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项目“入奥”的历史回溯与现实困局

2017-11-27 23:23苟小坤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比赛项目中国武术评判

苟小坤

(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 四川成都 611730)

中国武术项目“入奥”的历史回溯与现实困局

苟小坤

(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 四川成都 611730)

2016年8月日本“空手道”纳入2020年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国武术经过近20年的努力,北京奥运会也错过了武术成为奥运比赛项目的最佳时机,在“入奥”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波折和磨砺。该文试从奥运会项目设置产生的影响,武术竞技规则变化等实际情况,立足东西方的文化冲突及影响,来深度分析武术入奥所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局。

中国武术 入奥 困局

中国武术是中华文明进程中不可分割的载体,寻迹夏、商时期就有记载,鼎盛于宋、明朝时期。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奥林匹克运动的风潮影响全球,中国武术也被纳入体育范畴从此迈入“入奥”的漫漫征途。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武术首次做为表演项目进入了奥运会大舞台后,至今尚未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止戈为武”的武术核心思想与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奥林匹克运动竞技体育精神迥然不同,两者之间难以拟合,加上国际传播、知晓率和市场份额不够、统一评判标准等诸多问题,成为了制约中国武术“入奥”的一大瓶颈。该文试从奥运会项目设置产生的影响,武术竞技规则化等现实问题,立足东西方的文化冲突及影响,来深度分析武术入奥所面临的困局。

1 中国武术入奥历史追溯

中国武术“入奥”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时期。1953年11月武术首次被以表演形式出现在天津全国民族形式表演及竞赛大会上; 1958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并于同年起草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出现在1987年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前国家体委在1989年将武术纳入竞技体育,并将“全国武术比赛”正式命名为“全国武术锦标赛”。中国北京在2001年“申奥”的成功,给中国武术“入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国家高度重视,国家体育总局牵头下专门成立了“武术争取进入奥运领导小组”,国际武联也向国际奥委会提出希望能将武术纳入奥运比赛项目的申请。但罗格时代推行“奥运瘦身计划”的大背景下国际奥委会在1996年取消东道主设立一个大项的规则, 2002年8月的国际奥委会工作会议上,在瑞士洛桑通过表决方式否认了将武术运动纳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提案。这一切的变化使中国武术通往奥运的大门被紧紧关闭,“入奥”目标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2 影响中国武术项目入奥的现实困局

2.1 东西方文化理念对武术项目入奥的影响

武术,源于远古祖先的劳动,寻迹夏、商时期,鼎盛于宋、明朝时期。随着热兵器时代的到来,武术也黯然退出了军事历史舞台。中国文化主静、主合。中华武术注重“武德、修身、养性”的修养和内敛,讲究“道、法、理、精、气、神,相互融汇渗透,圆融通达之内涵。伴随历史的进程,中国武术逐步形成一个涉及哲学、军事、教育、医学、养生、竞技、民俗等多元化的现代文化丛体,它已经不仅仅属于体育。而西方文化主动、主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境界,体现人与环境和人自身的抗争,不断地超越过去,进行新的抗争。其竞技体育更多的强调其对抗性、观赏性,竞技性。由于文化、思想上的差异导致不同的价值取向。而奥林匹克则是一个以西方文化为基础不断发展壮大的盛会。

为了“入奥”中国武术虽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传统武术文化理念与西方体育文化理念存在着明显冲突,其项目本身理念和价值目标与以西方现代竞技体育为主的奥林匹克运动宗旨存在文化根源上的差异。

2.2 国际奥委会的“奥运瘦身计划”对中国武术项目入奥的阻碍

纵观奥运会的举办进程中,1988年汉城奥运会成了奥运会快速扩张的起点。自1976年加拿大举办奥运会投入24亿美元;到雅典奥运会的120亿美元支出;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预算2 787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极度膨胀的高额承办费用导致奥运会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的专利。

2001年根据目前奥运会的实际情况,罗格上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国际奥委会提出了奥运会“瘦身计划”:大项不得超过29个,各种小项从现有的300个减少到280个及以下。达到奥运会应该追求“更小、更少、更好”目的。奥运“瘦身计划”实施过后项目的变更,旨在控制奥运项目及规模,提高奥运观赏性及精彩性。这些措施成为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巨大阻力,也成为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首要障碍。

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着严重欧美中心主义倾向,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奥林匹克运动影响着全球。国际奥委会委员有近一半来自欧洲,其委员会委员的遴选、举办地点的提名、项目内容的设置、比赛规则的制定和要求是否体现了奥林匹克的公平、公正、合理精神?可见,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中国武术“入奥”之路将困难重重。

2.3 中国武术项目尚未达到和满足入奥项目的基本条件

入选奥运会项目必须同时具备“四性”即:世界性、国际性、观赏性、可操作性。其中一条“可操作性”要求竞赛项目在比赛中应便于评定比赛成绩,容易引起裁判争执的比赛项目的规则中应降低主观判断等条件。而中国武术项目的表演性扩大、强调精气神、竞技性较少,对比赛评判的主观性太高而客观量化标准不足,这就需要中国武术根据奥委会要求制定一套可操作性的评判标准,可这一条件至今尚需完善。

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至今会员国家和地区达108个,各武术组织和协会已覆盖了世界五大洲。目前,世界各大洲在武术发展与推广上亚洲是最好的,特别是东南亚各国,无论在武术教育、文化传承、赛事推广和比赛成绩水平,都相对处于领先地位。欧洲较早成立了洲级武术协会,并经常组织举办武术表演和赛事活动,其项目的普及和影响仅次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美洲,武术的普及和推广仍然存在相当多的差距和努力的空间。从三大洲举办过7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可以看出,虽然有一定的赛事影响力,但每届比赛均存在大量的会员国未能组团参加的现象,说明武术项目在世界各国的推广普及程度不高或已处于停滞状态。

据统计资料表明,中国武术源流有序、拳理清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达131个之多,其中只有太极拳是目前在世界上推广最为成功,而太极拳不是我们准备进入奥运的竞技武术。由此,可以看出国外武术爱好者对“中国功夫”的认识、认知和认可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在武术对外宣传、推广工作的不周、不全存在必然联系。

2.4 中国武术规则与奥运项目规则在竞技化要求上的差距

竞技武术的竞赛评判规则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从1959年至2003年先后共出台了八个版本。新竞赛规则任然存在人为控制比赛的主观因素,如,“创新难度加分”等套路动作分值“量化”及在武术散打项目的竞赛规则中场上裁判和边裁权力强弱、分化等问题。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奥运竞技体育项目的灵魂和特点就是竞争性、排他性,项目评判完全是标准、量化、直观严格,要求达到公正性、客观性、可操作性。中国武术在步入国际化发展中在竞技规则的制定与西方文化为主的奥运体育项目评判规则要求的接轨还存在一定差距。

2.4.1 武术套路项目与体操个人单项比赛项目的比较

体操作为奥运项目虽然也是个人单项难美类项目,但是它评判却能达到较为详细标准考量,对每个动作的减分都进行了细化。武术套路各项目的评分从动作质量、演练水平、难度分三项来进行,传统项目无难度分。其中难度分和奥运竞技项目一样,但是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评判完全是靠裁判的个人感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加减分。武术套路最主要的是体现一个人的“精、气、神”,不注重比赛的竞争性,外国观众也很难欣赏到中国武术套路的精髓和魅力,武术套路规则上不能量化计分成为了其“入奥”项目规则缺失最重要的原因。

2.4.2 武术“散打”项目与日、韩“柔道”、“跆拳道”项目的比较

日本“柔道”于1964年在东京奥运会上成为奥运会正式赛项目,“跆拳道”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作为正式比赛项目成为奥运会大家庭一员。“柔道”和“跆拳道”已经成为在奥运大舞台上东方竞技武术项目的代表。中国竞技武术项目“散打”含拳法、腿法、摔法和身法,而“柔道”相对较为简单的体现在手脚、摔法之上而不能击打对方,让对方倒地并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起来就得分;“跆拳道”主要的是腿法,腿击中对方上半身就得分。“散打”的评判规则和“柔道”和“跆拳道”相比太繁琐了,未能到达奥运项目相关要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散打”过多保留着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当走出国门与“柔道”、“跆拳道”、“空手道”等竞技武术相比较,反而没有特色了。

中国武术发展至今其项目和规则已经逐步得到完善,也具备了“入奥”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的大多数条件。由于受到“奥运瘦身计划”的影响以及武术规则本身的缺陷,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武术文化思想和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奥运文化相冲突,导致了武术“入奥”面临了巨大的困境。

[1]郑建.沉醉与清醒:对武术“入奥”再次失败的理性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0(3):90-93.

[2]肖凯骏,刘中强.武术“入奥”失败因素探析[J].体育时空,2016 (20).

[3]周光辉.武术入奥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 2015.

G852

A

2095-2813(2017)04(c)-019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195

猜你喜欢
比赛项目中国武术评判
环境史衰败论叙事的正误及其评判尺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冬奥历史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电竞种植记
历史性突破,武术成为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Olympic Sports(奥运比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