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体育与城市建筑环境的耦合*

2017-11-27 15:53林柔伟谢冬兴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公共设施绿道空间

林柔伟,谢冬兴

(1.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2.广东工业大学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006)

绿道体育与城市建筑环境的耦合*

林柔伟1,谢冬兴2

(1.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2.广东工业大学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006)

运用文献法与实地调查法,从绿道空间特性与绿道体育功能、城市建筑环境与城市绿道体育公共设施、绿道体育与建筑环境的互动以及珠三角城市绿道体育典型与设施特性等4个方面论述了绿道体育与城市建筑环境的关系;提出绿道体育建筑应坚持规范性与生态性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从绿道体育建筑的形式与内容、建筑色彩角度分析了绿道体育建筑的符号寓意;为绿道体育与城市建筑环境实现建筑环境、身体活动以及健康三者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绿道体育;建筑环境;体育建筑;体育设施;珠三角。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广东以绿道互联互通、生态控制性划定、社区体育公园与郊野公园绿道建设等为重点,全面开始绿道“升级版”系列工作,提升绿道网综合服务功能。环境行为学通过运用心理学方法与理论研究人在城市、建筑与环境中的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反应,反馈到城市设计,以此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在环境行为学这一反馈过程中,“知觉”与“体验”是两个必须途径。绿色、低碳、节能是未来建筑环境发展的主题,其中节能是绿色、低碳的基础与前提,而绿色、低碳又是就建筑节能标准的延伸[1]。公共设施作为环境空间的重要元素,在生态化思潮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正面临这“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化”的考验[2]。城市休闲型绿道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特色区域,展现了城市的时代性,更是城市民众生活的公共平台。体育设施作为提供各种休闲功能的工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城市绿道体育休闲功能实现的直接载体,是绿道景观构成的重要要素,是激发空间活动的重要媒介,丰富视觉,直接影响民众的绿道体育体验。绿道体育与城市建筑环境的和谐发展,需要用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规划绿道体育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力求人类行为活动、设施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 绿道体育与城市建筑环境

1.1 绿道空间特性与绿道体育功能

珠三角绿道建设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道路、山体与水系等自然廊道,结合城市绿道系统规划,把社区、城市与区域三级绿道连成网状布局,发挥绿道沟通自然生态板块与人文、历史节点的作用,发挥绿道网的多元效益。珠三角绿道建成以来,不断完善各项设施建设,为城市民众提供可达性高、多样化的户外开敞空间,结合属地自然人文资源开展各类休闲游憩活动,大力推广步行与骑行交通,倡导健康、绿色生活。在公共绿地开敞空间可达性方面,珠三角绿道实现重要地区实现到达的社区绿道5min~10min,到达城市绿道15min~20min,到达区域绿道30min~45min内,市区公共中心30min步行进入绿道网络。城市绿道文化节点(共目的地、绿道兴奋地)的间距不小于10km,社区绿道与城市绿道结合公共空间,布置一般性服务设施。城市绿道体育则是在绿道这一特定的公共空间区域内,一身体练习为基本的表现手段,以实现体闲、宣扬低碳理念、传承文化、实现一定的经济与政治功能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3]。珠三角各地利用属地绿道空间资源与人文特色,积极开展多种体育运动、健身与休息活动,有效提升了城市宜居水平。绿道体育是“幸福广东”、“文明城市”、“幸福城市”的社会理念产物,是城市民众生活质量提高的反映[4]。

1.2 城市建筑环境与城市绿道体育公共设施

1.2.1 城市建筑环境概述

城市作为多为空间形式实体,包括道路、公共建筑、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的组合系统,而这些要素的互相组合也就构成了城市建筑环境。建筑环境将城市空间分割、组合成各类功能区域[5]。在处理城市建筑与环境空间尺度时,应坚持以人的需求与感受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人观察建筑时的视点、视角有视距,以及人与建筑的亲近度等,力求从宏观的城市建筑环境道微观的建筑材料的选择都要实现良好的尺度感。城市建筑环境中的空间尺度分为城市尺度、细部尺度、建筑尺度、近人尺度以及街道尺度[6]。建筑环境是一种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均衡化的社会干预手段。城市作为一个实体,既可以改善与调节社会,也可以因冲突与拥挤产生相反效果,两者使得建筑环境在城市规划中占据承先启后的重要内容。

1.2.2 城市绿道体育设施的载体与媒介职能

城市体育公共设施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为民众提供各种服务功能,具有典型的非排他性,及其使用价值不随着外形的演化而改变。在融合了休闲、生态、交通、经济、文化与教育等于一体的城市绿道中,各种价值与功能的实现均离不开绿道公共设施,绿道公共设施是绿道得以承接各类服务功能的直接载体。例如,休闲与交通功能实现,需要步道、自行车道以及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来辅助其达成通行的可达性与休闲空间;而生态功能的实现则需要卫生与安保公共设施等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另外,绿道体育公共设施又是激发绿道涉入者进行绿道体育活动的重要媒介。在城市开敞公共空间,不管是散步、驻足等自发性活动,还是交谈、游憩等社交性活动都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来承载。城市休闲绿道主要为绿道实践者提供各种身体活动的公共空间,于是体育公共设施便成为承载活动的客体,是激发与构建绿道空间身体活动的重要媒介。相反,正是各类体育公共设施的存在又促进了与之相匹配的自发性或社交性的身体活动行为,上述两者存在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

1.2.3 城市绿道体育设施视觉性与体验性

绿道体育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绿道景观的重要元素,在特定的空间中视觉节点与城市环境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点、线、面绿道视觉景观效果[7]。在城市绿道体育公共设施中,“点”成为视觉效果最活跃的要素,表现为一定大小的体育设施形态,形成城市休闲绿道景观的聚焦点或景观空间,如运动雕塑、绿道标志等;而线形则是城市休闲绿道自身所具备的形态特征,各种构成要素均是随着绿道主题呈现线性铺开。在城市休闲绿道空间中,线性体育公共设施具有一定的长宽度,形成大小不一的线形轮廓,随绿道主体流动,引导视觉冲动。例如,绿道长椅、健身步道以及围栏等。点与线的完美结合,最终构成面上的景观。线形的城市休闲绿道空间中,线与点元素的围合,形成多样化的面空间,例如,绿道休闲广场、绿道公共目的地、绿道兴奋点等,承载着休闲、娱乐、健身等多元化的功能,成为绿道体育活动视觉效果的景观中心。环境行为学注重个人的行为体验,将景观场所中的“参与性”与“互动性”相结合,即注重视觉与身体感官的联系,更主张积极参与到体验的过程。城市休闲绿道体育空间融合健身、娱乐、自发性及社会性的各种体育活动,绿道体育设施是这些活动的直接载体,是将参与性与体验性完美结合的工具。

1.3 绿道体育与建筑环境的互动

1.3.1 建筑环境对身体活动的影响

城市建筑环境与身体活动有着复杂的关系。在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中,建筑环境是否对身体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尚存争议。存在环境决定论与社会经济决定因素两个类对立的观点。当前,多数研究认为,身体活动是受建筑环境、经济、社会等众多因素共同影响。而城市建筑环境对身体活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交通性身体活动,例如自行车、步行等,以及休闲性身体活动两方面[8]。OWEN认为影响城市民众自行车或步行的因素包括人行道环境的便利性,目的地的可接受性以及对于特定出入口的交通拥挤程度[9]。ALFONZO则列出建筑环境愉悦性(建筑环境愉悦性包括建筑连贯性、公共空间与建筑单元颜色等)、建筑环境舒适性(娱乐设施、街道网格等)、建筑环境安全性(涂鸦、垃圾、废弃物及一楼的窗户等)、建筑环境可到达性(步行人行道网格与步行设施等)以及建筑环境可行性(个人因素)5项建筑环境影响步行意愿所需条件等级塔尖到塔底的宝塔模式[10]。现代城市街道网络连接与贯通性不足,直接导致民众出行起始点的距离增加,这极大地影响民众选择骑行或步行的机会,相反则增加了机动车的使用。针对城市建筑环境这一现状,西方国家采取通过改变城市街道设计、市政建设以及民众出行方式等举措,来增加民众交通性身体活动的机会。我国早期的城镇化,所形成的城市无序扩张,导致城市交通模式与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得城市民众骑行与步行的意愿与机会降低,居民身体活动总体持续下降。

1.3.2 绿道体育设施的人性化与集约化

建筑环境情感是指人们对建筑环境认识态度体验,及其对建筑环境是否满足个体心理需求的一种表达[12]。因此,建筑环境设计是以为人们塑造适宜建筑空间环境,满足人们对建筑环境情感需求为目的。城市休闲绿道体育设施以满足民众身体活动为目的,营造散步、健身、娱乐、交谈、游玩、闲坐等基本活动氛围。因此,这些设施应力求人性化与集约化。首先,民众是绿道体育设施活动的主体,设施的设计需要符合环境行为科学与人体工程学规律,例如设施的位置应根据民众活动的习惯,以活动区域(绿道广场等)入口与出口集中设置,设施半径适中,色彩与质地与环境协调一致;并且关注老人、儿童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突出绿道体育公共设施的享用公平性以及使用的安全、舒适与识别性。其次,由于民众身体活动习惯存在连锁反应的特性,绿道体育设施应考虑将一些功能进行整合,使城市绿道体育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与功能使用上更合理化。例如,最常见的是民众在绿道休闲是的“座席景观”心理需求,将绿道节点的休闲设施设置成景观元素,结合节点(公共目的地、绿道兴奋点)周边进行造景布置,合理安排建筑空间与活动空间,为民众坐、行、动提供身心需求的便捷。

2 绿道体育建筑的规范性与生态性

2.1 体育设施建设的规范性

城市规划工作必须通过法规的形式执行社会干预,以保障公共设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广东为绿道建设的规范性制定了《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广东省绿道建设规划》、《珠三角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等一系列规划与指引,旨在指导规划设计单位与建设管理单位的技术人员针对珠江三范围内的绿道项目,能准确迅速地抓住绿道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有利于区域绿地规划建设的全面顺利铺开。例如,依据《珠三角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穿越城镇的绿道网络密度宜为1.0~1.5km/k时;城市绿道进入商业、文娱体育区时,考虑设置接驳点与步行街进行衔接,并在接驳点处设置自行车停靠点或租赁点等[14]。在绿道体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方面,更是有统一的标准与指导原则。城市绿道体育基础设施是指保障休闲、健身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一般物质条件,具有先行性,包括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等。例如,以自行车交通出行速度8~14km/h计算,城市绿道应每隔6km~l0km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并可兼顾自行车租赁业务,绿道中的停车场、照明等基础工程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部门现行标准或规范的规定。

2.2 体育设施建设的生态性

综观珠三角现有绿色建筑设计准则与指引,多是从资源、环境、能源与人的关系角度来进行建构[15]。公共设施的生态持续性要求城市规划建设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从材料选择、功能体现以及形式与环境融合等周期中的各阶段与各要素都应灌输生态设计的基本理念。广东城市绿道建设力求增强科学技术手段与新能源引入,创造出资源节约型绿道公共设施。例如,在城市健身步道与骑行绿道两侧,大量使用太阳能路灯等,实现绿道体育公共设施的生态持续性。生态建筑要求规划设计须适应自然规律进行,使建筑融入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之中,借助现有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源等,形成建筑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格局[16]。珠三角城市绿道建设之初就坚持了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减少人工景观的原则,并注重绿道建设的生态性。珠三角城市绿道体育设施规划在注重减排、废弃物再利用、使用环保无污染建筑装饰料选用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使资源消耗降至较低,有效使用现有的水体、山体等资源。

3 绿道体育建筑形态的符号寓意

3.1 绿道体育建筑的形式与内容

符号本身的形式是先于内容的,并直接呈现,被人感知。建筑作为空间造型艺术典型,蕴含丰富的情感符号[17]。体育建筑是承载着体育运动的基本物质形态、运动精神及相关社会文化心理,具有复合的文化属性,表现出多层次的内容特质[18]。建筑的审美主要从形式,即建筑形象、建筑空间组合、建筑色彩等以及内容,即社会伦理、思想性、应用性等[19]两个方面着眼。在内容与形式的存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为内容服务的辩证关系。城市绿道体育设施,如骑行自行车道、健身步道、多功能广场等,通过提供新型身体锻炼与休闲场所,开展体育锻炼、人文休闲、科普教育活动,提供新的休闲生活方式,丰富城市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方面,城市绿道体育建筑契合城市空间结构与体育功能拓展方向,有效发挥城市绿道在城乡之间、城镇之间及城市不同功能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功能,引导城乡形成合理的身体活动空间发展形态;另一方面,城市绿道体育建筑连通城市内部的公园、广场、体育场馆、滨水休闲带等公共空间,成为公共空间的联系纽带,孕育城市民众多样的公共生活空间,促进和谐社会建设[20]。

3.2 绿道体育建筑的色彩

单纯的色彩在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表现差异化的情调,随着社会发展最终上升为更高的情感与想象力[21]。建筑外形构成建筑环境的骨骼,色彩则是建筑的表情。城市建筑环境色彩是一个整体宏观概念,几乎囊括了包括城市自然景观色彩、建筑色彩以及公共设施的色彩等[22]在内的所有城市构成元素的颜色表现。而人们对于城市建筑色彩的基本解读,多数是通过颜色冷暖以及明暗来作为依据的[23]。城市休闲绿道体育建筑色彩与其自身的体育运动功能以及慢节奏的和谐氛围相吻合。例如:城市绿道的整体色彩是绿色的冷色调为主,以体现“慢节奏、舒缓、安静”的特点,绿道营造出淡雅朴素且又亲切宁静的情调,既能发挥绿道设施的使用功能,又能发挥其冷色的审美功能;而骑行绿道、健身步道以及运动广场的色彩则以红色、黄色为主体,体现绿道体育运动的特点,增强民众绿道体育运动参与的欲望。

4 小结

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身体活动的空间、机会减少,呈现与城市扩张度负相关性。绿道建设的本质就兼顾解决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之间冲突的重要使命,而城市休闲绿道相比其他类型绿道更注重解决人参与性活动与环境和谐关系,因此,城市休闲绿道设施与人、建筑环境与人的矛盾关系更为凸显。城市建筑环境主要通过影响民众日常的步行、自行车骑行以及闲暇休闲活动等活动对身体健康发生影响。城市绿道体育公共设施的设计应秉承科学技术与生态发展相结合原则,切实做到资源有效利用,设施的有效持续,形成城市建筑环境、身体活动以及健康三者和谐发展。

[1] 邹瑜,郭伟,汤亚军.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J].建筑科学,2013(10):10-19,40

[2]胡清梅,方卫宁,李广燕,等.公共建筑环境下行人行为特性及拥挤机理研究综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8):68-73

[3]谢冬兴.绿道体育实践、功能及概念辨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5) : 11-15

[4]李国岳,陈丹丹,邱妙云.绿道体育与幸福广东[J].体育学刊,2013 ,20(2) : 39-43

[5]郭彦弘.城市规划对建筑环境的影响[J].城市规划,1984(3):22-25

[6]王德民.城市建筑环境中的空间尺度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4):101-102

[7]彭利圆.城市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8]翁锡全,何晓龙,王香生,等.城市建筑环境对居民身体活动和健康的影响——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新领域[J].体育科学,2010(9):3-11

[9]OWEN N, HUMPEL, EVALESLIE N, et al. Understanding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walking-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Am J Prevent Med, 2004, 27 (1):67-76

[10]ALFONZO MA. To walk or not to walk? The hierarchy of walking needs[J].Environment Behav, 2005(37):808-833

[11]刘丽芳,刘荣华,彭春.城市建筑环境对居民身体活动的影响及欧盟采取的应对措施[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5):526-530

[12]杨会军.浅谈建筑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J].中国房地产,2003(3):72-73

[13]徐建刚.低碳视角下城市交通出行空间环境的创新设计[J]. 城市交通,2010(6):54-60

[14]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三角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Z].2010

[15]赵群,刘加平.建筑环境的绿色设计[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96-398,402

[16]赵连有.刍议建筑环境空间绿化与生态建筑[J].河北林业科技,2008(4):61-62

[17]赵慧宁.建筑环境视觉语言的解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7-79,127-128

[18]孙大光.体育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56-158

[19]赵慧宁.建筑环境文化与全球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1):63-64,161

[20]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Z].2011

[21]赵慧宁.城市建筑环境的审美与比较[J].宁夏社会科学,2007(4):134-137

[22]钟旭东,屈云东.城市建筑环境色彩的审美溯源与实践[J].艺术百家,2006(3):64-68

[23]李绍文.色彩建筑环境的表情与灵魂[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81-182

CouplingofGreenwaySportsandUrbanConstructionEnvironment

LIN Rou-wei1,XIE Dong-xing2

(1. Guang dong Judicial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510520, China; 2.Department of P. 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enway sports and city building environment from the 4 aspects of green spa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way sports function, city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city green road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greenway sports and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city greenway and typical sports facilities characteristic; proposed that greenway sports construc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norms and the ecolog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nally, from the form and content, greenway sports architecture color analysis of the greenway sports architecture symbol meaning; provided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greenway sports and city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to achiev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y three health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greenway sports; building environment; sports building; sports facilities; Pearl River Delta

G80

:A

:1007-323X(2017)05-0041-04

2017-04-18

林柔伟(1980-),男,广东揭阳人,硕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2014年度广东省科技厅公益与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14A020220016);2015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15G60);2015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对象人才项目(编号YQ2015193)。

猜你喜欢
公共设施绿道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低碳生活语境下的广州市绿道体育发展研究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一路惊喜
公共设施区位规划及相关研究述评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