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武旗
例谈如何开展“主题式”学校体育教研
文/沈武旗
开展“主题式”学校体育教研有利于促进教师对体育教学研究的深入,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全身心参与,避免形式化的教研活动,使学校体育教研活动的作用最大化,从而有效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结合实践,从选题质量、系统周期性、全员参与和反思意识培养四个方面来介绍“主题式”教研,为改革学校体育教研工作提供借鉴。
“主题式” 教研;学校体育;反思意识
学校体育教研重在落实学校具体工作,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也是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由于一些学校对体育教研工作认识不足,教师缺乏教研意识以及教研方向不明确,使得学校体育教研工作常常沦为形式,难以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如何开展有效的学校体育教研,通过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的实践总结,并结合自身思考,认为采用“主题式”学校体育教研能够有效提升教研质量,增强体育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的认可度。
“主题式”教研顾名思义就是围绕某个主题开展教研活动,鲜明实用的教研主题是学校体育教研规范化的前提条件,也避免了参与者意识上的懈怠感。通常选题应先结合本学期教学计划,选择有利于教学内容深入探讨的话题,不宜过大也不能太窄,如垫上技巧类教学、棍术类教学或小球类教学等。如果需要指向更明确则可以针对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提出特定选题,如“提高技巧类教学练习密度”“提高田径类教材趣味性”或“体育中考项目考前冲刺专题”等,这些选题既贴近教学实际需要,让参与教师不会产生距离感,同时又具备选题的系统性、拓展性,便于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拆分教研。例如,以“提高技巧类教学练习密度”为主题组织本学年的体育教研活动,围绕这一主题的分主题可具体为:各年级技巧类教材和动作方法梳理(规范动作名称和方法)、保护与帮助技巧(技巧类教学安全意识)、教师技巧类教材技能训练(教师技能提升)、技巧类教材教学密度提升的有效方法(教法探讨)、提升教学密度的同课异构活动(教法的实践与检验)、说课、展示课与评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技巧类课堂教学总结反思评比(教师写作能力提升)等。教研主题的质量和方向,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研的效果,作为活动组织者的体育教研组长应准确把握这一点,充分听取组内教师意见,同时要多渠道了解和学习教研活动的热点议题。其中,主流学校体育期刊杂志就是了解国内学校体育发展方向最权威最便捷的途径,能从中及时分享他人的体育教研热点话题和教学经验,如《体育教学》的“教研园地”栏目和《中国学校体育》的“网研集锦”板块。因此,开展“主题式”学校体育教研,选题是关键,是教研活动向纵深发展的保证。
参与学校体育教研,就是教师参与学习的一个过程,既然是学习,就要注重学习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如果每次教研都临时拟一个主题,这次耐久跑、下次少年拳、再下次广播操,这样的教研不能让教师真正吃透教材,教法分析都只停留在表面上,教研的深度也无法体现,容易让人产生“走过场”的轻视心理。一般来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和体验到什么程度,教学开展水平就到什么程度。选定一个教研主题,以学期或者学年为周期进行系统教研,将教材通过多角度剖析,采用多种教研形式进行认识和体验教材,让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始终围绕着该类教材去思考和实践,随着教研活动的系统化开展,教师对该类教材理解的深度也随之提高。例如,技巧类教学主题教研,前期围绕着技术动作规范性和保护帮助的合理性来研讨,到了中后期就可以围绕练习方法有效性和辅助器材创新性的层面上来研讨,甚至可以从体操教学力学原理角度来研讨,这些都是系统教研递进的结果。如果在某一次体育教研活动中突然提出进行“体操教学辅助器材创新”的话题研讨,短时间内缺少对该类问题的系统思考,即便是体操专项教师也难以深入展开话题,教研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主题式”学校体育教研强调周期性和系统性,是为了引导体育教师对教材有更深层的理解,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创新更合理有效,同时也提高教师对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视度。
学校体育教研应该是一个全员参与、人人主角的活动,既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发展,也促进年长教师的再提高。每个教师任职时限不一,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的层面不同,加之每个人教学特点也有区别,实施“主题式”教研就是要尽可能涵盖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吸引每个参与者主动思考分享,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每位参与教师都有所获。当然,有收获就要有付出,在利用教研内容和形式去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积极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应以教研“主角”的姿态全身心参与活动,且不能作教研活动的旁观者,要学会把学校教研活动作为个人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思广益”本就是学校体育教研的重要手段,但前提条件是明确每次教研活动的个人任务,保证每位参与教师所思方向一致,获得高效教研收益。例如,“体操教学保护与帮助”这一分专题,要求每位成员分别准备一个技术动作保护帮助的方法,并通过照片或图示配以文字说明的形式准备资料并提交到教研群内,在教研活动现场由每人分别介绍该项技术保护帮助的方法,所有在场人员在听完介绍后提出疑问并讨论,参与者不仅掌握了多种保护帮助的方法,也保留了更多图片教具等教学资源。另外,在“主题式”教研活动中切不能成为教研组长的“一言堂”,人人都是教研的“专家”和“学员”,年长教师的经验与年轻教师的观点有分歧、有碰撞,作为主持人的教研组长一定要抓住这种“闪光点”,对事不对人,此刻没有谁是权威,也没有谁是旁观者,把自己的思考认识表达出来,以理服人,最终达成共识共同提高。因此,让每个参与者有任务、有思考,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这是“主题式”学校体育教研的基础所在。
经验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但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促进教师真正意义的成长。很多体育教师不缺乏教学经验,但仍感教学工作负担沉重,教学效率低下,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自己教学的反思,鲜有突破和改变的日常教学,往往对这样的教学方式习以为常、自我满足,从而缺乏寻求创新意识和更高追求的意愿和行动,形成职业倦怠。正如一些体育教师把参与学校体育教研当作一种负担,纯粹应付了事,殊不知教研正是减轻工作负担的“良药”,是促进自我反思意识养成的最佳途径。通过“主题式”教研把复杂问题系统分解,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突破单一思维下的教学习惯,并且结合不同教研形式引导教师主动思考,让每个参与教研的人明确思考的具体任务——教研活动前充分准备如何做,教研活动中参与研讨怎么做,教研活动后去寻求为什么要这么做。例如,分主题“技巧教材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每个人准备侧重点不同的鱼跃前滚翻教学设计,比如提高练习密度、辅助器材运用、学生自主学练或增强练习趣味性等,在研讨中对各自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手段进行阐述,拓展大家对该项教材的认识维度,并选择其中的方法在自己的课堂中去验证。反思就这样在认识、实践和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尤其当体会到反思带给自己在教学和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后,就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求反思。当体育教师从教学层面进入了思考的层面,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将会发生质的改变,因为有了思考,我们的体育课堂才会更具新意,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乐趣,我们的工作才会更具幸福感。
G633.96
A
1005-2410(2017)11-0049-02
(重庆市巴蜀中学 4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