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延召 于璐恬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旅游业的发展由点状分布为特征的景点旅游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而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开展建设特色小镇的通知提出,特色小镇将秉持以特色产业为导向,依托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打造其某一特定区域范围的小镇。花卉旅游属于生态旅游的一种,花卉产业作为从第一产业衍生出的新兴产业,提供了美化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种资源。花卉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打造了旅游特色小镇中的业态创新,文章针对花卉旅游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了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中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花卉产业;特色小镇;创新模式
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特色小镇的发展迅速崛起。特色小镇是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家会同有关部门从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宣传推广等方面引导特色小镇的发展,这就为旅游小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旅游小镇是特色小镇的一种,它是指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作为其旅游吸引物,同时依托一定完善的旅游设施来提供相关的旅游服务的小镇。旅游产业的“消费搬运”和“产业集聚”是旅游小镇形成的前提,“特色化”是旅游小镇建设的要点,“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小镇发展的核心。
打造花卉小镇,从花卉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创新角度发展花卉旅游,引导旅游者前往异地欣赏花卉植物、感受花卉文化,以增长知识,扩大眼界,获取美的享受。这种生态小镇的开发,转变了旅游小镇原有的开发观念,迎合了文化性和休闲性的新趋势,推动旅游消费的转型升级。
一、旅游小镇的创新模式
(一)特色产业为支撑
特色小镇重在特色,而不是“千镇一面”,所以旅游小镇的建设必须要以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为支撑。花卉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合一”,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三密合一”的绿色朝阳产业。打造花卉特色小镇,以花卉产业为其支撑点,通过为游客提供多种花卉资源,创新花卉旅游项目,引导游客体验独特的花文化,在花卉小镇中感受休闲娱乐的氛围,进而发展花卉旅游。
(二)产业融合是核心
随着消费需求的推动,产业融合成为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经济现象。现有理论对产业融合的界定通常认为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以及同一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产生出新的业态和新的产品。
旅游六要素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多个方面,因此旅游业是一个多边融合的产业,伴随人员、信息、商品、生产要素、科技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元素的流动,旅游业能够与多元产业联系在一起,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产业融合的类型分为产业内融合和产业间融合。打造花卉小镇,一方面是花卉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合,另一方面是旅游业内部各个产业的联合。在某个特定区域的小镇上种植相应的花卉作物,从旅游的角度带动了种植业的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同时通过打造花卉美食、花卉住宿、花卉旅游专线、花卉产品、花卉娱乐活动、花卉主题游乐等旅游项目,推动产业集群效应的实现。
(三)文化内涵为灵魂
对于旅游特色小镇,不仅仅是旅游产业的集聚和融合,其所具有的特色文化魅力,也是特色小镇的重要元素。旅游小镇的文化特色,在于挖掘地域文化内蕴,或植入与产业有关的特色文化内涵,以形成小镇的个性化精神,并将这种文化精神植入小镇建设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从而增强企业和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花卉小镇也正是以某一花卉植物作为其核心吸引物,挖掘其内在和历史遗存下的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底蕴,将游客可观赏的实体花卉植物赋予其精神层面的理念,使花卉旅游从原始层次的“走马观花”活动上升为花卉生态审美休闲与花文化体验认知活动,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种文化取向和精神对内有凝聚力,对外有吸附力,因而会对旅游者形成感召力和诱惑力。
(四)生态环境是保障
花卉旅游属于生态旅游的一种,打造花卉小镇一定程度上促进小镇的生态环境的建设。花卉作为绿色植物,具有观赏、装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多种功能,在旅游小镇的建设中植入这一产业,对建设资源环境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程大有裨益。而培养优良的花卉品种,水、光、土壤、肥料等诸多要素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引导当地政府部门加紧环境治理,提供无污染的生态种植环境。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由于旅游資源的空间特定性,优美奇特的自然风光通常都处于偏远地区,开发难度很大。但种植花卉在城市中心或者周边就可以开展,稍加开发就可以利用,这就有效地减少了能源和劳力的消耗。所以花卉旅游通过低成本、低消耗、低污染的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实现了生态小镇的营造。
二、花卉小镇模式的案例研究——以三亚玫瑰谷为例
亚龙湾国际玫瑰谷位于海南省南部的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内,距省会海口城市265公里,距三亚市区20公里。国际玫瑰谷总占地184公顷。在未来,将打造一个以“玫瑰文化”为主题,“玫瑰产业”为支撑,“浪漫风情度假”为特色,从玫瑰种植、休闲农业、玫瑰延伸产品为产业链的玫瑰风情小镇。
(一)突出产业优势,促进升级换代
亚龙湾国际玫瑰谷一期建设以鲜切花示范基地为依托,坚持“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三亚市的四个镇发展了10个农民玫瑰花专业合作社,带动了480个农户进行种植业升级换代。公司采用“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散种植的经营模式,发挥技术和销售渠道的优势,通过玫瑰工厂化育苗,开发种植玫瑰鲜切花,完成了成片开花采摘。农民合作社和农户的紧密合作,实现了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玫瑰花专业合作社也提供了大量岗位,解决了农户的就业难问题,带领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endprint
(二)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景点
文化渗透花卉,花卉渗入文化。花卉已不是单纯的物种分类,也不是简单的品种标识,而是现象与本质、知识与智慧、思想与精神、历史与文化的结合与统一。玫瑰,代表着美丽、代表着浪漫、更代表着爱。围绕浪漫这一主题,三亚玫瑰谷面向青年群体,开辟了多种特色景点,包括“今生的你们”“轻舞飞扬”“爱在相遇时”等主题活动区,凤凰木区、向日葵区、五色花带区等主题种植区,以及亲子乐园。此外通过节庆会展、新闻宣传、知识普及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加强花文化推广,扩大花卉消费基础,推动花卉产业形象的提升。中国月季花展暨首届三亚国际玫瑰节的举办将花卉消费的影响力扩大。正是园区爱情文化源泉的不断注入,使得小镇的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完善配套设施,推动产业融合
三亚玫瑰谷三期建设玫瑰风情小镇,须整合资源优势,实现多方联动发展,多产业融合共赢。这不仅仅是花卉产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以及各个行业内融合。玫瑰谷与三亚市推广婚庆产业紧密结合,从婚纱摄影基地着手,把园区逐步打造成为三亚婚庆文化的重要基地,使玫瑰谷成为三亚城市浪漫形象的代言人。结合旅游六大要素,玫瑰谷从这些方向建设了“花食”——玫瑰餐饮区;“花宿”——热气球嘉年华营地;“花行”——房车营地、露营营地;“花游”——玫瑰精品园区(以玫瑰为主,向日葵、郁金香、马蹄莲、勿忘我等花海为辅);“花购”——玫瑰系列产品超市;“花娱”——玫瑰茶文化区(玫瑰茶坊)。这些园区的建设使得玫瑰花卉全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四)加强科技研发,重视生态保护
随着玫瑰谷建设的不断完善,这里不仅引进各个行业,使得花卉产业与旅游产业链不断融合创新,而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些年来,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和云计算等行业的兴起,小镇的开发模式从单单靠实地转入多方支持、技术革新的新阶段。从融资模式、产品创新、市场渠道等等多个方面,为花卉小镇注入全新的发展活力。花卉地产的开发,企业和农户的结合;花卉产品的研发,打造满足消费者多方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市场渠道的开发,可以打造具有玫瑰特色的爱情文化主题的旅游演艺、音乐盛典、文化节日以及典型的花卉游览项目。还要处理好保护和开发这一对矛盾,特色產业发展的同时不忘保护环境,推动旅游小镇的生态建设,营造宜居宜业的大环境。
三、结语
目前,特色小镇因其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等特色优势,是农村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旅游特色小镇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在培育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崭露头角。花卉产业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它与旅游业的结合,必然会给旅游特色小镇的培育带来全新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阐述相关概念和它们各自之间的联系,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创新思路,对花卉小镇开发建设的模式做了探讨,希望对打造“四位一体”的特色小镇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明艳,普惠娟,张宝琼,吴春燕.云南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中国热带农业,2016(01).
[2]刘加凤.文化审美视角下的花卉旅游市场开发与经营[J].陕西农业科学,2007(06).
[3]王书侠.花卉旅游——21世纪的低炭休闲方式[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01).
[4]张亚红,杨玉兰.生态旅游视野下河南省花卉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8).
[5]王赵洵.海南:玫瑰谷里开出“致富花”[N].中国旅游报,2016-10-27.
*基金项目: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焦作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01610460037)。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