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诗人朱依真诗歌中的桂林山水

2017-12-01 02:55:01吴名茜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弹子桂林山水米芾

吴名茜

(西南民族大学文新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粤西诗人朱依真诗歌中的桂林山水

吴名茜

(西南民族大学文新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乾嘉年间的朱依真,虽终身未仕、一介布衣,却是这一时期粤西的重要诗人。清代的文学批评家袁枚称其为“粤西第一诗人”,这也是肯定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和诗坛上的地位。作为当时临桂(今桂林)人的朱依真,在诗歌中多有涉及周边的山水名胜。本文通过解读朱依真相关的诗歌,来还原这一时期的桂林山水。

朱依真;桂林;山水

桂林自秦代秦始皇修建灵渠、开发以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且桂林所处的喀斯特地貌地区,使得桂林多奇山秀水,向来为人们所称道“山水甲天下”。朱依真作为乾嘉时期在粤西地区较为活跃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中多有涉及桂林的山水和古迹,有的仍是今天桂林市的重要景点,有的或找不到踪迹或毁于灾祸。朱依真流传的作品经后人整理,存有《九芝草堂诗存校注》一卷,共有存诗二百五十八首,其中涉及桂林山水及桂林地区的诗作有二十九首。

1 奇山碧水

桂林山水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山之奇、水之碧,山与水的结合在桂林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卷。所以桂林的山水,自然也就成为了朱依真笔下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朱依真的诗中,提到的桂林诸山有普陀山、骆驼山、伏波山、叠彩山、独秀峰、宝积山、虞山、南溪山和中隐山,基本涵盖了今天桂林市及周边地区较为著名的景点。从诗中也可以看出,这些地方风景秀美,也是诗人在生活中时常游历和与志趣相投的文人们唱和集会的地方。

在朱依真的笔下,桂林的山表现出最为直接的特点就是山势“奇险”:

振衣直上层岩巅,谽呀洞壑相勾连。①

耸身登春台,象纬逼难仰。郁嵯百雉堞,佻眺仅容掌。②

此二句都是诗人登上山后发出的感慨,第一句写七星山之势用了“洞壑相勾连”,可见此处山高谷深,连绵延伸。而次句是诗人登上宝积山的孔明台所见之景,对于宝积山的高耸,诗人写下“象纬逼难仰”。“象纬”指日月五星,宝积山之高竟是日月都难以仰望的程度,郁郁葱葱的的高山看似有百丈城墙这般高。杜甫当年游龙门山时,曾作《游龙门奉先寺》云:“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朱依真句亦用“象纬逼”,大有学杜之意。在另一首诗中,诗人对于七星山的描写,还做出了进一步更大胆的想象:

七星初陨时,遼邈无前闻。即今化为石,气象犹捆缊。燦燦隔河渚,蓬蓬多白云。③

七星山因有七个山峰似北斗七星而得名,故诗人在这句中将七星山的形成归为于远古时七星的陨落。今日七星已化为此地的高山,灿然而立在江河之上,向上高耸足以直插入云。且七星山延绵伸展,宛如天然屏障,故诗人又云:

攒攒启青嶂,转侧忽成峰。迤逦弹丸溪,循环麋鹿踪。弹岩颇窱,乳石垂如钟。④

诗中的“弹丸溪”是弹子岩洞内向外流向漓江的溪水,山势沿着溪水走,山腹内的弹子岩石笋倒垂,如悬挂的编钟般。《甲午十月既望,同南溪、春岑、秋岑游楼霞寺,徧访弹子省春诸岩之胜,返饮此山亭,月出始归,约赋五首七首,以口云峰缺处涌冰轮口为韵》这组诗是朱依真较多直接描写桂林山水景色的作品,在这五首诗中,朱依真由高山到苍翠,由奇洞到碧水,将桂林山水在自然的造化下呈现出的秀美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朱依真也将自己的追求和志趣与山水相融合,情景一体。

而桂林的“碧水”在朱依真的诗中多于“奇山”相呼应:

一山枕江流,光艳夺雄翡。圑圞削瑶甗,宛转通地肺。水洞生冰棱,阳岩暄老卉。⑤

“一山枕江流”写的是位于漓江西侧的雉山,与它南面著名的象山遥遥相对。诗人在写雉山坐落在漓江边时用了“枕”字,生动地勾勒出山水相依的景色,山光水色堪比一块巨大的翡翠。在另一首作者登叠彩山写的诗中,提及漓江也是如此:

湘天北望无多阔,漓水分流到此深。桑柘盈川犹滞绿,柳杨连岸不成阴。⑥

“漓水分流”是指漓江流到了桂林时,因此处的诸多山峰而产生分支,是作者“坐山看水”之景。此处虽不言山仅言水,其实呈现的是一派山水融合之景。这也侧面表现出,在桂林正是有奇山与碧水的结合才会有这“甲天下”的风景展现于世人面前。

2 历史文化悠久

从朱依真的诗里,除了读出桂林山水得天独厚的奇险秀美外,还可以从他记载游历、游历的诗中发现,在桂林山水之中古迹颇多,有的至今尚存,有的已消失在历史的变迁中。

七星山,即今天桂林市的七星公园,这片区域也是在朱依真笔下涉及较多的一个地方。朱依真关于此处的诗作有六首,提及龙隐岩、普陀山、栖霞寺、碧虚亭、弹子岩几处景致。其中的龙隐岩和弹子岩都是在七星山腹内的岩洞。弹子岩即今天的七星岩,以洞内天然形成的形状奇特的钟乳石而闻名。而龙隐岩则以自唐以来、古人留下的碑记而著称,距今统计共有石刻碑记220余方。朱依真的《七月七日游龙隐岩观宋人碑记》一诗,就是诗人游龙隐岩洞内碑记时的有感而作。在此诗中,朱依真提及了北宋初年名将狄青平定岭南叛乱和元祐党争之事:

摩挲古壁苔花紫,壁上题名半天水。平蛮一碑尤伟奇,想见襄武熊罴资。

胡为刊此元祐籍,青蝇居然间黑白。为臣不种戒何人,万世存留禠丑魄。

第一句的“平蛮一碑”即北宋皇祐五年狄青、孙沔、余靖等平定侬智高起义后班师经桂林所刻的“平蛮三将题名”,而“襄武”则是狄青的谥号。但此处疑是作者有误,按《宋史·狄青传》⑦载:“帝发哀,赠中书令谥武襄”,故狄青的谥号应该是“武襄”。而在第二句言“元祐籍”,则是指北宋徽宗时蔡京专权,把元佑年间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苏轼、黄庭坚三百零九人列为奸党,并将姓名刻石颁布于天下,但后来徽宗又下诏毁掉这些碑记。龙隐岩现存的这块碑刻为是被列为“元祐奸党”的梁涛的曾孙梁律,在南宋庆元四年根据家藏旧本而重刻的。

七星山上的栖霞寺也是诗人在诗中提及较多的一个地方。栖霞寺最早始建于唐代,在历朝历代的变迁中,几经毁坏和重修。到朱依真所处的年代,他看到的栖霞寺是清顺治、康熙年间再次重建的。诗人共有五首诗的题名提到了栖霞寺,从题目中的“集栖霞寺”、“在栖霞口分韻”、“遂至栖霞寺小集”、“遂至栖霞寺晏集”这些语句来看,栖霞寺是诗人与友人们游览山水后,集会的常去之处。诗人在诗作中对栖霞寺周边的景物有较多描绘:

梵宫托林麓,钟鼓声殷殷。危壁出苍髓,古藤缠绿筋。结契松竹欢,忘机鱼鸟欣⑧

山周翠玦环,寺耸钜鼇戴。万绿森在眼,杰石拥其背。相与结净缘,不必衷禅铠。清酒陶匏陈,高歌弦筑配。⑨

在朱依真的笔下,他以“梵宫托林麓”突出栖霞寺四周绿林环绕的自然环境,在此处仅能听到属于寺院的殷殷钟声,表现出寺院周围的有着那种远离喧嚣的清幽。又言“相与结净缘,不必衷禅铠”,可以看出在栖霞寺让作者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释家浓厚的禅意。还值得注意的是,在离栖霞寺不远的地方有一碧虚亭,这也是朱依真常与友人相聚的地方。关于碧虚亭的诗句,诗人如下写到:

拟将梯青屐,上谒日华君。⑩

洞中仙子不可见,金堂玉室行恐迷。

石湖有遗口,放浪亦可慨。

前两句言“日华君”、“洞中仙子”,引的便是南宋尹穑所写的《仙迹记》中关于弹子岩的传说,讲述了唐人郑冠卿在栖霞洞遇日华、月华二仙的故事。而“石湖”则是范成大晚年的自号“石湖居士”,此处即代指范成大。南宋乾道七年(1171),范成大出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在桂林为官期间,他游览在游览桂林秀美的山水后,命人在弹子岩外修建碧虚亭,并根据《仙迹记》的传说在弹子岩旁边刻下《碧虚铭》,写下了关于以“碧虚”命名的依据。当时范成大碧虚亭时曾为弹子岩题名“碧虚洞”,后当地人误将此名冠于七星山北麓的普陀岩,故今天提及碧虚洞则多指普陀岩。

桂林另一处遗留较多历史遗迹而引得诗人去游览的,是矗立在漓江之滨的伏波山。伏波山的腹内有一还珠洞,洞内留存了大量唐时佛教徒们在洞中雕刻的佛像,还有当年曾出任临桂县尉的米芾在洞中留下了《米芾还珠洞题名》一文。米芾死后,时任广西转运判官的方信孺把米芾的自画像刻到了此文的旁边,构成了现在还珠洞内的景致。朱依真在《冬至后一日,同南春岑泛舟游环珠洞,访襄阳像》中记录下了他到还珠洞游览:

米老沉沦烟水境,古装仿佛来相迎。俨然衣带法吴生,自道骨髗本天性。昔来题识颇分明,强记深惭祢正平。

此处作者云“法吴生”,表明还珠洞内的米芾自画像甚是逼真,犹如出自吴道子之手。同时,画的米芾身着宋时的服装,长带宽袖,诗人犹能从此画中感知到米芾性本爱山水的志趣。诗人在看到画像旁米芾的题名后,只恨自己没有弥衡那样“目所一见,辄诵于口”的好记性,能记下米芾的好字。另从“米老沉沦烟水境”此句可看出,当时还珠洞还只有临江的一面有洞口,要坐船方能进入,后来人们在西面和南面开了两个口,现在才可以从陆地步行入洞游览。

从朱依真留下的这些诗篇中,还可以找寻到一些今人看不到的桂林景致。如诗人有《松圃招游宝积寺集,酒酣赋比,时欧阳礀(涧)东、陶季寿章沩在坐》,此篇提到的“宝积寺”今已不存;另有《冬日同黄大登冷然阁》,诗题中的“冷然阁”,据《广西通志》载:“冷然阁在刘仙岩上”,而刘仙岩位于桂林南溪山腹内,但在今天桂林的南溪山公园已经没有这个建筑了。

3 诗人对桂林山水的情怀

除上文提及的篇目之外,诗人在诗中在游览其他古迹时的诗作较为零散,本文不多做分析。但是从整体来看,朱依真写桂林山水的这些作品占其作品总数并不多,诗人还有许多在其他地方游历时所写的作品。但是对于桂林的山水,一则桂林是作者的故乡,二则桂林山水确是秀美非凡,故朱依真对于桂林山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怀的:

惜我游端州,星岩号奇绝。洞壑虽勾连,竦秀宁此垺。

“端州”大致相当于今天广东省肇庆市及其周边区域,星岩指的是肇庆市的七星岩,与桂林的七星山同名,同样是由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自晋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在朱依真看来,星岩虽山峰众多,号称奇绝,但是飘逸出众又怎能与桂林的七星山相比,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内心自豪与喜爱的情感。还有一些朱依真离开桂林外出游历的诗作,虽然本就有离别之情包含其中,但诗人却将这种感情融入桂林的群山中:

群山相遮留,戢戢篷窗前。

闲云拟相送,故故出山迟。

“群山”留、“出山迟”,从诗中可以想象出,当时诗人乘船沿江北上离开桂林,望着桂林重重山峰一座座经过,流露出分离时的不舍和留恋都寄托在桂林的群峰之中。此情此景下的桂林山水已不止是游历的胜地,更变成朱依真对家乡的一种牵挂。

注释:

① 《七月七日游龙隐岩观宋人碑记》

② 《二日挈儿辈游孔明台,拟等独秀,遇雪不果,因过菜圃中市芥辣归,小饮竟醉,陶然赋此》

③ 《甲午十月既望,同南溪、春岑、秋岑游栖霞寺,徧访弹子省春诸岩之胜,返饮此山亭,月出始归,约赋五首七首,以口云峰缺处涌冰轮口为韵》

④ 同注③

⑤ 《同南溪游雉山岩》

⑥ 《同松圃游定粤寺,因登叠彩山,用昔人题壁韻》

⑦ 《宋史·卷二百九十》,中华书局,2010年,第9721页。

⑧ 《甲午十月既望,同南溪、春岑、秋岑游栖霞寺,徧访弹子省春诸岩之胜,返饮此山亭,月出始归,约赋五首七首,以口云峰缺处涌冰轮口为韵》

⑨ 《李少鹤明府招同杨石墟祖贵茂才、许密斋异行明府、王若农尚珏赞府、浦柳愚明经、李松圃郎中集补陀岩,用口七人姓字在栖霞口分韵,盖石湖屏风岩题壁句也,余得在字》

⑩ 同①

[1] 〔元〕脱脱等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0.2

[2] 〔宋〕范晔撰.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0.2

[3] 〔清〕朱依真著 周永忠 梁扬校注.九芝草堂诗存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2014.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研究类项目《清代广西诗人朱依真诗歌研究》;项目编号:2017ZYXS164

I209.9

A

1672-5832(2017)12-0041-02

猜你喜欢
弹子桂林山水米芾
Seeing the world through an artist
北宋·米芾《白帖》
老年教育(2022年10期)2022-12-26 14:02:56
桂林山水桂林人
小主人报(2022年1期)2022-08-10 08:29:00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1:18
弹子排加压机构的等应力参数设计与有限元仿真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06
干片式制动器弹子加压装置的力传递效率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金桥(2018年5期)2018-09-22 02:16:58
米芾学“字”的故事
石圣米芾的三个纪念地(上)
宝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