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虎 陈海盛 章转轮
(1.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 杭州 311121;2.浙江省信用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6)
浙江省城镇体系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实证研究
白小虎1陈海盛2章转轮2
(1.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 杭州 311121;2.浙江省信用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6)
借鉴亨德森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对浙江城镇体系进行考察,结论如下:对环杭州湾城市群而言,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对各城市经济起促进作用;对温台沿海城市群而言,产业专业化促进城市发展,产业多样化抑制城市发展;对浙中城市群而言,产业专业化、多样化均对义乌起积极作用,对金华起消极作用;对于第三等级城市,以上两种效应效果相反。建议破除行政区划障碍,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城市产业分工,提高中心城市发展力度,诱导形成综合性和多样性的城镇体系。
产业分工;亨德森总量生产函数;城镇体系;行政区划障碍
作为古典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专业化和分工对城市的作用问题备受关注。无论贸易理论、国际分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新增长理论,还是新兴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均对城市发育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Yang Xiaokai, Robert Rice,An Equilibrium Model Endogenizing the Emergence of a Dual Structure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Sector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4, No.3, pp.346-368.Yang Xiaokai, An Equilibrium Model of Hierarchy, Monash University,1994.。苏红键等(2011)认为,职能专业化和产业专业化都对城市增长起到非线性的促进作用*苏红键、赵坚:《产业专业化、职能专业化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单位面板数据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4期,第25-34页。。任晶等(2008)认为,城市产业多样性不仅催生了创新思想,还有利于知识的溢出*任晶、杨青山:《产业多样化与城市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以中国31 个省会城市为例》,《地理科学》2008年第10期,第631-635页。。然而,在城市群研究方法中,地理学方法占比较大,使用经济学方法产出的成果还是比较少的。鉴于此,将经济学中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理论纳入城市群分析框架具有较大价值。
城市群是由众多多样化和专业化城市构成的城市体系,本质是集聚经济。中观层次上的城市群研究绕不开产业分工的演化机制分析。产业分工演化机制的基本趋势如下:随着逐渐加强的城市产业流推动,区域网络逐渐扩展,在此过程中,各个城市的产业也发生变化。具体来看,外围城市产业格局呈现趋势是从多样性到专业化再到两者并存,中心城市则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多样性产业。新时期以来,浙江通过强县放权繁荣了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中心城市实力不足、县域经济布局不合理和要素集聚欠缺的空间发展格局,抑制了城市群的发展和各等级城市要素的良性互动。作为全国第一个制定省域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的省份,浙江初步形成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浙中三大城市群为框架的城镇体系,学术界也积极跟进研究,但是大多数都是从理论上进行阐述,缺乏从实证角度切入的文献,无法了解全省城镇体系的发展情况以及城市群、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样本,从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视角对城市群运行的微观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指出相应的城镇发展方向,填补以上研究的空白。
(一)模型设计
美国布朗大学教授亨德森(Henderson)将城市群作为一个城市系统进行研究,考察城市群经济投入因子对城市群产出的作用。设计的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如下:
Y=Ag(x)LαKβ
(1)
其中,Y、L、K、g(x)分别表示城市群的产出量、劳动投入量、资本投入量以及城市群的技术水平。
引入产业的相对专业化指数(RZI) 和相对多样化指数(RDI),用公式表示分别为:
RZIi=Max(Sij/Si)
(2)
(3)
Si代表i城市经济指标占所在城市群的比重,Sj代表j产业的经济指标占所在城市群的比例。相对专业化指数代表某城市最大的产业区位商,相对多样化指数代表某城市所有产业比重与全省相应产业比重差的绝对值的和的倒数。运用公式可以计算出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各城市的相对专业化指数与相对多样化指数。限于数据的可得性,将各产业的年末城镇从业人数作为产业的经济指标。
在引进时间变量t之后,再分别以相对专业化指数和相对多样化指数来衡量城市群的技术水平,得到城市群产业专业化、产业多样化与劳动、资本这四个因子影响城市群产出的对数模型:
lnYit=c1lnRZIit+c2lnRDIit+αlnLit+βlnKit+cit
(4)
(二)模型运行结果
1.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浙江省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浙中三大城市群内部的城镇体系,为此有必要界定三大城市群所涵盖的范围。依据《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环杭州湾城市群包括杭州、富阳、临安、宁波、余姚、慈溪、奉化、象山、宁海、湖州、德清、长兴、安吉、嘉兴、平湖、海宁、桐乡、嘉善、海盐、绍兴和诸暨等地,温台沿海城市群包括温州、瑞安、乐清、洞头、永嘉、平阳、苍南、台州、温岭、临海、玉环和三门等地,浙中城市群包括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磐安、龙游和缙云等地(见表1)。
表1 浙江三大城市群城市等级分类表
2.研究重点和数据来源。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运用定量方法计算出各城市专业化和多样化指数,探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优化城镇体系的方向。文内分析数据来源于2008—2015年《浙江统计年鉴》有关环杭州湾城市群22个城市、温台沿海城市群12个城市和浙中城市群10个城市的统计数据。
3.回归结果分析。对劳动、资本、产业专业化和产出多样化进行计量分析(篇幅所限,只列出浙中城市群运行结果)可知,浙江三大城市群44个城市调整之后的R2均在0.85以上,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从D.W.统计值、F统计值和误差分析来看,模型回归效果较为理想,排除了变量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即该模型可以对实际问题进行较好的模拟。
第一,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对环杭州湾城市群第一级城市均起促进作用,对温台沿海城市群和浙中城市群第一级城市所起的作用差别较大。由回归系数可知,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对杭州、宁波以及义乌的影响均为正,对温州的影响为一正一负,对金华的影响均为负。以上表明较高的产业专业化水平可以促进杭州、宁波、温州和义乌的经济发展,而较高的产业多样化水平能促进杭州、宁波和义乌的经济发展,但对温州、金华经济起抑制作用。比较第一级城市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杭州、宁波和义乌三城市来说,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均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对于温州来说,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出现差异,前者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后者起反向作用;对于金华来说,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对经济均起抑制作用。
第二,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对三大城市群第二级城市所起的正向作用较明显。对环杭州湾城市群来说,第二级的4个城市均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除湖州外,其他3个城市的相对专业化指数的经济效应为正;除嘉兴外,其他3个城市相对多样化指数的经济效应同样为正数。总体来看,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对环杭州湾城市群的第二级城市的经济影响是协同的,均能促进经济增长。对温台沿海城市群来说,第二级的台州相对专业化和相对多样化指数对经济增长分别起正向和负向作用,表明城市专业化和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可以对台州经济的发展起正向的推动作用,但多样化和综合性的城市发展战略不利于该城市的经济增长。比较环杭州湾城市群和温台沿海城市群第二级城市产业专业化水平、多样化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产业专业化方面基本相同,产业多样化方面差异明显。
第三,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对三大城市群第三级城市所起的作用则较不明朗。对于环杭州湾城市群第三级的16个城市来说,除富阳、宁海和长兴之外,其他13个城市的相对专业化水平对经济增长均起正向作用;从相对多样化指数来看,临安、奉化、德清和诸暨等8个城市的指标为正,余姚、慈溪、平湖和嘉善等8个城市的指标为负。对环杭州湾城市群来说,产业专业化程度与城市经济增长大致呈正相关关系,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表现为一半正、一半负。对于温台沿海城市群第三级的10个城市来说,除洞头、平阳、苍南和三门之外,其他6个城市的相对专业化水平对经济增长均起正向作用;从相对多样化指数来看,瑞安、永嘉、临海、玉环和三门等5个城市的指标为正,乐清、洞头、平阳、苍南和温岭等5个城市的指标为负。说明在温台沿海城市群内,产业专业化、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均表现为一半正、一半负。对于浙中城市群第三级的8个城市来说,除兰溪、东阳和永康之外,其他5个城市的相对专业化水平对经济增长均起负向作用;从相对多样化指数来看,兰溪、东阳、永康和武义等4个城市的指标为正,浦江、磐安、龙游和缙云等4个城市的指标为负(见表2)。
(三)运行结果讨论
通过对环杭州湾城市群22个城市、温台沿海城市群12个城市和浙中城市群10个城市的比较分析,发现三者在第一、第二级城市产业专业化水平和第三级产业多样化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上表现基本一致。然而,三大城市群在第三级城市产业专业化水平和第一、二级城市产业多样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存在较大的差别(见表3)。从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区域影响力和城市群发育程度分析,可以解释环杭州湾城市群、温台沿海城市群和浙中城市群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
表2 浙中城市群城市资本、劳动、专业化、多样化四因子与城市经济增长
表3 城市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
从中心城市区域影响力程度看,环杭州湾城市群的杭州、宁波和温台沿海城市群的温州,与浙中城市群的金华、义乌相比,前3个城市在集聚能力和产业多样化方面均强于后2个城市,杭州、宁波的产业多样性和综合性不仅可以辐射于环杭州湾城市群,还可以服务于浙江全境,甚至在华东、华中广大腹地都有一定影响力,然而杭州与宁波距离国际性大都市还有较长一段距离,不仅面临相互竞争,还要面对上海、苏州和南京等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挑战。同样,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温州,尽管经济实力弱于杭州、宁波,但是处于温台沿海城市群的支配地位,其他城市倾向于围绕温州产业进行空间布局和错位发展,加之该城市群只涉及温州和台州两大地市,城市间要素、资源等流动较为自由,所以产业专业化水平对温州经济起促进作用。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被确定为首个国家级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发展潜力较大,后发优势明显,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均起推动作用。由于地理位置临近及产业布局不合理,金华在推进综合性大都市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来自义乌的竞争压力,产业多样化发展战略起消极作用。从城市群发育程度来看,位于沿海地区的环杭州湾城市群和温台沿海城市群各城市发展时间较早,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地理和政策优势,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吸纳大量外来资本、技术和劳动力,投资环境优化,政府服务意识较强,资源、要素的协调配置能力突出,尤其是在产业分工方面,具有浙中城市群不可比拟的优势。更加频繁的城市合作和严密的城市等级分工体系,使环杭州湾城市群和温台沿海城市群第一、第二级产业专业化水平和第三级产业多样化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均起到促进作用。浙中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的分工布局和要素流动的环境构造还需一段时间。
对环杭州湾城市群而言,在继续破除行政区域障碍、加强城市产业分工的同时,要提高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的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和综合性服务业的发展力度,诱导形成综合性和多样性的城市体系,提升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区域辐射能力及影响力,着力提高其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对于温台沿海城市群而言,要着力提高温州产业的多样化水平,促进综合性的大都市区建设,重点促进温州成为区域的商贸、金融和文化中心,带动台州及城市群第三级城市的发展,全面提升浙东南地区的发展水平。对于浙中城市群而言,一方面要集中资源发展义乌这个中心城市,增强义乌与周边城市的互动性,致力于成为带动浙中地区乃至浙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另一方面要加强金华及其他城市与义乌的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充分培育和发挥产业专业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规划落实扫清障碍。为了让规划实施落到实处,需要不断创新政策,进一步保障人才供给和运行活力,对取得成功突破的机制、体制创新等成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将其法制化,使规划与政策、制度形成合力。建立城市建设领域的信用档案,推行红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对严重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对于重大政策的落实,鼓励社会组织及民众共同参与规划的监督,做到透明和实时跟踪调查,重视对规划实施过程中调控目标的监测和预警。此外,要加强欠发达地区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支持优秀的专业人才参与欠发达地区的建设工作,通过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保障城镇体系规划的顺利落实。
2.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城镇体系建设。通过构建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现代产业的发展力度和空间布局,促进浙江省城镇体系建设,推动省域经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包括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两个方面,要求两者协调推进、相互促进,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作为城镇体系建设的支撑,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产业的合理布局至关重要,在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同时,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小城镇和农村地区,扩展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范围。
3.完善设施构建均等化公共服务,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施省域公共基础设施均等化工程,合理引导人口向城镇流动,是建设城镇体系的重要渠道。一要完善设施构建均等化公共服务,引导优势资源进入欠发达地区,促进农民市民化。二要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体制,创新机制,改革户籍管理体制,为农业人口市民化提供保障。引导各个城镇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制定具备城镇特色的产业政策,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目标和具体政策,引导产业人口在地域范围内合理流动和聚居,促进浙江省城镇体系的合理化。三要构建平台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转型。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重大改革,在城乡结合地带积极构建发展平台,优化重点农业区域布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发展优势产业,服务于全省的城镇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大局。
(责任编辑陈汉轮)
Empirical Study on the Urban System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and Diversific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BAI Xiaohu1, CHEN Haisheng2amp; ZHANG Zhuanlun2
(1.PartySchooloftheZhejiangCommitteeoftheCCP,Hangzhou,Zhejiang, 311121,China; 2.ZhejiangProvincialCreditCenter,Hangzhou,Zhejiang, 310006,China)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Henderson total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rban system in Zhejiang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or the Hangzhou Bay metropolitan area,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have promoted the economy of the cities. For the coastal cities of Wenzhou and Taizhou,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has promoted urban development whereas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restrained urban development. For the cities in central Zhejiang Province, the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Yiwu, but a negative one in Jinhua, whereas for the third tier cities, the two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 It is suggested to break the barriers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deepe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strengthen the industrial division in cities and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key cities,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nd diversified urban system.
industrial division; Henderson total production function; urban system;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bstacles
10.3969/j.issn.1671-2714.2017.06.009
2017-08-28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13BJL096);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 (12JDKF01Z); 浙江省社科“之江青年学者”课题 (13ZJQN089YB); 浙江省社科规划理论宣传专项课题 (16LLXC002YB);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7年创新团队“特色小镇战略研究”
白小虎,男,江苏常州人,教授,浙江省经济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城市经济学。通讯作者:陈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