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课改现状及对策探索

2017-11-27 21:32田枫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贫困地区课程改革

摘 要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重视“双基”到强化“素质”,再到当下的提升“素养”,核心素养时代已经到来。可是放眼贫困地区、聚焦农村学校,课程改革还存在学校缺乏课改支撑力、校长缺乏课改领导力、教师缺乏课改执行力、社会缺乏课改支持力等问题。分析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课改现状、探索课改对策是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后发赶超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村学校 课程改革 现状 对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重视“双基”到强化“素质”,再到当下的提升“素养”,体现了中国教育向着“育人”目标不断前进、要求不断升级。然而放眼贫困地区,聚焦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步履依然十分艰难,课改现状堪忧。本文作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思考,就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课改现状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出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效对策,供同行参考。

一、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课改现状分析

1.学校缺乏课改支撑力

课改的显著特征之一是转变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现状,围绕学习需求,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而开发课程资源离不开必要的硬件设施设备。但是目前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现状是:条件简陋、资源匮乏、信息闭塞。有限的教学资源与无限的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教科书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拓展式学习难以展开,在这样的条件下搞课改,谈何容易。

新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广大农村学校的教师来源主要靠民办、代课教师转正。这些“中国农村教育的脊梁”,拿着“一张旧船票”“登上课改的新航船”,依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国家课程惟命是从,不越雷池一步;地方课程唯上是从,拿来便教,不做“增、删、整合”就一灌到底。这种物质基础不牢、师资力量不厚的现状,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课改失去必要支撑,极大地阻碍了课改进程。

2.校长缺乏课改领导力

首先是校长“行政事务”繁重。他们往往因繁重的行政事务而没有把课程改革放在中心位置,把课程建设任务交给分管副校长或者教务主任。有的校长很少参与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很少研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的保障机制问题,很少深入课堂参与教学研讨活动,致使自己在课程建设上的话语权逐渐弱化甚至被剥夺。

其次是校长失去课改的领导权威。农村校长因为学校资金短缺,没有自主外出学习的条件,上级安排的学习机会也相对较少,造成很多农村校长课改理论学习不够,课改一线经验不足,理论结合实际更无从说起。他们在课改理论修养方面还赶不上好学、善钻的普通教师,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赶不上一线教学人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可想而知。

再次是极个别农村校长会一意孤行地搞“断章取义”“零敲碎打”的课程改革。有的把着力点放在搞丰富多彩的活动上,校园里天天像过节一般热闹;有的则把重点放在特色创建上,寄希望通过特色打响学校品牌;有的校长把课程建设窄化为搞几场大型的教研活动,包装几个骨干教师,雕琢几项科研成果,以此标榜课改出名师、出成果,这种课改损害了课改形象,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致使校长的威信丧失,无法领导本校课改。

3.教师缺乏课改执行力

课改观念有所迟疑。众所周知,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一直是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不高。前几年靠民办、代课转正的教师太老,近几年补充的“特岗教师”太小,“科班出身”的不多且不太稳定,青黄不接是贫困地区学校教师队伍的常态。有主见、有担当、能挑课改重担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严重缺乏,因此,这类学校的课改在思想观念上迟疑不定,这些学校的课改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更多的教师在观望,在等待,在怀疑。

课改行动相对迟缓。与城市生活相比,农村生活相对从容舒缓,贫困地区农民更显得懒散拖沓,受生活環境的影响,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老师的工作也显得拖沓、迟缓,在这里,课改的“信号”似乎也减弱了许多,对农村老师“辐射”好像不大,很难刺激他们的神经,课改推进举步维艰。

课改技术操作迟钝。据笔者观察,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师在课改理念上存在“三个缺乏”:一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指导,教师课程执行力建设总在不断的尝试中摸索;二是缺乏合作,教师课程执行中总是片面的“单兵作战”;三是缺乏反思,多数教师在课程执行中总是“跟着感觉走”,离开上级指示和学校安排就无所适从。

正是因为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师在课改思想观念上迟疑不定,课改行动上的迟缓不前,课改技术操作上的迟钝不力,导致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师缺乏课改的执行力,使课改在农村学校裹足不前。

4.社会缺乏课改支持力

首先是地方政府对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形式单一。“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地方政府对学校、老师的考核仅仅盯住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在这样的考核机制下,想改的老师都不敢搞课改了,怕担责;不想改的老师找到了借口,怕影响学生考试成绩。

其次是社会舆论一边倒。学校办学质量高不高,看你学校有多少学生升入重点初中、高中;老师教得好不好,看你班级学生考试成绩高不高,考分高了就“一白遮百丑”,没有谁会关注这高分是怎么搞来的。在这样的舆论导向下,有的老师延长学习时间,提高学习强度,挤占非考试科目课时,更有甚者,违背国家政策偷偷搞周末收费补课。新课改在这里显得苍白无力。

再次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分。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意识里,根本没有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的概念,甚至学习音、体、美这些非考试科目都是不务正业,他们固执地认为考到高分就能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就能跳出农门过上好日子,从不理会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一股脑盯住考试科目的考试分数,和老师交流也只会问问孩子的考分,从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承受能力,更不会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课改在学生家长这里寸步难行。

正是因为地方政府对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形式单一,社会舆论倒向应试教育,学生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课改缺乏社会支持力。endprint

二、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课改对策探索

剖析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课改现状,并非本研究的目的,探索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课改的改进策略才是本研究的真实意图。笔者认为,要改变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课改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课改提供强大支撑力,是推进农村学校课改的先决条件

首先,添置现代教学装备。装备现代化教室,搭建师生教学成果展示的舞台。在教室里安装班班通设备,完善常规实验室装备等,为新课改的推进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

其次,投入信息通讯设备。开通宽带网络,建立学校自己的网站,搭建学校师生网络交流平台。学校师生可以从网络中收集切合学生实际的音像资料、教学图片、最新信息等,同时,也把学校师生自己采集、制作的各种资料合理整合,分类整理成校本教学资源库,不断积累、充实、更新,不仅解决教师备课参考资源匮乏的问题,也妥善解决了学生学习资料短缺的问题,还有可能编撰成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再次,调整学校图书室藏书结构,扩大工具书、音像资料、新版图书的储备量,条件允许可以引进多媒体数字图书馆,让学校师生充分享有信息搜索、资料查询、常识阅读的机会,扫清农村学校信息闭塞的课改障碍。

通过投入信息通讯设备,添置现代教学装备,调整学校图书室藏书结构,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课改支撑力。

2.培训校长,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

第一,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村校长的培训力度,使之具备课改领导的岗位能力。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由学校管理和校长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只有校长自觉培育对课程探索与实践的主动意识,对课程改革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把握,具备领导者品格,才能通过实施课程领导,指引、统领各项课改活动,最终影响课程改革与开发的过程和结果,实现课程改革与开发的目标。

第二,校长要从“行政首长”转变为“课改首席”,抓住学校管理的核心。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由课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因为课程承载着国家教育的目标,是教育教学的内容,也是教育教学的归宿。校长抓住了课程,就牵住了管理的牛鼻子,抓住了管理的核心,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特色创建等工作就很自然地被带动起来。只有校长真正成为课改的首席,才能用课程推动学生、教师、学校的稳步健康发展。

第三,校长要从“行政命令”走向“规划引领”,用课改规划带动课改行为。校长要制定精准的课改规划,成立强劲的校本课程规划中心,任命精干的课程规划中心主任,由校本课程规划中心主任指挥课改团队,切实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这样一来,昔日的个人“行政命令”变成现在的团队“规划引领”,过去的“单兵作战”变成当下的“团队合作”。用好国家课程,教好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的课改目标才会变成现实。

3.锤炼师资队伍,提升教师课改执行力,是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课改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首先是加大农村教师外出培训力度,激发农村教师课改激情。众所周知,一线教师才是课改的关键,可是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常常感叹“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我们的处境很无奈”。的确,农村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实在太少,課改的成果不能分享,课改的精彩无缘见识,课改的浪潮无法感受。因此,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倾斜必要的经费,提供必要地机会,让这些农村教师走出大山,见见外面的世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让农村教师走入城市,进入课改示范校,近距离接触课改专家,真切感受到课改的风起云涌、异彩纷呈,他们沉睡的心灵才能被唤醒,知耻而后勇的激情才会被点燃,由临渊羡鱼到退而结网,贫困地区农村课改才会有明天的希望。

其次是提供精准帮扶,提升农村教师课改操作技能。笔者认为,要大规模提升农村教师的课改操作能力,仅凭少数人外出学习,少数专家送培下乡是远远不够的,可否参照“精准扶贫”的路径来一次“精准扶智”呢?

课改先进地区对口帮扶课改落后的贫困地区,课改先进学校结对帮扶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课改示范学校的老师结对帮扶农村学校的老师,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实现“师傅带徒弟”式的个别辅导。这样一来,发达地区的课改经验可以快速传递到落后地区,落后地区的课改问题可以得到迅速的诊断和改进;农村老师在课改中碰到的难题也有咨询对象,农村学校的课改就搭上了城市学校的快车,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课改实现“后发赶超”才会成为可能。

再次是构建课改评价机制,激励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切实改变“以考分论英雄”的落后评价观念,树立以综合素质、核心素养评定学生成绩,以推进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综合评定”机制,把是否推进课改、是否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作为教师评优选先、晋级进职的要件,以此激发农村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4.加大课改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配合。

贫困地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课改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宣传媒体,使课改“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网络有页”,广泛宣传课改的意义,把课改精神送到千家万户,营造课改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农村学校可利用召集学生家长会、重大节日、纪念日、集会等开展的校园庆祝、纪念活动宣传课改内容;还可以通过教师家访、精准扶贫走访等方式,和学生家长广泛沟通,也可以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发动学生把课改的好处告知家长,让他们成为课改的支持者、宣传者,赢得家长和社会各界对课改的理解、参与和支持。

总之,在现有条件下,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课改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切实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的课改实力;培训校长,提升农村校长的课改领导力;精准扶智,提升农村教师的课改操作能力;加大课改宣传力度,提升贫困地区社会各界对课改的支持力度。只有这样,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课改才有出路。

参考文献

[1] 李水山.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3(15).

[2] 严权.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5(1).

[3] 查啸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4).

[4]包金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课题组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4(3).

[5] 洪俊,熊梅.关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J].中国教育,2004(10).

[6] 覃章成.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理论、政策与实践的博弈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

[7] 张玉林.中国农村教育的困境[J].安徽决策咨询,2002(11).

[作者:田枫(1967-),男,贵州咸宁人,贵州省威宁县中等职业学校讲师。]

【责任编辑 王 颖】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贫困地区课程改革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