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师生互动在当今小学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改变的是小学课堂教学及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的状况。当下小学课堂之中主要是以师生问答和小组活动这两种师生互动方式为主,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小学课堂整体课堂教学的进行。为此,可通过学习正确的教育经验、选择合适的师生问答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正确处理小组合作方式等路径,实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良好互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 小学课堂 师生互动 策略
课堂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1]。互动又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2]。师生互动特指师生发生在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3]。师生互动过程并非教师“为所欲为”的过程,而是师生双方相互界定、相互碰撞的过程;师生互动过程并非自始至终稳定不变的过程,而是师生双方之间不断理解对方所做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对策的过程[4]。总之,师生互动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互动,以促进课堂教学有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师生问答形式过于机械化
小学生思维方式比较开阔,无固定思维方式,因此要正确引导,促进其扩散思维的发展。而大部分小学课堂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自己想要的问题答案,就简单粗暴地判断对错,造成小学生无勇气再次举手回答问题,对于回答问题更加消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以教学任务为参照标准无可厚非,但绝不能以此为根本目的。教师问答内容要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能促进其扩散性思维的形成,提高其創新能力。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之中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朝着教师想要的答案思考,亦或是标准的答案直接就是‘是或‘否这样的词语构成,造成答案构成的机械化。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之中,并不是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去扩散思维,开动脑筋去思考,而是希望学生惯性地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局限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容易造成小学生思维定势的形成。
2.师生问答对象的少数化
据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小学教师课堂活动时间的构成的情况是教师与学生个体互动时间占45.4%;教师与学生小组互动时间占0.2%;教师与全班的互动时间占54.5%[5]。我们不难发现,在如今的小学课堂教学之中,受教学时间、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难度等因素影响,导致师生问答的对象是少数学生。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课堂之中不常提问或没被提问学生的情绪波动,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甚者会产生厌学情绪。
3.师生问答目的单一化
课堂标准中,教师对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有具体的标准,因此会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这是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但在如今的小学课堂提问中,教师提问学生的目的过于单一,只是要求学生回答复述或者检查学生对于一些知识和概念的记忆程度,而并非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从而错失了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4.小组活动准备不充分,易流于形式
我国小学班级人数一般在40~50人之间,甚至人口过多地区会达到50~60人。进行小组活动时,分组人数宜在5~7之间,而因班级人数过多,会造成每组人数的增加。小组人数过多,在进行小组活动时,受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和设备等因素的制约,教师不能深入参与到各个小组的讨论之中,了解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进行具体的指导,没能充分地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学校和教师对于这种教学形式的不重视,会造成小组活动开始前师生双方准备的不充分,不能切实了解教学需要小组活动的必要性,导致其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
5.小组活动分工不明确,造成学生参与度不足
在进行课堂教学小组活动前,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定小组活动需要的教具、小组人数、场所等,并且要明确学生的分工,使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责任。但往往小组活动中,教师目标不清晰,加之学生分工的不明确,易造成某个活泼的学生一直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处于沉默状态,无法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影响小组活动的效度。
二、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归因
1.小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高
小学课堂教学之中,小学生对于某节课的把握和认知处于被动阶段,还未达到自主自动地去学习、查纠阶段。对于课堂师生互动,小学生大多数是依据兴趣和爱好来进行的,对于知识认知方面的积极性不足。
2.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足
小学生本身性格活泼、好动,对于40分钟的课堂来说,能够安稳地坐在教室集中注意力听课,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在如今的小学课堂之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引导性不足,把握不好度的问题,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3.学校对于师生互动的重视不足
学校在教学之中,起着宏观上的把控作用。但是,如今学校把升学率看成名校目标的助力,而对于课堂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重视不足。因此,课堂教学之中,师生互动这个环节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重视。
4.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对师生互动的忽视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小学生的教育更是关系到祖国人才的稳固发展,对于其后续教育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而如今的小学,教师、家长以及社会更多的是把成绩、升学率看成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从而忽视了其中的教育内涵。人们普遍对于课堂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会忽视,并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三、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路径探索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endprint
(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课堂
在现阶段的小学师生互动教学之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进行适当引导,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和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师生互动模式,使其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与教师沟通和交流,了解自己学习的盲点和误区,更好地解决问题。
(2)确立融洽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才能正式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6]。对于教师来说,有益于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学习教学重难点,有益于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更好发挥。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益于其更好地学会本节课的新知识与新内容,有益于加深对于本门学科的喜爱,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3)确立生生平等的师生互动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施工阶段,思维方式直接简单,价值观尚未形成。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不应该出现因成绩而厚此薄彼的现象,让学生有“优生”与“差生”这样的心理认知,而应该建立生生平等的理念,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对于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要充分了解其学习上的困难与不足,给予其情感上的支持和课堂上的鼓励,让学生在健康融洽的课堂氛围之中学习。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与此同时,在进行提问时,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充满个性与活力的个体,都是具有充分的发挥空间的,不能因成绩或者个人偏好而厚此薄彼,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
2.选择合适的师生问答方法
(1)师生问答的有效性
小学生的记忆思维和创造思维已在形成阶段,要正确地进行合理利用和调配,以转化为有益于其有效学习的方式。有些教师认为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坐在教室时间有限等因素,所以把整个小学课堂变成了整节师生互动课堂,一节课不停地进行提问。但正是小学生的这些身心发展特点,教师更应该适当地调整提问的数量,把握好提问的度,使小学生在师生互动之中能够重点进行记忆学习和思維训练。
(2)师生问答的针对性
教师为了完成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复习以前讲过的知识点和内容,就会重复性地进行提问,会造成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误区。教师提问的针对性,不仅是指教师对于提问问题的事先筛选和准备,也是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基础上,对于学生某一方面的欠缺进行针对性的提问。
(3)师生问答的价值性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提问前,必须进行思考,考虑问题的价值性,不能对教学内容无目的无计划地进行提问,造成满堂问的现象。教师进行师生互动,尤其是提问时,提问的问题是来源于教材,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
(1)教学管理制度
不同的学校处于不同地区,而受经济发展特点、环境以及培养人才等的影响,会造成每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同。而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学校内部本身对于考试制度、考试时间等方面也会因各方面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是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各方面来共同构建的。对于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来说,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提供了促进其发展的大环境和大氛围。
(2)班级结构
一个良好的班级构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的,包括班级具体人数、座位的排列等。班级人数和规模的设立,并不是由学校这一个因素所决定的,而是本地区的入学人数等因素所决定的。要用更加全面的视角去对待和处理班级人数问题。格拉塞的研究也表明:“班级规模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密切: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便越差;班级规模越小,学习成绩越好。”班级对于座位的排列,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优劣、身高等因素来决定,而是要具体到这个班级的班风和具体学习的特点,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调整,并不能一成不变。
4.正确处理小组活动的方式
(1)改善分组方式
小组活动时,并不能以座位进行排列分组,那样容易造成太过熟悉而分工不明的现象。小组活动要因兴趣、爱好的因素进行分组,要明确的是小组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群体,是一种学习社会情景,是一种有意识增加学生交往的教学方式。
(2)深入其中,进行指导
群体性活动对于教师的要求会更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此项教学时,要充分合理地调控好时间,争取深入到每一个小组,具体了解每个人在小组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学生,而不是站在一旁观看小组活动,让其流于形式。当然,这对于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对时间的把握是有很高的要求的。
(3)学生角色分配到位,责任化
在小组活动中,易出现一个学生主说,其他学生偏听或者沉默,等于说是一个学生的主要观点,集体讨论的作用就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划分好每个小组学生的角色定位,如组织者、记录者、总结者、发言者等,使每个学生明确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定位,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4)创建科学合理的课堂空间布局
传统的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小组互动之中,大多数采取的是秧田式的座位编排。这样的编排方式,虽然对于课堂纪律的掌控起了很大的作用,却对学生互动空间有了限制。应改变一成不变的课堂布局,因地制宜,使用马蹄型、组块型、散装型、多远空间型或其他空间布局模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郭艺术.探析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5.
[2] 杨承印,闫君.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行为的研究[J].基础教育,2010(1).
[3] 刘婷.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研究——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X小学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5.
[4] 张紫屏.师生互动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5(6).
[5] 杜萍,张毅.强化课堂师生互动的依据与教学策略探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3).
[6] 杜永强,陈柏华.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4(10).
[作者:张文婷(1987-),女,河南封丘人,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