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滢源
【摘要】某求助者,女性,毕业后三年考公务员频频失败,在1月国家公务员笔试成绩公布,再一次落榜后,食欲不振,失眠,情绪低落,不想再去找工作,喜欢一个人独处,不愿参加亲友和同学聚会,抑郁情绪已经持续了五个多月。咨询师通过摄入性谈话和心理测验,初步诊断该求助者问题为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根据求助者情况,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经过2个月5次的咨询治疗,取得了较有成效的咨询效果。半年后随访,求助者的抑郁症状得以缓解,错误认知得以纠正,睡眠、饮食情况和人际交往上也得以改善。培养了求助者建立理性的认知评价结构,提高求助者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提高其自我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
【关键词】抑郁 严重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 就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238-02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张某,女性,25岁,汉族,本科毕业,单身,身高1.65米。 1991年1月7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独女,现和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均为公务员,且有一定权力,社会地位及经济条件均比较优越。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及精神障碍史。张某从小性格内向,朋友较少,小学时成绩优异,升入中学后,学习压力增大,成绩有所下滑,高考考入一所离家较远的湖北三本院校。进入大学后性格变得稍微开朗,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加入了学生会。大学毕业后不顾家人反对,放弃家里安排的在济南的工作,赴广西支援西部计划。一年期满后,回家乡考公务员和事业编频频失败,找工作也屡屡受挫,毕业三年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使求助者感到很沮丧,特别是1月国考再一次失败后,五个多月来心情较差,感觉烦躁,经常失眠,并出现食欲下降等症状,不愿与父母交流,也不愿参加亲友和同学聚会。通过对其进行心理测验,发现有明显的抑郁情绪。
SDS测验结果:标准分59分,按照全国常模标准,属轻度抑郁。
SAS测验结果:标准分52分,按照全国常模标准,属轻度焦虑。
二、个人主诉
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经常感到烦恼,情绪持续五个多月。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在父母和朋友的陪同下求助。求助者中等身材,年貌相符,衣着整洁得体、懂礼貌。进入咨询室时神情有点紧张。在咨询师的热情接待下,稍有缓解。坐在椅子上双腿并拢,双手放在腿上,坐姿拘谨。低着头不敢与咨询师对视,不主动说话。在咨询师询问后开始叙述,表情开始舒缓,咨询过程合作,逻辑清晰,对答流利、切題,能叙述自己的问题,自知力完好,有求治的愿望,未见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四、评估与诊断
(一)初步诊断:
综合以上资料,对来访者的初步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
(二)诊断依据
1.是否有器质性病变:通过医学检查,该求助者未发现躯体疾病,可以排除器质性问题;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产生的困扰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症状,因此判断该求助者属于心理正常范畴,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该求助者的问题因就业问题引起,由现实因素激发,与现实处境相符,属于常形心理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是否泛化:该求助者对于现实生活中类似事件也能引起抑郁情绪,情绪针对的内容是不敢找工作,已充分泛化;5.该求助者的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主导症状为抑郁,内心冲突是基于现实事件引起,属于常形范围;持续时间五个多月;情绪及行为反应较强烈,不愿参加亲友和同学间的聚会,对生活和人际交往有一定的影响;内容充分泛化。
根据以上分析,对该求助者的问题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三)病因:
1.生物原因:女性;26岁。
2.社会原因:就业压力
3.心理原因
(1)存在错误认知:这次失败了以后就不会成功 ;(2)不会调整情绪;(3)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4)性格内向。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根据该求助者的问题,本案主要考虑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六、咨询过程
本案共分为诊断、咨询和巩固三个阶段,共计五次咨询。在诊断阶段,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信息,了解其躯体和情绪症状,针对症状进行SCL-90、SDS和SAS测验,评测其临床症状及程度。在咨询阶段,咨询师与求助者商讨咨询方案,向求助者介绍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运用参与性技术、影响性技术、认知疗法的提问与自我审查技术、建议、演示和模仿的技术、语义分析技术等,改变求助者的认知偏差,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错误认知,运用行为矫正技术进一步改变认知,调整求助者不良情绪,改善求助者的错误行为。在巩固阶段,使用认知复习的技术,巩固新观念,并对求助者进行第二次心理测验,对比两次测验结果,评估求助者咨询后的情绪和行为。全面回顾总结,让求助者接受离别,结束咨询。
七、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
通过两个月的咨询,情绪症状、饮食和睡眠状况均有很大改善,认知纠正,现在积极找工作,对咨询效果满意。
(二)父母和朋友的评估:
愿意主动交流,对咨询效果满意。
(三)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咨询,情绪比咨询前有一些改善,不再感到情绪低落,谈话变得自信,睡眠质量恢复,社会功能得到改善,能正常生活。
(四)心理测验结果与咨询前的比较:
SCL-90测验结果:
总分111.3分,其中抑郁1.6分,焦虑1.3分,,其他1.4分,其余因子分也均低于2分,属于正常范围。测验总分为110.4分,测验减分率为33.19%,≧25%,测验评分有效。
SDS结果显示标准分为49分,低于常模水平,抑郁临床症状有了较大缓解。
SAS结果显示标准分为45分,低于常模水平,焦虑临床症状有了较大缓解。
八、咨询师小结:
本案例中,求助者因就业问题引发了抑郁情绪,并最终导致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在我国高校中,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择业和就业问题,因类似问题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时有发生,作为在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中存在的负性事件,及时发现负性情绪,帮助学生缓解情绪困扰,改变错误认知,改善行为方式,帮助学生心理自我成长并最终实现人格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
[2]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
[3]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