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村民俗文化传承与开发探微
——以江西资溪县乌石镇新月村为例

2017-12-01 02:55:01冯玉洁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资溪县畲族山歌

冯玉洁

(赣南师范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畲族村民俗文化传承与开发探微
——以江西资溪县乌石镇新月村为例

冯玉洁

(赣南师范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畲族文化是我国一个有着丰富而悠久的民俗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少数民族。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新月村是上世纪60年代由浙江地区移居来发展成的畲族村庄,新月畲族村至今保留着畲族传统的山歌文化、宗教信仰等民俗文化事项,近些年,随着国家不断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事业,新月畲族村受到政府的青睐和呵护,在以政府为主导,广大民众的积极配合和民间资本的介入下,新月村畲族文化得以保护和开发,为促进新月村经济文化建设指明道路。

畲族文化;新月村;传承;开发

畲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典型代表之一,长期杂居在山区地带,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神秘的祭祀仪式、悠久的山歌文化等都是畲族先辈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族政策的开放与落实,一大批畲族村落得到开发与保护,其民族文化也得到传承与开发,民族面貌焕然一新。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是抚州地区畲族人口聚居地之一,近些年,在政府为主导,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该村在打造以乡村民俗旅游、弘扬畲族文化为特色的发展道路上取得显著的成效。探析以新月畲族村为代表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路径,可为其他少数民族区域的文化创新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新月村村史概述

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乌石镇新月村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该村不仅有着畲族的身份,同时还有着“两江移民”的双重名片。上世纪60年代,由于国家修建新安江水电库,新安江一带包括淳安、建安、建德等地在内的浙江人民开展移民运动,移出原居住地,向江西、浙江周边、安徽等地迁移,新月村正是在这一历史环境下于1968年在本族长老雷竹富的带领下,携56人11户畲民从建德、桐庐几地出发,搬迁至距资溪县城约20公里这片唤作“大草湾”的山凹里。1995年2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新月畲族村,新月村由4个村小组组成,分别是新建、新红、月山、猪场,全村117户、共约420人。新月村村民大多为畲族身份,仅有几户为汉族人口。

几十年间,新月村先后获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江西省十佳巾帼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在经过了艰苦的创业史、发展史后,用行动向世人展示了畲族民众勤劳致富的能力。近些年,随着国家不断推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建设项目,大力开展文化保护与开发事业,新月村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在政府的倡导、村民的积极配合下,大力民俗旅游业和苗木经济产业,建设畲族民族特色乡村。在文化多元化的大趋势下,新月村致力于打造以“赏畲族文化,居畲香风情,观畲风文艺”为主题,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度假休闲为一体的乡村少数民族原生态民俗文化旅游。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在合理利用,适度开发的原则下,既有利于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又有利于市场经济化。新月村发展建设的决心见证了他今日的成就,值得我们探索研究。

2 新月畲村传统民俗文化形态浅析

民俗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是普通民众日常生产劳动的具体表现形式。新月畲族村经历几十年的文化变迁和发展,其传统民俗文化现象依然保存的较为完整,主要表现在几下几个方面:

2.1 山歌文化

畲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山歌文化的民族,无论是婚丧嫁娶、生产劳作,还是谈情说爱、休闲娱乐,都会用歌声来表达,以歌代言,沟通感情;以歌记事,惩恶扬善;以歌传知,斗智斗勇,他们称唱山歌为“交恋”,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畲族歌曲曲调简单,歌词大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偏口语化,易唱好听,畲族山歌擅用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如生活歌中的一首《猜谜歌》唱到“有何神(的)仙来(哟)过(哦)桥,神仙凡(的)间是(哟)难(哦)到。两头出(的)气中(哟)间(哦)装,打铁老(的)师有(哟)用(哦)场……”[1]歌词内容既生动又直白。山歌对于畲民而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生活,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先辈们在长期的历史环境斗争中创作的口头文学,是畲族人民传承文化、延续历史、进行文娱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文化载体。畲族山歌历史源远流长、原汁原味,是我国民间文学的艺术瑰宝。

新月村畲族山歌文化传承有着系统的传承谱系,自新月村第十六代传承人蓝建成起,至今日第二十五代传承人蓝启东,畲族山歌已传承了10代、近200年之久。[3]当下,新月村依然保留着唱山歌的习俗,尽管由于一些客观因素新月村无法举办畲族传统的“三月三”山歌文化节,但新月村每年都会派代表积极参加各省市的畲族山歌比赛,并取得许多荣誉奖项;与此同时,在政府的主导下,在县域内收集整理了流传已久的畲歌47余篇,编写出《资溪新月畲歌汇编》丛书,用文字记载下这宝贵的艺术财富,展现新月村浓郁的文化特色,承载几代畲族人的民族情怀。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新月村还保存这一本古老的祖传上百年的手抄歌本《盘古皇歌》,“……说山便说山乾坤,说水便说根水源。说人便说世上事,三皇五帝是乾坤……”,[2]可见,新月畲族山歌艺术传承历久弥新。

2.2 民间信仰

畲族是有着本民族悠久民间信仰的族群,民间信仰包括祖先信仰、图腾信仰及陈靖姑信仰,在新月村尤以陈氏娘娘影响最为深远。村内修建的回龙山庙,供奉着以陈氏夫人、祖先蓝灵公、陈法清为正神的一众神明,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是陈氏娘娘的诞辰,村内会举办大型的祭祀活动,为村民消灾祈福,祝愿祷告。

新月畲族村的祭祀仪式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几下步骤:

1.请神。祭祀开始前,由族中师公(新月村为现任村长兰启东)启圣水、设神坛、口念咒语请祖师,神灵附体。、

2.调兵。师公头裹红巾,身穿傩裙,半蹲身子,左右脚互相交叉跳跃,左手转动龙角,右手有节奏的甩动令刀,走五方步(即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调令五方兵马降临人间。

3.练兵。五方兵马手持祖杖出列,师公口中念练兵咒语,开始操练五方兵马。

4.起火。起煤炭火,架油锅,准备为村民表演过火焰山、下油锅。

5.破火坑、踩火。待火烧旺,油锅起沸后,师公吹响龙角,凭借法力将手伸入烧沸的油中,并光脚踩油锅,接着法师头顶米筛翻五方跟斗破火坑、光脚走五方步踩炭火,仪式过程进入高潮部分。

6.送神。礼毕后,由师公念咒语、烧香纸,送走神灵。整个仪式告一段落。

新月村祭祀文化保留的较为完整,仪式中除了造城墙、开雪门个别步骤被省略外,基本都延续下来。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月村祭祀仪式有着极高的舞蹈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个中精髓,值得研究。

2.3 畲族医药

众所周知,畲族人民由于长期居住在偏远山区地带,自然条件恶劣,医疗水

平低下,山中瘴气、狩猎受伤、疟疾等疾病一度困扰着畲民的生存与繁衍。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畲族先民们就地取材,利用新鲜的中草药制成汤药服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整套较完整的畲族医药体系。在新月村保留着的“药签”文化,是其民俗文化的一大亮点。回龙山庙珍藏着文革时期保存下来的珍贵的桃木制作的“药签板”,模板保存完整,上面印刻着许多治病的良方,诸如:补元气的方子:“龙眼五枚,黑枣三个,浓煎温服。”化痰保肺的良方:“三钱仙半夏,二钱川贝母,八分广桔红。”安神的方子:“一钱益母草,五分桑寄生,煎汤饮服即可。”新月村还设有专门的神坛,为前来求取治病良方的百姓开坛作法,尽管这糅合了巫文化的元素,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色彩,但其折射出的民族文化特色值得肯定。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员更替,新月村畲族文化在传承问题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除上述几项特色文化在政府和民众的努力下得以保存下来,畲族传统的“三月三”、“女儿饭”、“丧葬礼”、“畲族服饰”等民间生活形态在新月村几近消失。可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是当下文化发展战略中丞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3 多元化视角下的文化保护与开发

“文化多元化”概念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在复杂的现代化结构下,各种不同的主流文化相互协调,为服务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基于多元化浪潮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变迁与建构,多种力量参与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其中包括政府、民营企业家、普通大众等各阶层。新月畲族村的文化保护与再造是在政府为主力军,村内领导班子的号召下带领民众自上而下展开的。

1.政府力量的主导作用。新月村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扶持,近些年,为打造出一个独具文化特色的村寨,资溪县政府和相关部门不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作为新月村民俗文化宣传的“代言人”,鼎力支持新月村民俗旅游事业。

政府大打“民族文化牌”,顺应了当下社会各界呼吁保护民族文化,建设特色村寨的热潮,以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业为支撑,既弘扬民族文化,又有效发展地方经济,可谓一举两得。之所以选择以新月村为示范点,一方面在于新月村是抚州地区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有着先天身份优势,另一方面新月村至今依然保存着许多畲族传统文化习俗以及能有效证明其民族身份的古籍、物件,政府将目光锁定在新月村顺理成章。

由于新月村地理位置和空间面积的局限性,加之新月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薄弱,开发和打造新月村主要依赖政府的财政投入。据当地民宗局资料显示,为做好新月村特色民族村寨的保护与改造工作,预计投入总资金7420万,用以完善民俗风情文化表演厅建造、修建民俗文化广场、培训畲族文化表演队伍、举办畲族民俗文化节等项目。“近两年,政府共整合资金800余万,用于新月村新建村小组的发展建设,2015年,资溪县委、县政府还筹资5000余万元对资洵线进行改造,改善了新月畲族村交通环境,解决了新月畲族村进不了大巴的交通瓶颈问题。”[3]政府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是新月村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温床”,资溪县相关部门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新月村发展进行现场指导和组织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大文化宣传和保护力度,在县文化馆的努力下,分别于2009年、2012年为新月村祭祀仪式和畲族山歌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文化遗产的形式加大对文化的保护力度。政府时刻的呵护和支持,使得新月畲族村经济、文化迅猛提升。

在新月村,笔者深切的感受到政府主导地位的实效性,政府依照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为新月村建设提供政策优势和财政支助,引导小村庄走向繁荣道路。

2.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新月村村民作为本民族文化持有者,有着较高水平的文化主体意识,尤其是老一辈村民,对传统文化事象依然坚守,积极参与开发与保护本民族文化事业。为了进一步加强新月村畲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从2014年开始,在乌石镇畲族民族学校设立了畲族文化课,聘请了兰启东、兰启华、陈美红三位新月村畲民担任民族教师,取得了很好的成效;[4]与此同时,对于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祭祀活动,笔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新月村村民自上而下对祖先、神灵的敬畏与笃信,这是一种扎根于百姓心中的信念,是民众自发的文化继承,也是新月村至今保存最完整的畲族文化表象之一。可见,广大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是发展文化的根本落脚点,以人为核心顺应了文化保护的基本规律。

3.民营资本的介入。在政府的宣传与关怀下,新月村的发展与“钱途”自然也吸引了许多客商的目光。随着新月村民俗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节,小小的山村可谓人山人海,许多企业家看到了投资新月村的经济效益。近些年,陆续有本地和外地民营企业家纷纷与新月村进行商业合作,当地村委会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将一些项目承包给有实力的旅游公司。企业运用有效的营销手段,网络媒体的运作、商业演出的植入等,在畲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当下人们喜闻乐见的现代化文化元素,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丰富新月村文化多样性创设了良好氛围。同时,对于畲族人民最神圣且神秘的祭祀文化,当地领导和广大民众依然坚持本真性和严肃性原则,由本族师公主持、表演,为村民祈福,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保护,践行了“保护为主,合理开发”的初衷,有效防制了文化功利化现象。

4 余论

在文化趋同的发展环境下,对传统文化加以开发利用不失为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新月畲族村的文化发展战略不仅有弘扬传统文化、文化与旅游耦合发展经济的目标,但也不可避免的采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基本策略。关于新月畲族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必须注意到如何有效避免经济利益最大化下保持民族文化的原汁原味。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任何形式的建构与开发都应牢牢把握住文化的生命力,将文化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前提下完善其经济功能;在坚守本族文化的前提下,结合现代多元化经营理念,在文化传承与更新过程中找寻一条适合当下文化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道路。

[1] 资溪县民宗局.《资溪新月畲歌汇编》.内部资料,2015.9

[2] 《盘古皇歌一连》手抄本,保存在新月村内。(古籍)

[3] 资溪县民宗局内部数据

[4] 资溪县民宗局资料

冯玉洁(1994.5-),女,汉族,江西人,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学。

F592

A

1672-5832(2017)12-0127-02

猜你喜欢
资溪县畲族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资溪县:畲寨党旗红艳艳 乡村治理走前列
老区建设(2022年8期)2022-05-30 23:51:37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山歌
黄河之声(2021年7期)2021-06-21 13:59:22
三百山山歌
心声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2
畲族三月三
江西省资溪县林业局推行“林长+警长”机制
浙江林业(2019年12期)2019-02-02 03:59:35
苗山歌
民族音乐(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4
畲族民歌
心声歌刊(2018年2期)2018-05-25 03:05:23
江西省资溪县烟叶收购进度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