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歧义现象的研究

2017-11-30 23:24于秀晶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2期
关键词:歧义文学作品语言

于秀晶

摘要:文学作品作为社会发展和文化形态的重要反映媒介,不同地区的文学作品在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不同,文化氛围不同,使得文学作品中相同词语的意义也存在一定的歧义现象。英美两国虽然在社会发展历史中有很多联系,但两国语言的使用习惯和社会文化依然存在很大差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会利用这些社会文化差异,通过语言歧义现象来表达更深的涵义,从而提升文学作品水平。正确把握英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歧义现象,有助于更好的了解作者创作的真实用意和情感,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认同感。本文通过分析语言歧义现象的产生原因,对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歧义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供相关人员交流借鉴。

关键词:英美国家;文学作品;语言;歧义

一、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歧义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英美很多文学作品在创作时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息息相关,在表述文学作品内容时,往往会触及一些敏感的话题或语言,在当时不方便直接表述或描写的。但是文学作品为了追求更真实的社会状况,展现广大群众对社会现状的真实情感和生活诉求,必须要将这些话题或语言表达出来。此时就可以通过采用语言歧义的写作手法来达到文学创作效果,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从字面意思领悟到其隐含的深意,从而与写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从整体上来看,著名的英美文学作家都有着自己独树一格的写作风格,而利用语言歧义可以进一步的加深文学作品的深度,使读者更好的深思。例如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常常会采用预设歧义的写作手法,来将所想表达的内容模糊化,从而为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增强文学作品的魅力,展现文学作品的风格。

(三)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文学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此背景下,我国对英美文学作品也进行了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同时还加大了文学的对外延伸,而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歧义现象进行深入解读正是文学作品内容延伸的一种需要。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语言歧义表现方式

目前英美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语言歧义现象并不是单纯的语法错误,而是有特殊的表现方式,例如英美词汇有很多都是一词多义,这就为语言歧义的表达提供了便利,在文学作品中,若一个词汇的几个含义都与文章逻辑不产生违和感,那么不同的理解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语意,从而带来语言歧义现象。为了更好的研究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歧义,在此本文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表现方式,并举例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词语预设产生语言歧义

词语预设歧义是英美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言歧义表达方式,其主要是通过提出预设疑问来产生歧义。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写作文学作品时,写作者没有对其中某个词汇或某个句子的语境进行详细的介绍,而单独的一个词语或句子又可能会被理解为不同的涵义,从而最终形成了语言歧义。例如在英国著名小说《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Tristram Shandy,Gentleman》中,在那慕爾战役中负伤的托比回到乡下老家,遇到了年轻漂亮的寡妇沃德曼。两人迅速坠入了爱河,沃德曼很想与托比重新组成家庭,但是心里有很疑惑托比到底受伤在哪个部位,是否会对生活产生影响。于是便向托比提出了一个疑问:“Where were you wounded?”沃德曼提问的本意是想问托比伤在哪里,但是托比却理解为对方是想问自己在哪里受的伤。便拿出一张地图详细的向沃德曼指出自己战斗负伤的地点。这其实就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语言歧义现象,即由词语预设形成的语言歧义,读者在阅读这段时,会因为预设歧义而无法掌握语句的真实含义,直到继续阅读接下来的情节,根据语境才能明白作者写作的真正用意,这样带着模糊判断和不确定的心理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增大作品的魅力和吸引力。

(二)语境基调差异产生语言歧义

在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写作者也会常常利用语境基调的差异来形成语言歧义,从而使句子内容的表述更能贴合文意。一般的做法是先设定一个特定的语境,然后再用较为普通的描述或对话来形成语意反差,从而使表述更具有感情色彩,使文章读起来耐人寻味,增大作品的文学魅力。

(三)指示语产生语言歧义

指示语多是由代词组成,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指示语常常出现,用来代指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或某个人。正是由于这些指示语为代词,而非确切的某个人、某个事,所以极易引发语言歧义。例如在美国著名小说《A Days Wait》中就使用了指示语,形成了语言歧义。在短短的一篇小说中,作者海明威运用了大量的对话来推动事件发展,其中父亲打猎回来后与儿子有一段简单的对话:

“What is it?”

“Something like a hundred,” I said.It was one hundred and two and four tenths.

“It was a hundred and two,”he said.

“Who said so?”

“The doctor.”

“Your temperature is all right,” I said.“It's nothing to worry about.”

“I don't worry,” he said,“but I can't keep from thinking.”

“Don't think,” I said.“Just take it easy.”

“I'm taking it easy,” he said and looked straightly ahead.

以上只是父子之间简单的对话,作者并未加以自己的感情色彩描写,但是由此却可以看出父子之间的误会正在不断加深。而这一切正是“it”的功劳。同样一个单词,在这段话中却被赋予了四个含义,即父亲口中的“华氏温度”和“儿子的体温”,以及儿子口中的“摄氏温度”和“死亡”。正是因为指示语产生的语言歧义,使得儿子误将华氏温度当做摄氏温度,从而一天都在等待死亡的阴影中不安的度过。而同时由于父亲并不知道儿子的想法,语气较为轻松愉悦,这种情绪和儿子恐惧隐忍的心理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使得短小的文章耐人寻味,感情丰富饱满。

(四)一词多义产生语言歧义

一词多义也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的语言歧义表达手法,因为一些词汇本身具有多种解读方式,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形成语言歧义,为丰富文章内容助力。例如在美国文学作品《A Farewell to Arms》这一长篇小说中,题目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歧义表现手法。“arms”不但可以理解为武器,也可以理解为手臂。而小说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小说内容也与战争有关,由此arms很容易被理解为武器,但同时小说中主人公也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双手臂,因此arms也可以被理解为手臂。通过这个一词多义产生的语言歧义,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思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之所以会用出现语言歧义现象,并非是写作错误,而是写作者精心布置和设计的。通过词语预设、语境基调差异、指示语、一词多义的表达手法实现语言歧义,不但是写作者创作的需要,更是文学作品风格的需要,也是文学作品内容延伸的需要。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应当充分了解语言歧义现象,从而更好的贴近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领会作品的核心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钢.浅谈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歧义现象[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5Z):47-48.

[2]侯彩静.外国文学作品中语言歧义现象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6(8):75-76.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猜你喜欢
歧义文学作品语言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浅谈歧义容忍度与二语习得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我有我语言
英语中的歧义浅析江
文学作品与数学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