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武术学校的作用、困境与转型策略*

2017-11-27 20:29:49陈星潭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办武术办学

陈星潭

(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我国民办武术学校的作用、困境与转型策略*

陈星潭

(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我国民办武术学校承载着普及武术运动和实施武术教育的双重任务,它不仅为竞技武术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对促进全民健身,推广武术运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以及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给武术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民办武术学校呈现出各种改革发展的困境,如何改革转型、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竞争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关系当代民办武术学校生死存亡的必然诉求。

民办教育;武术学校;文化传承;战略转型

武术,作为中国的国粹、国术、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金字招牌。学校武术作为武术文化传承的主渠道,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基石。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的深入,学校武术教育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状况令人担忧,国家体育总局曾对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52所普通中小学(其中有的中学含高中、初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1],没有开设武术课的学校居然达到70.3%。而作为基础武术教育单位的民办武术学校所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随着大大小小武校的日益增多,许多潜藏的问题开始渐渐浮出水面,暴露出了规模与效益之间相互矛盾的突出问题和一些乱象,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办学规模和质量,以至跌落于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得不到切实保证的危险境地。有的武术学校招生困难,运营不畅,甚至停办关门,严重影响了基础武术教育建立和武术文化的推广普及,若不加以重视,武术这块中华民族的金字招牌将后继无人,优秀传统武术文化将岌岌可危。

1 武术学校在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1 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在教育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下,民办武术学校的出现一方面迎合了人们对教育多样化选择的需要,改变了公办学校单一的办学体制;另一方面,武术学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吸纳接受农村学生和各阶层“差生”,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办学理念,坚持“教育无差生”的原则,不论学生的出身和基础,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北京大兴贵仁武术院,近年来就一直把生源目标锁定在在京做生意或者务工人员的孩子身上,学校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外来人员子弟。另外,武术学校大多建设在广袤的农村地区,招收的学生也大多来自农村,这对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投入不足起到有益补充。不可否认,我国农村的教育还是很落后,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这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的问题,民办武术学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不足。

1.2 促进特色化教育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各学校要办出特色”,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学校实际上形成的千校一面、没有特色的问题。[2]民办武术学校首先实现了办学体制的创新,并开创了集团化多样性的办学新格局,努力推进了教育均衡化的发展,也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有益尝试。武术学校在集团化发展进行中,将优秀的办学传统、校园文化精神、教育思想理念、师资优势、等教育资源配置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逐步实现了公共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提升了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世界性特色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多元文化教育”,当“多元主义”成为—种基本的教育价值观的时候,就自然要求承认并尊重教育的差异性与个性,当教育的差异性与个性得到尊重并得以提升的时候,当然就形成了特色教育[3]。武术学校的特色化教育发展之路上,在保持自身独特的武术特色教学及相应运作形式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就业升学意愿,主要围绕竞技比赛、段位等级评定的导向开展武术教学模式和训练内容创新,更加适应国家、社会的需求。

1.3 丰富了新课改的课程理念和实践

资中筠先生曾痛心疾首中国教育,“如果中国的教育再不改变,中国的人种就会退化”。在科学技术迅速改变世界、改变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实现从单纯技能知识传授到更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建设的转变。在新课标背景下,大多数武术学校能够依托自身办学实际,在课程结构上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主体,认真落实地方课程,并能够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实地调查中发现,民办武术学校努力在吸收新课程改革价值理念,能够充分意识到课程直面的双方是教师和学生,相同的课程经过不同的教练、教师和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可能截然不同。基于这种理解,武术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开拓创新,打造了许多优秀课程案例,丰富了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和实践。例如在河南省孟州武校的调研中,观察到学校文化课学习上,学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质疑挑战权威的精神,学生可以对老师、教科书所教授的内容质疑,并可以在课下与教师形成良性探讨,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翁身份、教学主体地位、知识主宰的姿态出现在课程教学中。

1.4 为践行德育为先树立榜样

亚里士多德说过,美德即知识。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高度彰显了学校的德育意义。“爱国”、“尚武”会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风气好转。古往今来,德是武术教育贯彻始终的主线。民办武术学校因为其生源参差不齐,且习武动机不明确,故而武术学校会把德育和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实地调查中也发现,大多武术学校都会设置独立的政教处,然后由班主任、教练、生活老师组成一条龙的纵向管理模式,并与学生会、家长会为横向联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德育工作网络,有的武术学校甚至还配备了正负班主任、多个生活老师来加强学生德育管理;在课堂和训练中渗透德育内容,武术的传授一直十分注重武德的教育,而且贯穿于整个习武的过程。我们讲,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习武人一直秉承着“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武德规训。在调查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无论大、小武术学校,都能够构践行德育为先,通过构建系统的德育网络,提高对学生的德育实效,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氛围。

2 武术学校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政策歧视、管理不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要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也指出,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享受相同的待遇。[4]但现实中,无论是在硬、软件设施的建设上,还是法规政策的支持上,民办性质的武术学校并没有得到与公办学校同样的待遇。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往往从投资方面、财产归属上去判断武术学校的办学性质,并不认可它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5]。调研中,许多武术学校的负责人感慨到,武术学校发展最大的困难是国家对民办教育扶持的力度还不够大,一些政策法规很难落地,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到位,使得生源困难成为制约我国民办武术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

2.2 社会偏见、广受非议

就民办武术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言,社会的认识和认可,是非常重要的。从民办武术学校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来看,武术学校是在八九十年代习武热潮盛行时创办的。在那个时代,学生都是直奔习武而来,民办武术学校在德育和法制教育方面还较为薄弱,有的学生会在社会上路见不平、行侠仗义,由于法制观念薄弱,加之习武时又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个别学生也会寻衅滋事、仗武欺人。社会上就会有人轻视的认为,练武之人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简单粗暴、不可理喻。社会上也流行很多负面的评论,“文化学不好才送到武校”、“武术学校都是些差生”等等。调研中,一位武术学校校长回忆到,同县的另一所武术学校,因为一个学生先天心脏病,周末在宿舍休息时突然无征兆发病离世,家长伙同媒体不依不饶,停尸校门口,严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运营,媒体竟然还报导校园暴力,教练打死学生,一下子以讹传讹,这家武术学校生生在唾沫脏水中垮掉。想想武术学校,他们办学是多么的不易,在异样的目光中坚毅地生存,在饱受非议的脏水中屹立不倒。

2.3 师资较差、教学无保

我国民办武术学校所聘请的文化课教师多是公立学校的退休教师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学历普遍偏低,应用操作能力较差,难以确保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质量。此外,文化课教师一致反映,生源差给文化课教学带来了巨大困难,许多文化课教师也建议武术学校应该提高学生的入学门槛,不然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从实地调查的结果来看,民办武术学校的教练来源少部分是从社会上招聘到学校的教练,大多数是将自己学校培养的学生留校任教。一些武术学校开设有对内就业的培训班,是专门针对本校内部培养武术师资队伍所开设的班种,主要学习礼仪、法律、德育、运动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加强培训武术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武术教学方法及学生管理方法,所以他们在对运动员进行选材时会主要依据选材理论与仪器,然后根据训练水平、竞赛成绩来选拔武术运动员;在平时训练的疲劳恢复措施中懂得按摩放松和心理放松,并能够提醒学生注意哪些方面的营养及调整措施;能够做到鼓舞激励学生,和学生建立起非常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大部分武术教练入职后都有参加过武术专业培训或者进修,学校也会特别重视武术训练质量,要求教练要有训练计划,也会经常组织教学训练评比,建立考核机制,以促进武术训练水平的提高和竞赛成绩的取得。随着武术学校规模化、正规化的发展,一批优秀的武术教练逐渐成长起来,但他们的数量与武校的数量、规模、师生比相比起来显得格外的不足。而且武术教练依然存在着学历水平较低、整体素质偏低、缺少现代教育与训练理论等现象。加上平时教学训练任务重,训练成绩的压力让教练们也是压力山大,而且搞体育本身就是吃青春饭,武术学校的教练中又以男性为主,成家立业的压力对于他们来说着实不小,一些年龄稍长的教练也开始考虑另谋出路或转型发展。

2.4 观念壁垒、生源之困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民办武校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显示,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里还存在着对武术的偏见,很多家长的潜意识里认为只有坏孩子、无法选择上公办文化学校的孩子才上武校,还认为上武校学武术是没有出路的,最多将来当个保镖,没有出息。[6]这是影响我国民办武术学校生源的一堵无形的坚实壁垒。民办武术学校要想继续在现有的教育格局下营生下去,就必须要让不同的学生享受高质量的特色教学,做到全面培养、逐一雕琢,为社会培养文成武就、独树一帜的人才,没有这一点,武术学校在当前教育环境下难以长远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教育行业的共同信念,也暗含着学校的教育者对每个学生真诚的爱和默默的付出,这里面既折射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也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前文提到,民办武术学校的生源非常复杂,到校学武的原因多种多样,学生不仅不爱文化课学习,在思想品德方面也相对较差,且大多习武动机不明确,这都给民办武术学校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额外负担。另外,许多家长认为练武太苦,不愿让孩子走习武这条路,加上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们自幼生长在物质条件优越的环境,往往是两个大人、四个老人围着孩子团团转,众星捧月、娇生惯养,受不得苦,受不得累,这一代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已大不如前。在对武术学校的部分教练进行访谈时,他们普遍反映现在孩子练武吃苦的精神不如从前了,更不会像武术热潮时期学生习武那么积极主动了。

2.5 机制不畅、管理之殇

管理体制密切关联着武术学校决策的制定、执行等方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其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学校的正常运作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调查中发现,个别武术学校存在机构设置随意化的乱象,致使职责落实不具体,职权划分不明显。机构设置不明确,职责落实不具体,职权划分不明显,管理和决策背道而行,造成管理不通、令而不行的纷乱局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九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在武术学校的决策制定方面,必须要设立决策机构,以保障武术学校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实现学校决策、执行和监督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机制。攘外必先安内,不解决武术学校内部管理决策的各种问题,势必要对学校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整体来说,内部管理处理得不好会损害武术学校的整体形象,成为牵绊武术学校健康发展的拦路虎。

3 我国武术学校的战略转型策略

3.1 摆脱生存困境的策略

在对武术学校校长的访谈中了解到,电影《少林寺》将全中国推向了一波崇武尚武、习武练武的热潮。那个时期,武术学校不用做任何宣传和广告就可以保证两三千的学生,也成为许多武术学校发展的顶峰时期。时过境迁,随着武术热的逐渐退却,很多武校举步维艰,甚至关门倒闭。中国消费者报曾报道,[7]在重庆,已有22年历史的江龙武术学校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通知学生家长学校不办了,致使200多名学生顿时陷入失学困境。这所武校曾经投资上千万元创办,是以武术教学为特色的重庆规模最大的寄宿制民办学校之一,学校作为知名民办学校,曾经也是风光无限,鼎盛时期,学校学生达到上千人,不少家长要通过“走关系”才能把孩子送进学校。而近几年却一落千丈,由于生源不足,仅靠学生的学费,入不敷出,老师的工资都无法正常发放。在全国的武术学校中,类似情况不在少数,由于竞争激烈,生源不足,办学开支加大,部分武术学校举步维艰,难以摆脱经营困境,最终关门停办。武术学校如果不能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转型变革,更好地服务社会,就意味着可能会被时代淘汰,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

3.2 探寻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目前,我国诸多民办学校包括民办武术学校生源减少,资金紧缺,生存艰难。虽然政府部门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等、靠、要已不可能,更为重要的是靠办学者开动脑筋,多方筹资,改善办学物质条件[8]。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其发展潜力十分广阔。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李铁映同志曾说过:“发展武术,不能光靠国家拿钱,要改行政化为经营化,走商品经济的道路。”可见,武术要发展,必须走武术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在河南省登封市,民办武术学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武术教育培训市场、武术产品市场、武术旅游市场和武术文化演艺市场四个部分的武术产业化格局。例如登封市鹅坡教育集团,是由少林鹅坡武术专修院发展起来的,其下辖有酒店、连锁超市、餐饮、武术表演等单位,其中鹅坡禅武大酒店是鹅坡教育集团按四星级标准投资兴建,集武术文化展览、住宿、餐饮、演艺、娱乐、购物、会议接待于一体,总面积30000m2。美真宜商贸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副产品、百货、洗化等商品的批发与零售业务的连锁经营机构,固定资产5000万元,年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这些下属子公司已具备反哺少林鹅坡武术专修院的能力。新时期下,武术学校创办者从办学结余中拿出一部分经营校办产业,然后再将校办产业创收反哺于学校的发展,促进武术学校产业乃至武术学校教育的良性循环发展,这也是保证民办武术学校长远、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3.3 为实现自身价值的策略

康德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民办武术学校自身的基本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一方面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推动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培养武术专门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武术学校出现的30多年里,可以说为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实现每个孩子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调研中,一位家长如实说,他的孩子在老家时不好好上学,经常跟社会上的无业小青年吓跑乱混,老在社会上惹事,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抽烟喝酒,让家长束手无策、头疼不已,万般无奈之下,将孩子用绳子绑了起来送到临县的武术学校,交完学费就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一个月后,当家长来看望孩子,发现孩子已经学会了自己洗衣服,叠被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逐渐的孩子变好了,家长对该武术学校千恩万谢。类似这样的例子,全国武术学校的办校史上数不胜数。因为武术教学有着一些独特的育人功能,武术学校也以此取得了家长、学生的信任,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实现了自身的独特价值。

目前,许多武术学校已经由原来的以武为主,转变为以文为主了,因为家长们不希望孩子只是一介武夫,希望孩子有文化知识,以后能够成为有用之才。武术学校的战略转型是必须的,只有融汇变通才能继续生存。调查中得知,武术学校所培养的学生,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上北大、清华等知名重点大学的大有人在,一些武校多年来还坚持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福建的西山文武学校(后更名为西山教育集团)在快速转型中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学校高考上线率2010-2014年居福清市67所中学第一,高考一本上线率突破35%。办学质量提升了,孩子学文习武全面素质提高了,武术学校与公办学校抗衡的竞争力就上来了。我国武术学校要顺应社会需要实现战略转型发展,始终将“服务学生”作为办学核心理念,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重点,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民办武术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实现其自身价值。

4 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教育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9]武术,不光是一个运动项目,更应该是盛世之下我泱泱大国的国家意识,民族文化的象征。[10]武术是我国最具本土化特色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文化表现形式,作为武术文化的专门传承教育机构——民办武术学校,在发展中既要把握市场经济洪流中社会力量办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又要探究文化教育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这样才能以更旺盛的生命力顺应社会对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要求,满足文化大发展的需要。我国自古就有尚武之风,加之中国梦语境下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和“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下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的社会文化背景,给我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大施拳脚的广阔空间。我国民办武术学校应审时度势,通过深入分析社会文化环境变迁,把握市场行为准则、社会习俗、道德态度,确立相应的发展转型战略,才能昂首阔步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1]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 张华.“特色教育”本质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3):16-1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317.html

[5] 李凤成.我国民办武校政府规制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36-39

[6] 专题调研组.民办武校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J].中华武术,2006(1):24-27

[7] 刘文新.重庆江龙武校突然关门,两百学生顿陷失学困境[N].中国消费者报,2013-07-10

[8] 栗胜夫,姚丽华,刘卫峰.我国武术馆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3(3):77-82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Transformation Appeal of Private Wushu Schools in China

CHEN Xing-t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China)

Chinese private Wushu schools bear the popular Wushu move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task of Wushu education. It is not only for the competitive Wushu tr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but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ss Wushu activities,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health,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change of social economy and culture, and the change of education concept,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schools, run by the local martial arts school presents a variety of the plight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how to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enhance competition ability, realize self value, becom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emporary martial arts school survival inevitable demands.

private education; Wushu schools; cultural heritag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2017-01-18

陈星潭(1978-)男,山东鄄城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武术文化及武术教学与训练

2016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化2015年度学科共建项目(GD15XTY1)。

G807

A

1007-323X(2017)04-0064-04

猜你喜欢
民办武术办学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成才(2023年13期)2023-10-24 08:48:32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中华武术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武术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