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建, 张汪洋, 巩月迎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硕师计划”政策下高校培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问题与对策
赵子建, 张汪洋, 巩月迎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国家“硕师计划”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层次、教学能力、专业化水平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综合运用田野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深度分析了在“硕师计划”政策背景下高校培养体育硕士生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特别是在招生、选拔、任教、培养以及就职等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中小学体育;硕师计划;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教学质量
为切实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和公平化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总体教育质量,2004年教育部启动了“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以下简称“硕师计划”)。“硕师计划”是以推免的“选拔方式与定向委培的培养模式相结合的在职研究生专项培养计划”,该计划意图从具有推免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高校,选拔出部分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其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签约后,受聘为编制内的正式教师,并择优录取为“硕师计划”研究生,要求必须在贫困县镇及以下农村中小学任教不低于三年。期间主要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自学、寒暑假期间集中面授等方式进行基础课程学习,核心课程主要以在培养高校脱产一年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如按期通过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即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国家“硕师计划”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层次、教学能力、专业化水平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我国在创新农村教师培养与补充机制、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农村教师质量方面的一项重大举措和有效方法,同时,也成为鼓励、吸引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献身贫困农村的教育事业以及拓宽其就业、创业渠道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对“硕师计划”政策的解读不详实、宣传力度不高、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阻碍因素的存在,导致其预期的应然目标与现实的实然结果落差极大。因此,如何做好“硕师计划”的顶层设计和具体落实策略,真正地发挥该政策的最大效能,必须引起相关方的深度思考与系统研究。但是,综观现有“硕师计划”方面的研究成果,其数量极少并主要集中在政策方面的宏观研究,如政策的执行现状等层面,而缺乏针对每一具体学科农村师资培养层面的微观研究。目前,尽管国家出台了诸多大力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文件与政策,但由于学校体育在整个学校教育里的弱势地位,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较大,地位依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关“硕师计划”高校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以下简称“体育硕师生”)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匮乏,因此,强化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已经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从系统科学视角分析,“硕师计划”大系统的可持续良性发展离不开具体学科人才培养的子系统支撑,因此,研究“硕师计划”政策下高校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困局及发展对策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国家“硕师计划”的实施旨在为县镇及以下农村中小学校培养具有硕士专业学位的高学历骨干教师,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和教育公平化,其培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政策性,截至2016年,我国具有“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专项硕士生招生计划资格的高校已达29所。然而,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的现实差距,特别是偏僻的农村,生活和物质条件相对艰苦,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首先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甚至宁愿留在城里务工也不愿意到偏远的农村就业。虽然国家不断调整培养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推荐学校和培养学校名额,但每年“硕师计划”的招生名额一直无法得到保证,作为“硕师计划”中明确涵盖的体育学科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方面同样面临生源不足的困局。本来是一项多赢的政策,却并没有受到大学毕业生的追捧,而是越来越走下坡路。2010年因报名学生过少,山东省不得不放弃原有计划,取消“硕师计划”招生计划。以2014年河南省具有推免资格、培养的三所学校为例,共计划招生体育教育专业人数为18人,而公示名单人数只有11人。生源不足现象已经给计划的执行和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时代性的挑战,可以说是在落实层面上扭曲了初衷和价值,已成为影响“硕师计划”政策实施绩效的关键问题。因此,要破解优秀大学毕业生不愿投身扎根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困局,不仅仅是凭借着一时的一腔热忱,更需要对“硕师计划”细化方案的审慎深思。
首先从推荐环节分析,体育硕师生的选拔程序过于宽泛与简单:毕业生自愿报名经学校推荐后并不需要参加正规的入学考试,报名的标准及要求过低,推荐过程不严谨。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的需求量与报名人数近乎持平甚至供不应求,基本没有任何的淘汰率。甚至有的体育硕师生不是体育教育专业,对于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等课程基本理论、体育教材教法、运动技能等都较为匮乏,几乎没有学校体育教学的经验,所以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也很难得以保证。根据对2016年河南省“硕师计划”选拔的体育学科入围大学生的调查访谈可知,很多大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理解“硕师计划”政策的本意,基本上是投机取巧心态,应聘盲目性较大。很多人是因为可以提前找到编制内的工作并能免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原因报名,等以后有机会再另寻好的工作。
另一方面,很多“硕师计划”选拔的体育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并不是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很多人都是从事其他学科的教学,这严重打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在攻读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时往往专业不对口,出现教非所学、教非所选的现象。即使回到原学校,也必然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效能不佳的尴尬局面,因此,很多人考虑拿到硕士学位后就另觅单位。他们的违约不会对个人的前途造成多大的损害,但在社会层面必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诚信危机。
尽管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城镇相比,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在体育教学设施建设方面仍然滞后,存在体育场馆匮乏、体育教学器材不足、体育专业书籍奇缺等现象,而且大部分用人单位提供的教室宿舍条件比较差,课外文体娱乐活动少。这不仅让体育硕师生面临想教好却无力可使的窘况,而且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导致体育硕师生产生尽快离开的念头。据被访者说,课余生活也是极其枯燥单一、文化娱乐活动极少,特别是对于90后一代具有丰富课外生活的大学生而言,难免感觉到单调的生存状态,进而把在基层的小学执教当作一种权宜之策。同时,“硕师计划”政策强调“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硕师计划”教师的工资性支出”,但调查发现,体育硕士生的工资发放经常性地延后而且额度不足,更谈不上绩效工资。作为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体育硕师生来说,工作就意味着经济上的独立与自主,不及时发放工资就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很大困扰。如果无法及时获得劳动报酬,他们也就无法安心执教。
设置“硕师计划”岗位的县(市)财政部门必须严格贯彻并“落实资金,解决硕师的地方性津贴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对硕师生承诺的待遇并没有完全兑现,尽管工资基本上能够如期发放,但是“五险一金”的缴纳却难以保证。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而言,体育硕师生的待遇更显得低下,这显然是有悖于公平的,也从侧面说明了生源不足的一个原因。
“硕师计划”采用的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远程教育、寒暑假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但是限于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程度和其他条件的制约,现代化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普及率依然较低,很难满足“硕师计划”培养中小学教师的理想效应。同时,寒暑假由于处于假期,其集中培训时难免存在“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局面,其培训效果难免事倍功半。因此,体育硕师生在任教期间的能力几乎仍然停留在职前教育的水平层面,远远达不到计划中预期的水平目标,基本上无法达到体育硕师生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与管理等方面应有的能力诉求。
高校的培养环节是作为体育硕师生接受研究生学习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学习期满后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满意度、培养期间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度等都直接影响着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调查显示,体育硕师生在脱产学习期间最需要的是获得先进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提高体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而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人极少。很多体育硕师生认为培养高校所设置的课程不合理,理论性太强,缺乏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问题的实证研究,没有有效结合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所以,培养高校在课程内容设置和管理层面必须考虑到体育硕师生服务于农村中小学的特殊性。基于此,具有推荐、培养资格的高校应该在开设《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教材教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科研方法》等主干课程之外,结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的实然环境,增设《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学校趣味运动会》、《体育游戏》等方面的拓展课程或专题报告。此外,其硕士学位论文要严格区别于学术型学位论文的要求,不能局限于对学校体育理论知识的抽象研究,要拓展到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研究,这是真正促进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走向。而现今实情却是,大部分培养高校为节省开支,将体育硕师生与学术型研究生进行统一管理与培养,没有结合实情实行“双师型”导师制,造成培养质量难以满足面向农村学校和专业学位的需求。
从培养模式上分析,体育硕师生在农村学校服务期最长仅为5年,正式任教时间不超过4年。边工作、边学习的流水式培养方式,必定会给任职所在的中小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性带来不小的冲击,无法保证高质量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持续性。虽然目前城乡经济差别不大,但是城乡文化、思想的差异、个人发展的提升空间有限,特别是城乡的福利待遇差异较大等,再加上岗位就业压力大、体育专业前景不乐观、教师职业相对稳定、考研难以通过外语关等原因是目前体育硕师生选择应聘的主要动机。很多体育硕师生意在通过“硕师计划”这一平台,再次寻求跨入大都市发展的时机,在服务期满以后,不再选择继续留校任教。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也就变相成为了体育教师教育实习的单位以及提升自身发展空间的“流动站”,无法达到“硕师计划”政策颁布的预期目标。
自“硕师计划”实施以来,已有将近15年的时间,但其普及度和影响力均不够高,而且被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认可的程度较低。选择“硕师计划”的大部分毕业生多是通过班级辅导员、任课教师、同学和网络信息等较窄的渠道获知,对政策的全面性不够熟悉。针对这种情况,建议设置有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要拓宽“硕师计划”政策的宣传渠道,加大宣传的全面性和力度。可以采取宣讲、讨论、座谈、专题报告、培训等组织形式,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对“硕师计划”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与报道。同时,积极革新教育理念和人生价值,破除大学生固有的不愿从事农村中小学校工作的旧观念,激发其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和爱国、爱乡、爱教的教育家情怀。
“硕师计划”的主管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每年都要制定出详细的政策监管条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展开“硕师计划”工作的专项督查。在招生选拔制度上,高校要依据政策制定出严格的人才选拔流程,恪守“三公”(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原则,对照条件严格选拔出优秀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大学毕业生入选到“硕师计划”中,切实保证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对入选“硕师计划”体育硕师生的诚信教育,培育其爱岗爱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拓宽“硕师计划”政策的吸引力、新助力和新推力,引导、砥砺更多优秀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大学生投身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中,提高其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要强化优惠政策的落实保障制度,坚决杜绝执行政策不力的推诿行为。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主管教育的职监督机构,加强监督执行,彰显政府政策的刚性和有效性。切实保障体育硕师生的切身利益,为其积极献身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政策保障。因此,相关方必须协同工作,落实政策保障,真正关心到每一位体育硕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强力打造有利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环境,切实贯彻“硕师计划”各项政策,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培养学校要基于面向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及推荐学校和本校的毕业生生源质量,革新体育硕士生的培养方式,打造具有针对性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体育教学实践环节的教育。不仅要配足配齐具有较高体育专业理论水平的高级教授,而且要选拔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一线老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积极推进“双导师制”,全面提高体育硕士生的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尽最大可能留住优秀教师才是关键,而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工作环境等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必须解决农村中小学资金缺乏的难题。如果最初的优惠政策是吸引优秀大学生进入“硕师计划”的动因,那么在学校任教后必须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关注和关爱,切实有效地去解决体育硕师生从事中小学体育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为他们在教育事业中创造更广阔的才智发展空间,最大程度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因此,国家主管单位必须加大“硕师计划”政策的专项资金方面的投入与监管力度,并设立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确保体育硕师生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的提升,改善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服务期已至,有意愿继续留校任教的体育硕师生必须在工资福利、职称晋升、科研奖励、生活待遇等方面执行好倾斜政策,建立健全与城镇体育教师同等的激励制度。同时要提高教师工作的岗位津贴标准,落实好教育、医疗、养老等一系列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打造好个人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的协同改善与提升,最大程度上打造政策引进人才、待遇吸引人才、情感感染人才、事业留住人才的平台。
“硕师计划”是我国在当前贫困地区中小学现实情景中提出的一项政策性规划,也是包括了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执行与监督、督查与反馈、审核与评估等方面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旨在创新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培养模式和补充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质量和学校的教育水平。各个参与方都必须协同发力,最大限度地强化政策的执行力,促使体育硕士生切实成为提升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骨干力量。因此,后续的工作中也必须强化“硕师计划”下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方面的研究。
[1] 黄小芳.“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43-45.
[2] 黄小芳.湖南省“硕师计划”政策执行的现状调查[J].科技创新,2013(5):20-21.
[3] 陈琳.“特岗+硕师”结合实施政策的效能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 苏玉刚,梁宇卓,李铁.浅析“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的利弊[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6-7.
[5] 张作岭,刘艳清,赵朋.“硕师计划”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2(7):77-79.
[6] 张作岭,刘艳清.“硕师计划”研究生质量保障策略:过程控制的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13(3):70-72.
[7] 刘建银.我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多样化问题的政策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9-34.
[8] 罗融华.“硕师计划”对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研究——位年轻教师的个案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 任丙芳.“硕师计划”培养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策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ProblemsandDevelopmentStrategyofElementaryandMiddleSchoolP.E.TeachersunderMasterPlanPolicy
ZHAO Zijian, ZHANG Wangyang, GONG Yueying
(Sports Dept., Zhenzhou Univ. Zhenzhou 450001, China)
The national Master Pla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ing teaching ability, professional level and schooling level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masters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under the Master Plan Policy, such as enrollment, selection, teaching, cultivation and employment,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sport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Master Plan project;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villages; P.E. teacher; cultivation model; teaching quality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TY021),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3]1111)。
赵子建(1976-),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G807
A
1672-268X(2017)06-0079-04
2017-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