行”的战略思想。目前,中药标准国际化之路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应该冷静思考,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进行战略部署,循序渐进。
4、练好内功,构建完善的全球公认的质量标准体系。需要加强与国际主流药典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互协调沟通,了解相关的技术要求和关键点,让我国制定的标准更多地被国际相关组织采纳。
与会专家围绕中医药理论与中医药现代化创新性结合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中药创新药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解决重大疾病的、病证结合的一系列中药新药体系,推动相关产业研究能力、生产能力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形成如下建议:
1、抓住机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坚持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复方新药和化学实体类新药并举。
2、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解决重大疾病的、病证结合的一系列中药新药体系,推动相关产业研究能力、生产能力以及人才培养发展。
3、中医药创新研究需要微观和宏观相互结合,即分子生物学与整体基因学组的结合研究是突破中医药研究瓶颈的一个有效途径。
4、需要完整、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药现代化的关系,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让高端人才在培养阶段就直接面对临床实际问题,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并重,培养新一代多学科、交叉型、复合型人才。
第291期东方科技论坛参会人员名单
续表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