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锐
(浙江工业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管理经济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经济学分析
——基于网络外部性和国际准则体系的理论探讨
张 锐
(浙江工业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具有国际准则体系的内涵,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实现,意味着这一国际准则体系为其他国家接受。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以及博弈论的方法提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讨论一国选择积极介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动态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最终的均衡结果。理论模型显示:(1)网络外部性收益的提高,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和实现有着直接和间接的积极作用;(2)随着选择积极介入“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增加,对一国积极介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能性具有直接正向作用;(3)一国的制度环境与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的我国制度环境的差异缩小时,其介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能性增加;(4)允许一国采用与“一带一路”倡议所对应的国际准则体系趋同的方式介入“一带一路”,将有利于该倡议的推进和实现。
一带一路;国际准则体系;网络外部性;制度差异
习近平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受到许多国家与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成为国内外各界热议的重大话题。在这一背景之下,国内学术界也对“一带一路”进行了深入阐述。如毛艳华(2015)*毛艳华:《“一带一路”对全球经济治理的价值与贡献》,《人民论坛》2015年第3期,第31-33页。、石泽(2015)*石泽:《“一带一路”中的大国合作》,《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第2期,第47-49页。、袁新涛(2014)*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理论月刊》2014年第11期,第5-9页。和霍建国(2014)*霍建国:《“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意义深远》,《人民论坛》2014年第15期,第33-35页。等阐述了“一带一路”的内涵及其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意义。这些研究认为,“一带一路”的实质是通过建立一个巨大的包容性平台,通过积极为全球治理及区域治理输出公共物品,将相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利益联系、协调在一起,并以互利互惠的方式实现共同繁荣。还有研究分析了“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切入点。不同研究者对于如何推进“一带一路”持不同的看法,如石泽(2015)认为,“一带一路”推进的关键是大国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中国与俄罗斯、美国、印度之间的合作。通过积极寻求大国之间利益的切合点同时将分歧控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是“一带一路”顺利推进的关键*石泽:《“一带一路”中的大国合作》,《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第2期,第47-49页。。曾培炎(2015)*曾培炎:《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新机遇 加强亚洲金融合作》,《全球化》2015年第2期,第5-7页。和易诚(2014)*易诚:《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合作》,《甘肃金融》2014年第4期,第10-13页。则认为,“一带一路”顺利推进的关键切入点是区域内的金融合作以及金融一体化。还有学者分析“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如贾庆国(2015)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面临着概念理解、效益评估以及重点确定等三个方面的主要挑战*③贾庆国:《大胆设想需要认真落实 “一带一路”亟待弄清和论证的几大问题》,《人民论坛》2015年第9期,第28-30页。。袁新涛(2014)强调了在不同国家争夺区域控制权的战略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挑战*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理论月刊》2014年第11期,第5-9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被国际社会认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厘清倡议推进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推进措施。虽然已有研究就“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和落实过程中所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概念上的初探,但尚未有研究提出一个对于相关挑战进行系统性分析的理论框架。同时,对于“一带一路”的分析,绝大多数研究都是从中国本国的视角出发而鲜有从他国切入的。贾庆国(2015)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亟须解决的问题是评价这一倡议的经济利益,这一经济利益的评价不仅要顾及中国本身,而且要从他国角度来考虑③。考虑到“一带一路”倡议的网络经济性,经济利益取决于最终参与到这一倡议中的全部国家,因此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笔者试图结合网络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以及博弈论的方法,提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国际准则体系的视角,将一国选择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决策视为选择接受相应国际准则体系的决策。在此基础上分析一国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包容性发展平台及其国际准则体系基础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已有研究尽管对于深入理解“一带一路”的内涵、推进关键点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但上述研究忽视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网络经济性这一关键特点。习近平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阐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人民日报》 2014年11月7日,第01版。曾培炎(2015)将这一阐述理解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为各国提供一个合作平台,而建立这一平台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国际准则体系。这一准则体系可以包含政治、文化、经济、金融和科技等各方面*曾培炎:《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新机遇 加强亚洲金融合作》,《全球化》2015年第2期,第5-7页。。易诚(2014)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关键就是制定区域性金融市场准则体系以促进金融市场互相开放*易诚:《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合作》,《甘肃金融》2014年第4期,第10-13页。。简言之,“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国际准则体系的内涵,通过接受这一倡议所对应的国际准则体系一国可以积极地介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并且因这一国际准则体系所带来的网络经济外部性而获得利益。因此,一国是否选择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就可以被视为是否选择接受该倡议所对应的国际准则体系*为了叙述的方便与灵活性,后文中加入国际准则体系也等价于积极介入“一带一路”倡议。。而“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取决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对于这一倡议所对应的国际准则体系的接受程度。一般而言,加入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国际准则体系,有利于促进一国的经济繁荣。国际准则体系对参与国经济发展起到共同促进作用的一个典型代表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因此,“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建立国际准则体系而形成一个共同发展平台,使参与这一平台的国家因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和更低的交易成本而获得更多的网络外部性收益。
在明确“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准则体系涵义之后,该倡议的顺利推进就意味着国际社会中的相关国家和经济体积极地采纳“一带一路”倡议所对应的国际准则体系。这同时意味着一国可以选择接受“一带一路”倡议所对应的国际准则体系,也可以选择不接受相应的国际准则体系。而一国选择不加入“一带一路”平台的原因可能是平台所确立的国际准则体系不适应该国国内具体情况,如果为了成为平台成员国而实施这一国际准则体系会造成制度效率损失。因此,一国是否加入实施相应的国际准则体系而积极介入“一带一路”倡议,取决于下述利弊权衡:该倡议对应的国际准则体系的网络外部性收益与国际准则体系适需性损失的成本。
“一带一路”倡议所蕴涵的国际准则体系包含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区域金融、贸易一体化准则体系和技术标准准则体系等(为了叙述方便,后文统称为国际准则体系)。相应地,这些国际准则体系一般在一个国家内有其对应的国内准则体系(后文统称为国内准则体系)。“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可视为国际准则体系为其他国家和经济体所接受或拒绝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取决于网络外部性收益与国际准则体系适需性成本之间的权衡取舍。
(二)国内准则体系的信息效用
准则体系可以被视为制度,制度存在的重要目的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因此,设立各种准则体系就是为了通过准则体系提供的信息产出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减轻由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的效率损失,从而增进各方的福利。以会计准则体系为例,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逆向选择使得会计准则体系的信息产出必须具备高相关性,而道德风险则要求会计准则体系的信息产出必须达到高可靠性。但是特定的会计准则体系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很难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这一信息产出要求的基本矛盾在许多不同的准则体系下都会存在。准则体系信息产出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在不同的信息产出目标之间进行权衡,以使得信息产出在减轻信息不对称引致的效率损失最小化。基于此,可将给定特定准则体系运行时的效率损失定义为:
L=f[(x1,x2)/(α1,α2,α3,…,αn)]
(1)
(2)
-s的大小决定了准则体系质量的高低,其值越大准则体系的质量越高,反之亦然。因此可以有以下定义:
(三)国际准则体系的信息效用
(3)
类似可以定义国内准则体系的信息效用,记为-s。国际准则体系的信息效用到底是大于还是小于国内准则体系的信息效用?现有研究并未给出确切的答案。根据定义,准则体系的信息效用取决于其与当地的制度、规范和惯例方面的适应性程度,这可能在不同国家之间有较大的差异。
既然国际准则体系的信息效用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在事前还存在估计这一效用具体大小的难度,那为何不同国家还要加入国际准则体系?这是因为加入国际准则体系的网络外部性收益。国际准则体系不同于一般准则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为前者是一个全球统一的准则,因此采用国际准则体系的国家间的准则信息产出将更具可比性,从而降低信息的解读成本和交易费用,促进资源的国际流动和全球的优化配置。显然,任何采用国际准则体系的国家都能从中获益。以V记为某国加入国际准则体系所能获得的网络外部性收益,该国是否加入国际准则体系取决于下述问题:
(4)
记δ=s-sIntl为一国实施国际准则体系而非国内准则体系时所获得的相对信息效用收益,只有一个国家预期δ+V≥0才会选择加入国际准则体系,否则就将选择国内准则体系。
将采用国际准则体系的国家总的相对收益函数表示如下:v(n1+n2)-δ。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国家的最优决策行为:(1)准则制定者只能在采用国内准则体系与完全采用国际准则体系之间作出选择;(2)准则制定者可以在采用国内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以及与国际准则体系等同(即完全采用国际准则体系)之间作出选择。
本文将一国采用国际准则体系的信息效用记为:
(5)
同时本文的分析基于以下假设:
假设2:每个国家都不能影响国际准则体系的制定。
假设3:每个国家面临的决策只包括国内准则或是国际准则体系,而不拥有其他选择。
假设4:准则制定者以本国福利最大化为目标。
明确“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准则体系内涵,意味着该倡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就等同于国际社会中的相关国家和经济体积极采纳“一带一路”倡议所对应的国际准则体系。对相关国家选择国内还是国际准则体系的决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就能得出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得以顺利推进和实现的关键因素以及可以选择的政策工具。为了分析和叙述方便,后文将选择国内准则体系等同为一国拒绝介入“一带一路”倡议,而选择“一带一路”倡议所对应的国际准则体系则等同于积极介入“一带一路”倡议,并且以“国际准则体系”指代“‘一带一路’倡议所对应的国际准则体系”。
(一)国内准则体系还是国际准则体系
(6)
反之,如果一国的最优均衡行为是选择国内准则体系,则必须满足不等式:
(7)
由于v(·)为单调递增函数,因此对于国家j而言,不等式(6)和(7)不可能同时满足,只需求解一个即可。
如果国家j选择加入国际准则体系,则:
所有(N-n1)个国家都会采用相同的决策依据,因此最终加入国际准则体系的国家数目n2满足:
(8)
(9)
结合方程(8)和(9),(N-n1)个尚未加入国际准则体系的国家中最终选择采用国际准则的国家的均衡数目由下面的方程确定:
(10)
引理1:方程(10)的解是存在的,且方程具有唯一均衡解。
证明:将方程(10)重新整理可得:
图1定性地展示了方程(10)的解。
图1 方程(10)解的定性描述
由图1可知,均衡解即为曲线与45°线的交点。显然,网络外部性收益函数值上升会使得曲线在图1中向上移动,进而使得采用国际准则体系的均衡国家数目上升。因此,可以得到推论1。
证明:此推论非常直观,证明过程略。
以下将继续分析n1对均衡的比较静态影响效果。
(11)
对方程(11)两侧同时求取关于n1的微分,可得:
(12)
此式可整理化简为:
(13)
在进一步分析方程(13)的比较静态特征以前,需要如下两条引理。
引理2:(N-n1)fv′-1lt;0在均衡解附近一定成立。
证明:根据函数G(·)与H(·)的单调性即可证明。
引理3:L(n1)≡F-(N-n1)fv′是关于n1的单调增函数,且L(0)lt;0lt;L(N)。
证明:直接根据单调函数定义即可证明。
图2 已经采用国际准则体系国家的影响
在上述推论1和推论2的基础之上,可以进一步分析尚未加入国际准则体系的国家决策行为。
第二,现有使用国际准则体系的国家数量的变化也会影响尚未加入准则体系国家的行为。如果n1增大,由函数v(·)的单调递增性,这会提高国家j加入国际准则体系的可能性。因此,n1的增加也会提高一国加入国际准则体系的可能性。
第三,如果假定δj是可变的,并且是一国的制度环境与国际准则体系所基于的制度环境的差异的函数。当制度差异降低时,国家j会更加有积极性加入国际准则体系。
综合以上三点,可得定理1:
定理1:对于任意尚未加入国际准则体系的国家j:第一,网络外部性收益提高,对其加入国际准则体系的可能性有着直接和间接双重正向作用;第二,已经加入国际准则体系国家增加,对其加入国际准则体系的可能性具有直接正向作用;第三,一国的制度环境与国际准则体系所基于的制度环境的差异缩小时,其加入国际准则体系的可能性增加。
(二)国内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体系趋同还是等同
在上述设定的基础上,任意国家的决策问题变为如下形式:
当国家选择与国际准则体系趋同时,下述不等式成立:
(14)
当国家选择与国内准则体系趋同时,下述不等式成立:
(15)
(16)
以下分别就三种不同的情形进行讨论。
则其会选择与国际准则体系等同;如果
则其会选择国内准则体系。
即存在某一内点解q*∈[α,1],使得以下不等式成立:
(17)
(18)
式(17)表明决策国家不一定会选择国内准则体系,式(18)表明决策国家一定不会不经修改而采用国际准则体系。换言之,此类国家如要采用国际准则体系,则必然会选择与其趋同,而非等同。同样,此类国家还有另一选择为采用国内准则体系。而其最优决策取决于不等式:
(19)
则其会选择与国际准则体系趋同;如果
则其会选择国内准则体系。
综合以上分析,对于任意国家,决策集合如下:
选择国内准则体系的国家集合为:
选择与国际准则体系趋同的国家集合为:
选择与国际准则体系等同的国家集合为:
采用自我实现预期均衡的概念,均衡中会加入国际准则体系的国家数目可由下面的等式(20)计算得出:
(20)
定理2:允许一国采用与国际准则体系趋同的方式加入国际准则体系,将使得最终参与到国际准则体系中的国家数量增加。或者说,相当一部分国家愿意采用经过修改的、更适应本国具体情况的国际准则体系。
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结论,从方程(20)就可以得到证明。
本文阐述“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具有国际准则体系的内涵,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实现则意味着这一国际准则体系为其他国家所选择和接受。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一国选择国际准则体系的动态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最终的均衡结果。理论模型显示,一国是否采用国际准则体系并不简单地由准则的效用决定,还会受网络外部性收益影响。当网络外部性收益改善或提高时,一国加入国际准则体系的可能性增加。同时,一国的制度环境与国际准则体系所基于的制度环境的差异缩小时,其加入国际准则体系的可能性也增加。此外,允许一国采用与国际准则体系趋同的方式加入国际准则体系,也会使得最终参与到国际准则体系中的国家数量增加。
理论模型对于推进和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首先,虽然理论模型显示,国际准则体系的网络外部性收益非常重要,但目前鲜有研究对此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和评估,因此,今后可能需要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网络外部收益进行更多的研究。另外,国际准则体系网络外部性收益的重要性也意味着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和实施过程中,我国应该将那些能够显著提高网络外部性收益的国家作为重点,吸引这些国家的加入极有可能使得“一带一路”倡议获得来自于网络外部性的正向回馈,使得倡议的后续推进可以自动实现。其次,理论模型显示,一国的制度环境与国际准则体系所基于的制度环境的差异是决定一国是否愿意加入国际准则体系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可以将工作重点放在与我国具有相似制度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国家;另一方面,也应继续深化改革,借鉴国际上不同国家的成功经验,尽量减小我国与其他国家制度环境的差异,以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陈汉轮)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R Initiative: A Theoretical Analysisbased on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ystem
ZHANG Rui
(EconomicsandManagementSchoolof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gzhou,Zhejiang, 310023,China)
This paper articulates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ystem implic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AR), and the implement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BAR strategy means the underly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ystem being accepted by other countries and economi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proposed based on network externality,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game theory to discuss the dynamic proc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ne country’s active involvement in the BAR strategy and the final equilibrium results. The theoretical model indicates: (1) the improvement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 has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smooth progress and realization of the BAR strategy; (2)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ountries choosing to actively involve in the BAR strategy has a direct and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ossibility of one country’s active involvement; (3) when the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 between a country and China narrows, the possibility of that country to get involved in the BAR strategy will increase; (4) allowing a country to adopt the BAR approach in keeping with the converg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ystem corresponding to the BAR strategy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and realization of this strateg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ystem; network externalities;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
10.3969/j.issn.1671-2714.2017.06.008
2017-09-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90204);浙江省社科规划“之江青年课题”项目(13ZJQN066YB)
张锐,男,四川眉山人,讲师,管理学博士,入选第二批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行动计划”,研究方向为管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