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泉
【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0名护生按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及基础操作成绩,并且调查多元化教学法对观察组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理论及儿科护理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觀察组多数护生对多元化教学法持认可态度。结论:多元化教学法可以激发护生对《儿科护理学》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法《儿科护理学》教学效果《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调动护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对120名护生采用多元化教学法进行《儿科护理学》教学,取得满意效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中考统一录取的初中应届毕业生,选取高职护理四个班级,共200名护生。采用随机抽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两组护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医学基础课成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师讲解教学法,将知识的原理、结论等通过讲授达到教学目标。
1.2.2观察组。对观察组的两位教师进行多元化教学有关知识的培训。教师培训方式:研究者参与到研究组教师的统一备课,集体编写教案,做好对该教学模式实施质量的控制。
1.2.3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法,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法:①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将知识转化为图片、视频等提高护生兴趣,加深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②临床案例分析法,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由带教老师提前准备好典型的病例,讨论前告诉护生案例分析的具体方法,使护生通过各途径查找资料。护生通过自由讨论后,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归纳,肯定正确的观点并纠正错误的观点,总结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③情景模拟教学法,按照老师事先制定好的情景,由护生分别扮演患者、护士、家属等角色。模拟不同场景下患者的护理过程、护士的操作方法及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场景等。④标准化患者(SP)训练法,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的正常人或患者,能准确表现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如护患交流方面、常见病及多发病的临床表现等,能充当患者、评估者、教师三种角色功能。
2学习效果评价
2.1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包括
(1)理论知识考核.满分100分,分别为学习态度10分、平时作业20分、课堂互动10分、考试60分。(2)操作技能考核,满分100分,包括操作前后的准备、操作步骤质量及终末质量。
2.2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结果
3讨论
3.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与护士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多元化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多种教学手段融为一体,相互借鉴,合理补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由于儿科的特殊性,患儿无法直接表述自己的感受,故要加强和患儿家属的沟通,这需要护生学会一定的沟通技巧,为将来走上岗位打好了基础。
3.2多元化教学法有利于理论向实践过渡,理论教学要对知识讲解透彻,操作课则注重应用。临床中很多操作与学校中的学习不一样,很多因素是不能预知的,操作中会加入患者、环境等多变因素,经过锻炼的护理人员会针对这些因素做出适当的调整,但对于初入临床的护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多媒体教学法能形象地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传统教学法难以表述和无法观察到的。多元化教学法,可以激励护生主动发问、勤于思考的能力,提高护生的沟通技巧。
3.3儿科护理实践性很强,护理人员在学习阶段就要尝试进入临床思维,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多元化教学可以通过标准化患者示教,患者亲身经历讲述和表演疾病的过程,同学给予相应的护理,经过老师点评和同学们讨论,护生能在护理过程中掌握该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护生的语言交流和沟通技巧得到锻炼,提升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路明,陈霞.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利与弊[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25):671.
[2]曲海英,王丽萍,孔令玲.案例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J].医学教育探索,2007,(10):917-918.
[3]鲁建国,赵华栋,南萱.对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3):286-2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