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学”训练的阅读教学策略

2017-11-29 22:31陈晶晶
新教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导学解决问题

陈晶晶

语文学习的过程不是单纯地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而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思考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或小组合作能够解决的,教师不必要教;自己或小组合作难以解决的,教师不应该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应该围绕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逐步解决。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提出问题,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达到自能读书的境界。因此,“问题导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

一、“问题导学”与初读教学训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质疑,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初读课文时,来自学生的生成信息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要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是“奇思妙想”,还是“胡思乱想”,如有价值的问题就应由此“进入”,顺学而导,放大亮点。如,一位教师执教《邮票齿孔的故事》一文,先让学生观察“兔年邮票”及“黑便士”,并说说邮票边沿异同之处——就是有齿和无齿之别。接着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有什么故事?”“发明人是谁?”“为什么要有齿孔呢?”“齿孔是怎么来的?”等问题,教师把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梳理归纳为“谁发明?为什么发明?怎么发明?有什么好处?”四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层层深入,抓住关键词句,逐步解疑,将解决问题贯穿课堂的始终。

通过质疑发现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每节课将“边读边想”这一要求渗透其中,使学生习以成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二、“问题导学”与品读教学训练

问题是开启阅读的钥匙。为使阅读理解不断深入,情感体验不断加深,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学生的学习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不断挖掘新问题,思考力得到不断的培养提升。这种“问题导学”的训练,需要用品读的方法才能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背后的力量,进而提高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笔者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大问题:“请反复诵读这两首古诗,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比比看,谁找得又快又多又准?”两首古诗一起学,学生还是第一次,兴致很高。不一会儿,答案就一一出来了。“都是写春天的”“诗人都是唐代的”“都是送别诗”“都是七言绝句”“都有一个‘西字”“作者不同”……这时,一个学生举手问:“两首诗都有‘西‘尽‘故人,它们的意思一样吗?”对于这样一个新问题,笔者一阵惊喜,但也不急于解答,又把问题抛回给学生。学生通过再次读文、讨论、查字典等方式,明白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西”是从西往东,“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西”是从东往西;“孤帆远影碧空尽”和“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不同,前者是“尽头”的意思,后者是“完”的意思;两个“故人”的意思都是指“朋友”。笔者没有就此罢休,再引导学生总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时,一个学生又举手:“不同的字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笔者赶紧追问:“请举例说明。”所有的学生再次探究文本,终于找到了答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之和《送元二使安西》的‘使都是‘去的意思。”

“问题导学”教学不只是贵在一个“导”字,更是贵在一个“读”字。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好诗歌,读出诗人的思想,读出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人的心理,读出诗人的态度。学生就是在探究文本——挖掘问题——再品读文本——解决问题中,提高了阅读能力,发展了思维。

三、“问题导学”与评读教学训练

好的教学评价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遵循学生的认知轨迹,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发现。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建构阅读教学评价观念。“问题导学”与评读的有机结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读书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生、师生的互动,将学习引向深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个亲子的综合运用情境:“《看雪》这篇课文有意思吗?北京的雪和台湾的雪是否一样?晚上回去以后,请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现在,我和哪位同学来演一演你回家后的情景?”接着,教师演妈妈,学生演孩子,演示了以下场景。

妈妈:王冬,今天语文课学了哪篇课文呀?

孩子:妈妈,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可有意思啦!

妈妈:哦?看雪很平常呀,有什么意思?

孩子:当然很有意思啦!台湾小朋友看的雪是橱窗里的棉花做成的,是假的雪;而北京的小朋友看的才是真正的雪。冬天,北京到处白茫茫的,天上飘着一片片晶莹的雪花;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软软的雪毯;树上、屋顶上披着白得发亮的银装,可美啦!台湾小朋友特别想去北京看真正的美丽的雪景!想去北京快乐地玩雪!(学生复述课文里的内容)

妈妈:台湾小朋友想去就去喽,还不简单?

孩子:是呀,台湾小朋友和我们、和北京小朋友是一家人,都可以去看雪的。

妈妈:对了,孩子,台湾省也是我们祖国的一个省份,和我们福建省遥遥相望,中间就隔着台湾海峡,以后两岸统一了,来来往往可方便了。

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模仿说话中,得到表达自己感兴趣见闻的感性经验,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考力,让语文教学更富有生命力。

没有问题,学生就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聚焦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在阅读文本中探究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导学”要求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驱动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只要是合理的就应该给予肯定。总之,有效高质的“问题导学”,离不开对教材文本的精心解读,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对学习过程的精心安排。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导学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