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娟
【摘 要】现代诗歌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生通过现代诗歌的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强化精神修养。现代诗歌的教育对高中语文教学以及学生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其所遇到的问题、意义及方法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教学;措施;语文;现代诗歌
一、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意义
(1)新时代下感悟的新内容:现代诗歌可以理解为革命時期大现在的诗歌,中国近代新的诗歌主体形式,最早出现于“五四”运动时期,现代诗歌的教学为高中生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途径,可以让学生与古诗文做比较得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不同诗歌体系。带给高中生一种全新的艺术心得。
(2)新的体系让高中生感受新的语言艺术:现代带诗歌多是运用白话文的表达方式,歌颂或者讽刺人民群众或社会的现状,这种诗歌体系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模式,为语言艺术有增加了鲜艳的一笔,吸引着高中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语文的热情度。
(3)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审美能力了,现代诗歌可以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审美观,让他们敢于发现美,追逐美,并且制造美。
二、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案例及其问题
现代诗歌教学的案例:实验中学为了培养学生现代诗歌方面的涵养其三年五班的语文老师李三立通过《乡愁》这篇现代诗歌举办了一次课堂探讨会,让学生对其发表自己的理解及问题,老师对学生所提出的疑问进行一一讲解。在这堂课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都能认认真真的去思索,刚开始一名男同学就《乡愁》的含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乡愁》讲的就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且这个见解获得了全班同学的赞同,而李三立老师也很同意其看法,然后李三立老师就重点强调这首诗的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课堂进行了10分钟,老师让学们用五分钟时间的去背下来,到了这节课的最后同学们都是兴趣缺缺,虽然他们也在听,但是再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然而乡愁真的就是表达诗人思念故乡吗?并不是,《乡愁》还表达出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由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我国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育上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极度缺乏教学理念创新的能力,对于现代语文诗歌的教育对于普通的高中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件具有相当大难度的事情,他们相对于来说更擅长古典诗文的教育,对与现代诗歌的教学他们只能做到浅显的去读,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现代诗歌方面的修养不到位,他们自己都不能去了解现代诗歌,怎么能做好对学生现代诗歌的教育。并且他们因为高考很少涉及现代诗歌方面的知识,所以更加不注重在这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了,殊不知现代诗歌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有着深度的影响。第二,对于现代诗歌的教学其过程应该是绚丽多姿的,但是一些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的教学理解的不是很深刻,所以就造成了还是运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模式来给学生生硬的灌输,让他们死记硬背。在课堂教学时,他们把一首完整的现代诗歌拆分成无数小节,只从表面的意思上理解其含义并灌输给学生,殊不知一些现代诗歌哪怕单一的一个字都要放到整体诗文上去理解,这就是现代诗歌的魅力所在。而那种只在课堂上随意的读几遍就让学生自己去背诵的教学模式,会给学生一种潜意识,让学生认为现代诗歌对他们没有什么帮助,因此就造成学生对现代诗歌无法产生兴趣,从而将现代诗歌在自己的学习内容被抛弃在外。
三、对于现代诗歌教学的改善措施
(1)提高教师的现代诗歌修养。高中语文老师必须要认识到现代诗歌的重要性,虽然他们可能以前对现代诗歌的教学没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对现代诗歌的理解也不是很深刻,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来提升现代诗歌的储备量,在教学当中领悟现代诗歌的真谛,提升自己的能力。他们还可以在茶余饭后时,读几篇现代诗歌,并在书上标注出对其的理解,然后与其他教师进行探讨,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质,还能在提升自己现代诗歌教学的能力。
(2)完善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首先要通过比较来让学生认识到现代诗歌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的不同,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出现代诗歌的独特性以及魅力所在,现代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现代诗歌的重要性,还能让扩宽他们对古诗文的知识储备量。其次,现代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在这个时候借助各种活动来让学生对现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好的多,比如借助几堂课,开展现代诗歌朗诵比赛和创作比赛,朗诵比赛可以培养孩子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因为只有对诗歌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来朗诵出来,而创作比赛就可以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能力,只有他们对诗歌有了一定的理解,才可以以现代诗歌的体系来创作出新的诗歌。
提升对现代诗歌的教育手段对塑造学生的气质何魅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使老师成为拥有高度审美能力人的塑造者,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是学生灵魂成长的最好的环境,高中现代诗歌语文的教学期盼着各界师生不断地区探索以及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爱中.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