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伟++岳海华++赵统堂
摘要:古典文学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探掘古典文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资源,通过古典文学构建当代大学人文精神格局,对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也具有启发性。
关键词:古典文学;人文精神;价值研究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古典文学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在历史的天空中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对中华民族的进步、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民族品质的弘扬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探掘中国古典文学中蕴藏的人文精神资源,构建大学人文精神格局,对引领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丰富高校德育载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也具有启发和借鉴性。
一、古典文学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资源
(一)心系天下,关注民生,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古代文人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们心系苍生,关注民间疾苦,思想里充满辩证理性色彩,能清醒地认识到“生于忧患”“处兴思亡”。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激烈的居安思危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鲜明的标志。北宋范仲淹在他的诗文中有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忧患情怀的集中展现。
(二)坚守信仰,坚定理想,为实现自身价值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信仰和理想是文人追求的永恒主题,古代文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这种追求尤甚。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因遭受贵族的排挤,长期处于放逐状态,受尽磨难,但诗人仍然百折不挠,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并创作了伟大的诗篇《离骚》,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流传千古,他的一生也影响、感动了后世无数文人。司马迁身受宫刑,但仍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创作出史诗巨著《史记》。他们的人生经历和追求,对当代大学生坚定信仰,培养自信以及个人成才都具有启迪作用。
(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强调创造天人和谐的人文环境
古代文人有着浓厚的“人本思想”,其中孔子的“仁”就是这种人本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也是古典人文精神的理论精髓。“仁”的核心是“仁者爱人”,提倡对人的普遍关怀,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展现,更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基石。
二、以古典文学为依托构建高校人文精神新格局
在当代人文精神教育实践中,教师作为主体要有“人文精神”理念。“一个既有着很高专业素质同时又有着很好的人文素质的教师,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人文教育意义,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精神资源。”构建高校人文精神格局,教师应发挥主要作用,只有让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认知水平升华,人文精神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要有人文性,要将它视为实现教师人生价值与意义的途径和方式,在与学生相处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既传授知识,又不忘初衷,始终把育人摆在首要位置,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大格局。
尤其对于理工类学生来说,将古典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传递到学生之中,必须要注重方式方法,要懂得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古代文学的精髓内化为学生人文精神品质的一部分,从而使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第一,利用情景教学,让知识的传授更加生动与直观,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自觉参与到高校人文精神格局构建中来。古人先辈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情景教学的生动教材,学生不仅可以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更能在此过程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育自己的人文主义情怀。
第二,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校研讨。交流和讨论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通过个体参与、反思和表达,使蕴含在作品中的人文精神真正人文化。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讲座,就学生感兴趣的或教师认为有必要探讨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尽情发挥,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施教者,教师最后总结,把握问题方向,使每一场讨论成为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第三,鼓励学生研习经典文学作品,在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朗读和背诵中培养自己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气质。经典文学作品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形象具有永恒魅力,长期的朗读与背诵使学生含英咀华,在对美文的欣赏中领略作品的人文精神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身品质。
构建大学人文精神格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增加人的所有物,而是要提升人的境界。”人文精神具有超越性,对人生命意义的探求,对人生存境遇的关怀,对人理想信仰的守卫,让人们不因暂时的困苦而退缩,不因一时的失意而彷徨,不因环境的恶劣而颓废,研究古典文学的人文精神也更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发现。
参考文献:
[1]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党月异.中国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弘扬[J].名作欣赏,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