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摘要: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迎来了新的转型和转变。为此,在加强传统需求管理的同时,还要启动供给侧改革。文章首先对供给侧结构改革、工匠精神定义和内涵进行释义,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发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来发掘工匠精神背后的价值,为促进供给侧改革提供精神动力,为新的经济发展常态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提供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匠精神;价值研究
2015年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迎来了新常态、新阶段,各重要经济指标出现明显背离现象,经济增速不断放缓、CPI长期处于低位运行,普通居民收入增长但是企业利润不断下滑,社会消费需求扩大但是投资需求不断萎缩。另一方面,中央加紧了宏观调控力度,货币政策不断收紧但是效果不明显,投资刺激急而缓慢,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弊端重重、以“互联网+”引领的新经济常态换发勃勃生机,东北地区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西部地区凭借后发优势快速崛起,经济发展形势日益复杂多样化,可以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换句话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结构正在加速分化和转变。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在加强传统需求管理的同时,还要启动供给侧改革、优化供给侧环境和机制,通过加强制度设计和保障,不断发掘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突破口,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需要,也是适应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做出的主动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促进各要素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以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需求侧改革主要围绕传统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出口来展开,供给侧改革针对经济要素和资源例如人力资源、土地、资金、制度等各方面,在下图中给出了相应具体内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通过改革来转变供给方式和结构,摒弃不合理的要素配置方法,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响应需求变化的能力,促进社会要素生产率综合水平提高,更好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为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既要持续推进自主创新,又要牢固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更要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从而为社会提供有效供给。
一、新时期的工匠精神
(一)新时期工匠精神的提出
2016年的两会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及了“工匠精神”,李克强对工匠精神进行了阐述,并充满期待和激情呼唤社会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时之间上升到国家精神层面和意志层次上。同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也明确指出,“开展质量素养提升行动,塑造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接连出现在中央文件中,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既深刻表明了国家层面上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的价值诉求,又全面彰显了“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强烈信心,更是号召全社会都要积极培育与大力弘扬“作于精细、求于精致、成于精品”的工匠精神。
(二)新时期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
纵观社会发展过程,工匠精神已不是新鲜事,在每个朝代都有出现和体现,可以说,正是有了杰出的工匠们及其精神,造就了璀璨的中国传统文明成果。但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之后,机器化大生产逐渐将工匠精神边缘化,传统工匠技术和精神日渐冷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一味强调“短、平、快”,工匠地位日益下降,工匠精神渐渐淡忘。当务之急要重塑工匠精神,以充实社会精神内容,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三)工匠精神的实质
工匠精神主要价值是注重质量的塑造和追求,提高职业使命感和忠诚度,专注于本职工作,对事业执着以求;乐于贡献,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能够对产品、服务生产投入精雕细琢的信念与追求,最大化产品价值和服务。
工匠要專注于价值创造,要有敬业、勤业、精业的精神。敬业是匠心的核心内容,敬业要求对本职工作充满热情,只有充满了强烈的敬业精神,才能认真对待工作,不断提高自我标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勤业是工匠基本素质要求,对个人工作和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持续学习、不断改进、踏实苦干、赢得未来。精业是工匠精神的最高要求,精业对创新、求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追求完美主义为目标。工匠要树立创新意识和追求,不断改进和完善,促进自身技艺提升。对于工匠个体来说,“工匠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专心、执着、进取、创新、拼搏、积极等优秀品质;对于产品生产来说,“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强调质量、追求完美、至真至善等。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工匠精神的价值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工匠精神的内在关系
第一,供给侧改革要鼓励创意创新,创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环境和氛围。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在供给方面提高质量和数量。“供给”是指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术领域、重大装备设备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都要以坚实的基础研究作为基础,要开展深入、全面的研究工作。从这个角度出发,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从政策设计出发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这是因为,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有敬业精神、贡献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与供给侧改革精神是相一致的,并对工匠人才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二,供给侧改革确定以工匠精神为供给侧责任。供给侧改革侧重于“供给”端的改革,明确供给方要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供给方要做好市场未来消费发展趋势预测,并顺势而为做出正确指引;对消费市场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重点对销售风险、信用风险、质量风险等进行重点应对,提高消费市场信用水平;供给方要以工匠精神为指引,以需求为导向,在实践中大力践行工匠精神。
第三,工匠精神植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当前我们大力推行工匠精神并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口号,而是继承和发扬传统工匠精神。超前的创新意识和先进的工艺技术,这是新时期工匠精神的追求与体现。因此,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要保持民族自信、国家自尊,充满自信迎接挑战和竞争。endprint
第四,社会消费品质要求不断提高为践行工匠精神创造了良好条件。在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消费活动与生活质量的结合。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加上国人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丰富的审美情感,对融入优秀文化的生活方式具有发自内心的渴望,具体到消费活动中,就是要对凝集了工匠精神的产品和服务表达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这是现代工匠精神复苏的重要体现,也是当前开展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目的。
最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来自对工匠精神的执着以求和坚守。工匠精神意味着力求完美、至臻至善、精益求精,工匠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投入的技术、心血和毅力,决定了其在工作中要投入创新、精湛技术。通过打造高端、优质的产品吸引消费者,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和份额。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达到的最佳状态。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重拾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在充满各种机会的发展时期,对中国企业来说重要的不是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而是将主要经历放在了机会的寻找和把握上面;机会越多,诱惑也多,不确定性也更大,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机会,在这种机会主义驱使下,整个经济都会变得浮躁起来。而今,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在制造业这种浮躁心理也表现的十分突出,盲目追求产量扩张、营业收入增长,对自主创新投入较少、关注不足,小微企业做事不踏实,热衷于追捧概念趋势,难以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这必然会导致实体经济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在供给充足的时候,难以达到质量标准和要求。在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萎靡的情况下,产能过剩带来的影响将会日益严重,经济结构失衡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了较大羁绊。供给与需求结构失衡且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这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当前我们必须要注重质量、技术创新与研发,借鉴和学习先进国家经验和做法,这需要大力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来实现。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重建工匠精神的建议对策
1.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促进社会达成一致认识
首先,要树立和提倡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要坚持“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认识,在全社会范围内达成统一认识,让基层工作者、各个行业的技术骨干和先进分子得到应有的重视,得到与付出相等的尊重和待遇。要不断增强民族品牌竞争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要加强人才建设,形成一套完善的社会人才体系结构,既要教授、科学家,也要一流的技工人才。
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和推广“工匠精神”,注重产品品质追求,在产品生产每个环节融入工匠精神,注重细节,养成正确的工作观、价值观和奋斗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追求与社会发展新常态相一致的价值观,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获得感。在大力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要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提高认识、加强重视,正确认识到工匠的价值和作用,引导全社会尊重和认可技术工人,养成良好的尊重、重视技术人才的风气和氛围,让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出来,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理念,为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输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转变思想观念不是一赋而就的,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推进必然会收到预期效果。
2.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践行工匠精神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继续深化和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要求,“职业教育要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技能和素养培养。预计到2020年,建立与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转型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必须要为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现代职业教育要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培养专业对口的实用性技术人才,要以专业的工匠精神来提高专业素质。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水平依然较低,要在职业教育中继承和灌输工匠精神,必须要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职业教育人才有序流动,为职业教育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活力。
3.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
在制定政策和制度时,要充分尊重工匠们的意见和诉求,在政策制度中体现其意志和利益,加强其合法权益的保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安心投入到工作中,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制度设计与政策保障,为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提供可靠支持。一要改革创新薪酬制度,让工匠付出与收获成正比,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评价体系,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表现突出的工匠,给予更多职称评价政策支持和优惠,不断提高其专业地位和影响力;三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维护和保护工匠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支持,在知识产权方面提供法律保障;四要为优秀工匠开辟发展通道,让他们有展现自我的平台和机会,尤其为年轻工匠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渠道。
在当前加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完善,其已超出了一般“工”与“匠”的定义,上升到职业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等层面上,其与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相承接,展现现代社会发展新面貌。
在新的经济发展常态下,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优、实的产品更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在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必须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当前开展供给侧改革,必须要加强供给——生产端改革,通过提高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来赢得市场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促进作用,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胡智超,彭建,杜悦悦,宋治清,刘彦随,王仰麟.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空心村综合整治研究[J]. 地理学报,2016(12).
[2]赵志耘.以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软科学,2016(09).
[3]陈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背景、理论基础与实施路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05).
[4]陈小亮,陈彦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总需求管理的关系探析[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03).
[5]廖清成,冯志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误区与改革重点[J].求实,2016(04).
[6]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
[7]杨红荃,苏维.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
[8]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 职教论坛,2016(07).
[9]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06).
(作者單位:贵州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