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7-11-27 00:53黄巧叶黄肖连黄丽雯覃倩倩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医学生

黄巧叶+黄肖连+黄丽雯+覃倩倩

【摘 要】 文章论述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建议:要重视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科学课程,学校要将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有机结合,丰富学生社会实践形式,学生应自觉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

【关键词】 地区民族院校;社会实践;人文素质教育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讲话谈到学习“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当代医学发展迅速,技术不断发展与更新,医学模式已经从单一的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为多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是部分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重点仍是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以便学生跟上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却鲜少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

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部分, 医学生不仅是社会人,是将来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角,更是致力服务于人民身体心理健康的一线工作者,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容置喙。因此医学院校作为培养未来医护工作者的主要基地,不仅要培养医学生扎实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兼顾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院是医学生对职业认识的开始的地方,一个好的开始,能为学生以后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右江民族医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于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民族地区医护工作者的医学院校,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社会需要,近些年来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青年医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是暑期时间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个人的人文素质,使其成长为适应社会医疗需要的精诚医者。

二、调查发现

本次研究对象为右江民族院校的425名学生,专业包括护理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学;其中, 80.24%为女生、19.76%为男生、58.06%为本科、41.94%为专科。问卷包括了对人文素质认知、社会实践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此套问卷发放425份,回收425份,有效数425份。通过对问卷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

1、半数以上学生肯定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调查显示,52.13%的调查对象认为近几年医患关系紧张与医护人员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有关,85.07%的同学认为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缓解医护矛盾。81.75%的同学认为高度的责任心与同情心有助于改善医患矛盾,76.78%的同学认为他们的人文情怀有待提升。由此可见,在民族地区医学院校中,部分学生对人文素质认知仍然欠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2、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环境、社会因素等对学生人文素质影响较大

调查显示,76.3%的学生在调查中认为学校环境对人文素质影响较大,65%的同学认为学校对人文素质方面关注度低导致学生认知不足,从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而45.26%的同学认为学校授课老师缺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意识,42.89%的同学认为学校未将实践融入人文素质教育,而导致整体学习环境氛围不足。

75.12%的同学认为社会因素对人文素质也有着影响,74.64%的同学认为是家庭因素, 62.09%的同学认为是个人因素。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均发挥作用,但学校占主要影响作用,其次为社会因素。因此,在实施教育时应注意发挥影响因素多方位、深层次、多联系的整体发展作用。

3、大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实践与人文素质培育有较强的相关性

调查显示,76.78%的同学认为参加社会实践与人文素质培养有关,加强实践可以将人文素质结合到实践中。89.57%的同学认为在实践中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68.48%的同学认为可以提高组织策划协调能力,67.77%的同学认为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55.12%的同学认为提高了自身素养。显然,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是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有可能将地区民族医学院人文素质教育推向更高层次。

4、大多数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调查中,64.67%的同学表示有过社会实践的经历,主要形式是到各级医院见习和组织团队进行下乡服务。55.45%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参加社会实践,86.97%的同学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原因为锻炼自己交际能力、扩大人际关系,78.4%的同学希望培养个人素质,有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调查显示,80.81%的同学认为实践是学以致用的方式,能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78.44%同学认为可以丰富社会经验,弥补校内教育不足;79.62%的同学认为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以后处理医患关系;66.82%同学认为初步了解行业状况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实践不仅能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锻炼自我操作技能,更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交际能力等其他综合素质,且大部分学生期望能参加社会实践,以便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但也显而易见的是目前社会实践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

三、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右江民族醫学院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情况尽管较可观,但仍有不足。现阶段中,社会实践理念未能全面深度融入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素质教育水平较低,主要有以下原因:

1、社会因素

人文素质实践教育环境有限。社会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足,导致提供给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社会资源匮乏,如:缺乏培育人文素养社会实践基地、缺乏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所需的资金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条件供给与教学需求达不到平衡,导致学生在人文教育上求学无门。

2、学校教育因素

(1)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不合理。随着社会发展,需求多重化,学科分类越来越精细化,医学专业课程日益增加,专业划分更为明确,知识点拆分得更为详细,所以医学院校基础课多以医学为主,人文课程相对缺乏。据调查,国内人文学科的课时数大约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美国、德国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1]且在我国医学院校中人文课程也多以选修课的形式供学生选择,课程变动性大,缺乏学科整体性稳定性建设。endprint

(2)部分专业课程教授中脱离人文素质教育。典型的应试教育,传统的说教模式,专业课程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教授中,一味追求医学专业的知识科学性,而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中的融入。

(3)人文素质教育师资力量不足。隔行如隔山,医学院校师资大多在医学领域有所成就,而未曾专业学习过人文教育相关课程。虽然有个别老师为人文专业出身,但教师在教学中也多是以说教方式进行,深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较少,课后深入关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情况的更是不多。[2]

(4)社会实践形式单一,无法满足教育需求。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地区民族医学院校的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形式主要为到医学见习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认知与路径狭窄,不利于人文素质教育发展。

3、学生因素

(1)地区差异,人文素质教育意识缺失。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生源主要集中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学生缺少人文素质教育意识。[3]

(2)认识不足,缺乏自主培养人文素质的意识。调查显示50%的同学一年去图书馆看课外书不超过3次,甚至有17.7%的同学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学生自身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不足,尚未树立良好的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德意识。

(3)专业课程任务重。医学课程的分类众多,且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细密、繁多,不仅需要学生课堂中认真听讲,大部分课余时间也需要花在预习复习中。所以尽管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渴求,却苦于医学学习而分身乏术。

四、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策建议

1、重视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科学课程

教育部门予以重视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科学课程。医学院前主要教授专业课程为主,关于人文科学的课程较少,教育部门应予以重视,全面贯彻社会实践育人理念,优化丰富医学生课程,制定、推动人文教育相关政策和制度,使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自觉改变市场经济带来的畸形观念。

2、学校要将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有机结合

合理安排课程,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相结合。逐步改革单一的教育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将素质教育融入平时的课堂中,鼓励实行“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例如“PBL教学模式” 、“CBL教学模式”等。[4]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科学。在教学中应当要求教师紧密抓住医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理念,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医学工作者。同时要加强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学校可以选择将本校医学专业教师送到在人文教育领域成就较突出的学校进行人文课程方面的专门培训;将外界的人文课程教师、专家请到学校中进行专门的经验交流。

3、丰富学生社会实践形式

学校应开辟多种实践形式,使学生能获得更多机会去参与去实践;提供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帮助同学们开展实践;同时定时组织参与实践的同学相互交流学习,总结经验。鼓励学生组织有利于提升人文素质的组织或是社团。从独立组织与社会组织联动,建立特色志愿服务平台。志愿服务基地是志愿活动开展的的保障。[5]例如,学生自行组织社团“特校辅导员”,通过面试选拔各方面能力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到特殊学校去和孩子们学习与交流。每年都会有很多同学参与其中。同学们即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帮助了特殊学校的孩子们。学校应多给予支持。

4、学生应自觉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

古人言“师傅领進门,修行靠个人。”作为未来医务人员的主体,医学院校学生要提高认识,加强观念,不断与老师学习相关知识,在课余时间也应当自觉学习相关著作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素质。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医学生也应积极寻求并参与不同形式的人文素质培养途径,并在这一过程中取人文素质之精华,例如:参与医院实践,学会为人服务;参加学生社团,感悟合作之美;投身支教,感受授业之道;走进企业,体会人情冷暖。

人文素质教育是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对其个人及所从事行业的提升与进步有着紧密联系。这要求我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提高地区民族院校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容迟疑,必须从现在做起。社会媒体要多宣传给群众一个正确的引导;学校的课程安排及课程设置要在批判性地继承中创新;医学生个人也要有承担意识,主动在知识、思想、方法、精神几大层面予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慧全,赵光,曹德品,赵士斌. 关于开设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02.

[2] 莫碧珍. 论社会实践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 新西部(理论版),2013.12.

[3] 苏日娜. 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缺失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4] 李静丽,蒙盅利,李杰昌,梁兰芳,甘鹤鸣,欧融.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调查及提升对策——以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为例[J]. 新西部(理论版),2016.08.

[5] 乔丽娟,曹彦波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视野下的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培育的探索——一以“番茄太阳在行动”志愿服务为例,2016.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医学生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