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伟,奚艳华,任文军
健康素养监测工作中的问题探讨
徐 伟,奚艳华,任文军
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已经成为健康教育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制定和重点工作领域确定的重要循证来源。监测数据是否准确、是否构建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等将直接影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真实反映和数据的可比性。
健康素养;监测;问题探讨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作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和目标,健康素养受到了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2-4]。2008年原卫生部以公告形式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并开展了首次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上海为参与省份之一。至目前,上海市已经连续9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15~69岁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开展连续的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对掌握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健康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我国在健康素养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各专业机构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和问题,本文对健康素养监测工作中指标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健康素养指标的确立应该能够准确反映一个国家在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系等条件下公众健康素养水平,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在当今社会综合因素对公众健康素养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我国在健康素养具体测评上与欧美国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欧美国家在健康素养研究中,强调个体对健康信息的获取、理解、甄别和应用能力[5];我国健康素养研究更侧重于个体健康知识的储备、个体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的养成,主要从3方面来考察:是否具有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是否具有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是否具有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基本技能[6]。同时,针对我国当前主要健康问题, 又将其按6类健康问题进行分类,具体为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并为此建立了评估体系。该体系主要是从公共卫生的视角出发,结合了行为改变理论中的知-信-行的理论,主要考察的是功能性健康素养[7]。
我国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由三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有3个,分别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二级指标有 6个,分别为基本理念、基本知识、生活方式与行为、卫生服务利用、认知技能、操作技能;三级指标20个,分别为对健康的理解、健康相关态度、生理卫生常识、传染病相关知识、慢性病相关知识、保健与康复、安全与急救、法规政策、环境与职业、营养与膳食、运动、成瘾行为、心理调节、个人卫生习惯、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就医行为、获取信息能力、理解沟通能力、自我保健技能、应急技能[8]。
我国标准化题库构建,以2008年出台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以下简称《健康66条》)为出题依据,包括:《健康66条》的维度划分、各维度权重的确定、在维度细分基础上开发试题、每道试题难易度与区分度的确定、题型、题量的确定。理论上,保证随机生成的每一套健康素养问卷在覆盖面、维度权重、难易度、区分度、题型、题量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同质性。针对近年来我国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变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对2008版的《健康66条》进行修订,于2016年1月发布了2015版健康素养66条,新版健康素养虽然整体框架(还是3大条: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和条目数量(总66条)没有改变,但内容进行了完善和更新(各框架内有调整)。重点增加了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等内容;此外还增加了关爱妇女生殖健康,首度提出“健康信息素养”包括健康信息的获取、甄别、利用等知识。
根据2015版健康素养66条内容改良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题量较旧版少,新版调查问卷增加了题型,提升了问卷的区分度;减少了题量;在测试角度上也发生了改变,分析维度增加,赋值更有区分度;增加了健康相关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力的考察,以及特定情景下的应对能力,弱化了态度题和一些受社会规范影响较大的行为题。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得分达到总分80%及以上被判定具备基本健康素养。某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指具备某方面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判定具备某方面健康素养的标准:以参考某方面素养所有题目的分值之和为总分,实际得分达到该总分80%及以上者,被判定具备该方面的健康素养。其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3个方面视为调查对象具备这 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总分80%及以上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6个类别的调查内容者分别视为调查对象具备这六类的健康素养。判断标准见表1。
表1 具备健康素养的判断标准
自 2008年开展了首次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之后,各省市也相继开展了辖区内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上海也不例外。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在健康素养监测调查中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的抽样方法、评价标准和标准问卷。但各地报告的健康素养水平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主要是受当地文化、经济、教育水平及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1]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EB/OL].(2012-01-06). [2017-06-01]. http://www.nhfpc.gov.cn/xcs/s3581/ 201601/e02729e6565a47fea0487a2126127 05b.shtml.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Bangkok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 in a giobalized world[EB/OL].(2015-01-11). [2015-09-2]. http://www.who.int/health promotion/.
[3]U.S. CDC. About healthy people 2020[EB/OL]. (2014-09-03). [2015-09-12]. http://www.cdc.gv/nchs/healthy_people/hp2020.htm.
[4]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EB/OL]. (2015-03-19). [2015-09-12]. http://www.moh.gov.cn/xcs/s3581/201405/21e7aee6493bbca74acfd9bad 20d.shtml.
[5]Srensen K,Van den Broucke S, Fullam J, et al. Health literacy and public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integration of definitions and models[J]. BMC Public Health, 2012,12:8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R]. 北京: 卫生部, 2008.
[7]王萍. 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教育,2010, 26(4):298-302.
[8]李长宁, 李英华. 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现状及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 2015, 31(2):233-237.
Discussion on Problem in Health Literacy Monitoring
Xu Wei, Xi Yanhua, Ren Wenjun. Jing’an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0072, China
The data of health literacy surve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evid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policy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major work areas. Whether the data is accurate or not,and the index system of standard assessment had been built or no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comparability of the data and residents' real reflection on health literacy.
Health literacy; Monitoring; Problems study
上海市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0072。
徐伟(1965—),女,上海人,大学本科,主任医师,从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weixu05@163.com。
2017-07-15。
10.16117/j.cnki.31-1974/r.20170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