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具制作是教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式理论解析能力的有效方式,具有系统性、直观性等特征。学具制作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认知能力,灵活运用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对组织学生制作学具的实践进行探究,并归纳相应的教学研究的心得体会,引导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创新开展。
【关键词】初中教学;生物學科;学具制作
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提升科学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对其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初中生物教学学具制作的课堂实践,就是基于这一理念之下,开展的课堂实践的具体代表,学具制作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形成新的课堂学习局面,是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的基础。
一、学具制作概述
学具制作局就是结合学科教学知识,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科教学内容所需的准备中来。与传统的学具教学方式相比,学具制作中,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对学习的理解,实行学具个性化设计,使课堂教学教具应用的灵活性增加;同时,学具制作工作开展,要求学生的理论知识要充实、动手实践能力较强,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学具制作,为学生的学科理解提供了充裕的空间,更有助于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对新知识识记;此外,学具制作开展过程中,学生之间互动,师生之间互动的次数增加,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
二、初中生物教学学具制作的实践
学具制作作为生物学科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应与学科教学的课堂内容做到合理性对接,发挥学具制作教学方式在其实践中的作用,笔者将初中生物学具制作的实践流程分为:
1.正确引导
初中生物学科内容丰富、多样,是其学科优势,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巧妙的应用这一优势,做好正确的学具制作开展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例分析,某初中教师在课堂中开展学具制作时,首先针对“青霉”、“曲霉”研究主要内容,向同学提出问题“通过观察生活中面包变质、牛奶发霉等现象,我们对菌类的呈现状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如果我希望大家对这两种菌类的进行描述,同学们该怎样回答我的问题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一个同学举手说:“外形呈现枝丫状,颜色黑色、青色。”教师:“嗯,概括的很准确,那么,大家来看一看老师给出的这些‘菌类图是不是复合大家总结的这些特征呢?”。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些生物学具制作的成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完成作品,分析作品的优势与劣势。
案例中教师的这一做法,就是学具制作工作实践前的引导概述,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引导的过程中先后采取回忆法、图片展示法等引导学生对学具制作主体的认识,达到了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目的,同时也能够辅助学生克服困难心理,更增加了学具制作工作开展的保障性。
2.理论激发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进行学具制作,也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理论知识,对教具制作主体相关的知识进行说明讲解。以“青霉”、“曲霉”为例进行分析,教师:“结合我们在生活中,以及显微镜下看到的菌类实图,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对‘青霉、‘曲霉进行理论总结。”,学生1:“‘青霉、‘曲霉包括袍子、直立菌丝、细胞核、营养菌丝四部分,颜色大多呈青色、黑色两种。”教师:“嗯,很好,但概括的还有欠缺,谁能继续补充?”学生2:“‘青霉、‘曲霉产生的外部条件为温度高、水分充足、物质中蛋白质、淀粉等能够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教师:“很好,现在‘青霉、‘曲霉的信息已经完整了,同学们依据这些信息开始进行学具制作吧。”
通过案例场景信息再现,我们能够发现: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学具制作理论补充时,要求学生自我总结、归纳、补充,这样的课堂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概括,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3.实践与展示
学生在最后实践阶段,按照以上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归纳理解,应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制作学具,以“青霉”、“曲霉”为例,班级中有些同学应用纸片制作菌类结构,有的用毛线拼凑菌类“青霉”、“曲霉”结构,有的则用泡沫、小球等当做物质物质,直接用水彩笔“画”出“青霉”、“曲霉”的结构。学生在其实践过程中,能够紧紧围绕“青霉”、“曲霉”的主要特征,开展学具制作,最后,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了“青霉”、“曲霉”学具评比大赛,由同学们进行投票,教师将获得大家认可的最佳作品进行收集。
三、初中生物教学学具制作的实践思考
1.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科知识教学效率
由于初中生刚刚开始接触生物学科,抽象性的生物理论知识,与学生日常学习中直观式的思维产生了较大的冲突,对生物学科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生物学科知识又能够从“微小”的视域解读身边事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取得成效的突破口。学具制作环节,正式灵活的应用了这一教育特征,有序的融合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实践部分“青霉”、“曲霉”的案例中,教师能够应用两种菌类的基本特征,诱导学生打开学习疑问渠道,开展学具制作内容的引导。教师的学具直观作品展示,更是直接将抽象知识转变为直观观察教学法,从而降低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难度,学生的学习困难得到突破,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同时,教师将学具制作作为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或者作为课后作业,学生为了能够保障自己的作品得到好成绩,一定会对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生物理论认真学习,这一种教学安排方式,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听课率,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学具制作教学工作全面开展,也能够达到现代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我们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知,生物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学具制作时,能够将生物书本中的重点部分进行突出讲解,并在后期学具制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生物理论中归纳的“青霉”、“曲霉”特征,作为学具制作的主要掌控点,经过课堂中这样反复复述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本节生物理论知识中重点部分反复识记,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而案例中生物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具制作,是选择其中生物知识的核心部分进行学具制作,并实行相应的系统研究,学生经过理论知识的自我总结,到每一个生物知识关键点的动手实践,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灵活运用训练提供了足够的实践空间,达到了教学工作开展灵活、自由、开放的效果。
3.优化学具制作的开展体系
初中生物教学学具制作实践探究,也需要不断优化学具制作教学环节结构的完善,建立更完善的学具制作体系。例如:教师可以在生物学具制作完成后的第一堂中,在新课教学前组织一次小小的课堂,对学生在上节课中理论学习情况、动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评价总结,增进生物课堂教学的信息收集、反馈,教师在以后的学具制作环节设计过程中,进一步进行完善;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动手实践过程观察,对学生遇到问题的总结,进一步优化生物教学学具制作开展情况。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学具制作的实践与研究,为生物学科教学工作进一步推进提供了理论借鉴。在此基础上,形成兴趣引导、理论指导、实践操作三者有机结合,是发挥学具制作教学环节作用的必要性条件,才能够得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以及教学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的效果。因此,浅析初中生物教学学具制作的实践与研究,是我国教育改革在初中学科教育中有效推进的实践代表。
参考文献:
[1]周万锋.浅谈初中生物教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学生物教学,2017,(02):35.
作者简介:
麦纪红,女,宁夏中宁县人,汉族,现职称:初级中学中级,学历:本科,从事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