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素珍+刘俐
【摘 要】 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为南疆建设培养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南疆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阐释了提高中职学校“去极端化”教育实效性的意义,分析了影响中职学校“去极端化”教育实效性的因素,提出了增强中职学校“去极端化”教育实效性的策略:优化教育环境;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方式方法;占领网络阵地;加强沟通合作。
【关键词】 阿克苏地区;中职学校;宗教极端思想;“去极端化”教育
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的南疆,长期处于新疆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前沿阵地,是“三股势力”渗透的重点地区。作为南疆门户的阿克苏地区,其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对于整个南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职学校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是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是服务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能否抓好中职生的“去极端化”教育,事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事关中职学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目标,事关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事关全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一、提高中职学校“去极端化”教育实效性的意义
1、维护中职学校校园安全稳定和谐的需要
中职学校作为反分裂斗争前沿阵地之一,“去极端化”教育和抵御宗教渗透工作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中职生正处于思想变动的青春期,是非观念、理性思维还没有形成,很容易被宗教极端思想、势力影响和控制。夯实中职生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思想基础,构建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长效机制,进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维护中职学校校园安全稳定和谐的迫切任务。
2、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做好中职学校“去极端化”教育,能够有效地遏制宗教极端思想向学校内部渗透,改善育人环境。通过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新疆“三史”的教育,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到育人育才全过程,让学生认清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与危害,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政治坚定性,进而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提高育人质量,增强中职学校的办学生命力,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成才。
3、培養大量人才实现南疆小康社会的需要
中职学校是南疆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职毕业生也是南疆地区社会生产中的主要劳动力。做好中职生“去极端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自觉为南疆经济建设服务,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作贡献。
二、影响中职学校“去极端化”教育实效性的因素
截至2016年年底,阿克苏地区有中职学校11所,在校中职生25482人。阿克苏中职学校“去极端化”教育工作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经过调研、梳理、总结了当前影响地区中职学校“去极端化”教育实效的五大因素。
1、资源整合不足
“去极端化”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具体化工程。一是地区中职学校的“去极端化”教育尚处于“自行理解、各自为营”的状态,资源较为分散,优秀的教师力量、教育思想和方法、教育资源交流合作、共享极少,教育力量和效果被削弱。二是在地区层面,还没有建设“去极端化”教育专题网站,缺少资源共享平台,很多政策文件、具体举措、经验总结、典型案例等不能在地区范围内各校之间学习、交流。三是校内顶层设计不足。学校层面,资金多用于招生宣传以及建设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去极端化”教育工作资金投入不足;“去极端化”教育主要是职能部门主导,因没有具体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对一线情况不了解,缺乏切实有效和系统的设计思路,致使中职学校“去极端化”教育的实效性降低。
2、教育力量薄弱
一是南疆地区的“去极端化”形势有其特殊的背景、原因,但是“去极端化”教育方面的很多理论研究却还在探索中,严重滞后于现实工作需要,使得“去极端化”教育缺乏理论充实。二是“去极端化”教育人员水平较低。地区中职学校从事学生“去极端化”教育工作的人员中,专业出身的极少,加之“去极端化”问题的政治性、理论性、敏感性很强,部分教育人员不会讲、不敢讲。此外,中职学校 “去极端化”教育大多是由思政课的教师承担,同时思政教师每周还要承担学校中各专业20课时左右教学任务,工作强度大,专业提升、知识更新的时间精力十分有限,制约了“去极端化”的教育水平。三是教育、培训机会较少,使得“去极端化”教育宣教人员的理论储备、宣讲水平、案例积淀得不到及时更新,教育效果不明显。
3、教育方式单一
当前在校中职生,多数为2000年以后出生的“零零后”,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与以往学生有极大不同。中职学校开展“去极端化”教育,多依赖课堂教学和集中教育,开展的集中宣教、专家讲座、主题班会及德育课,理论讲述多、说教多,而实践性教育活动较少,没有充分地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因材施教”, “去极端化”教育与当前中职生的思想发展和生活方式、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难以匹配。
4、教学设备滞后
一是当前中职学生对网络和电子产品依赖度很高,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现象非常普遍,接收信息和知识越来越依靠网络和电子媒介。但地区中职学校的“去极端化”教育在利用新媒体方面却比较滞后,电子宣传媒介、教育教学设施由于资金、观念等原因,更新速度较慢,跟不上当前“因材施教”的需求速度。二是部分学校虽然配备了教学使用的电脑、投影等设备,但在进行“去极端化”教育中却使用不多。三是目前阿克苏地区针对中职学校开展“去极端化”教育没有专门的宣传教育平台,无法充分将“去极端化”教育的内容、资源通过中职生喜闻乐见、经常接触的新媒体进行宣传,使得“去极端化”教育实效受到了一定影响。
5、校外环境“抵消”endprint
一是“二大于五”效应,抵消了学校教育效果。地区各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来自南疆地域偏远的少数民族家庭,从小接受父母长辈的宗教思想影响,耳濡目染各类宗教仪式、宗教行为。学生周一至周五在学校里接受“去极端化”教育,而周六、日回家后接受“家庭”、“家人”的宗教影响;学生思想的不成熟,加之家庭教育影响的初始性、权威性、持久性,导致周末两天“回家”的影响远大于在校五天的“去极端化”教育效果。二是网络的消极影响削弱了教育效果。当前的中职生,频繁接触电子产品,上网时间增长,还争相盲目学习、追崇、模仿网络中的内容。宗教极端势力抓住了中职生这个特点,在网上制作、传播大量音视频,以此将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到学生中。中职学校想方设法地抓好学校“去极端化”教育这个源头,却无法遮挡住外界浓厚的宗教氛围,无法堵住网络侵蚀这块漏洞。
三、增強中职学校“去极端化”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1、优化教育环境
大力发展经济,为中职学校实施“去极端化”教育提供较好的物质基础,推动办学水平、设备条件以及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另外,要进一步净化学校文化环境,要使“去极端化”教育常态化、常新化、长期化,提高师生的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构筑坚强的思想防线,保证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2、加强队伍建设
要建立起教育系统层面的“去极端化”宣讲队伍,通过深入各学校进行宣讲,将典型有效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带到各个学校。要改善“去极端化”教育队伍发展缓慢的情况,优化“去极端化”教育队伍中的民汉比例,加大对少数民族“去极端化”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对地区“去极端化”教育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宣教水平。
3、创新方式方法
一是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点,发挥网络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校园网、论坛、QQ、微信等网络沟通工具进行教育和宣传,让网络成为开展“去极端化”教育的新课堂。二是要准确地对“去极端化”教育内容进行少数民族语意转换。不仅是教育内容的话语要符合少数民族表达习惯,讲解方式要符合少数民族思维习惯,更要在精准传授的过程中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占领网络阵地
积极与对口援疆省市和院校对接,申请资金、人力、智力资源建设“去极端化”教育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同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的网军队伍,牢固占领网络阵地,创建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新环境。
5、加强沟通合作
一是中职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合作,要引导、鼓励学校中每一位职工参与到“去极端化”教育中,形成从上至下一条线,切实让中职学校做到全员育人。二是成立“去极端化”教育工作小组,搭建平台、定期组织专家领导对“去极端化”教育进行经验分享、探讨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不断推进中职学校“去极端化”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新疆的稳定看南疆,一定要守好阿克苏这个南疆的门户。中职学校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引导学生做“去极端化”的坚定信仰者、模范践行者,旗帜鲜明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
【参考文献】
[1] 孙月红、姜宁宁.南疆意识形态安全:挑战与应对[J].喀什大学学报,2016.3.
[2] 王倩倩.南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路径研究[C].喀什大学硕士论文,2016.6.
[3] 龙群、王立娟,和田地区“去极端化”的对策探究[J].新疆社科论坛,2016.1.
[4] 高吉.新疆高校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问题研究[C].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