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及特征

2017-11-27 13:30陈德钦
体育教育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陈德钦

(钦州学院 体育教学部,广西 钦州 535000)

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及特征

陈德钦

(钦州学院 体育教学部,广西 钦州 535000)

从体育人类学视角切入,结合“文化层次学说”的观点,对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在宗教信仰影响下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影响下的民族物质文化和国家体制与政策影响下的制度文化三方面存在异同;两地区的民族体育文化呈现出明显的民族性与区域性、时代性与传承性、融合性与多样性的发展特征。

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文化产业;文化交流;国家制度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及东盟共同体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在文化领域的合作交流不断拓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作为一种体育形态出现,还是一种文化呈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也逐步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本文运用人类学和“文化层次学说”的观点,结合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特点,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进行结构分类界定,分别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精神文化(价值)、外在民族物质文化(生活)及国家(体制)制度文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挖掘中国与东盟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的内在文化特质,为中国与东盟民族体育文化的交流与现代化传承提供有效的突破口和支撑点。

1 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分析

1.1 宗教信仰影响下的精神文化

长期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教性节会,深入影响着本民族的社会结构及生活方式,已渐渐成为民族精神文化内在的核心,因此研究中国-东盟各国民族体育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涵必将研究宗教信仰对其的影响。宗教信仰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民族品性,一定程度上塑造并丰富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并为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一方面,中国、越南、新加坡主要受儒教、佛教和道教三家宗教文化的影响,儒家崇尚的“仁、义、礼、智、信”和道家的“天人合一”处世之道已成为对越南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影响最大的宗教文化。在诸多的传统体育行为中,各民族无不注重其内在的思想因素和道德规范,如典型宗教文化对中国与越南的武术渗透,中国武术讲求“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注重心意的锤炼和武德修养,越武道的精华即宣扬“倡言众生平,藉修行而悟道”。这些渗透着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文化内涵,具有较深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思想。

另一方面泰国、缅甸皆受印度南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崇尚“重德崇礼”,社会宗法礼教观念浓厚。泰国整个社会观念已被佛教所塑造,佛教的思想和精神已渗透到泰国的传统体育活动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泰国的泰拳对拜师礼仪非常重视;佛教是缅甸社会伦理道德的补充手段,如以礼制为基础的法律制度,德与礼的教化;在老挝,佛教是约束社会伦理道德行为的基本规范[1],具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大都是教性节会的产物,这些无不体现着宗法礼教对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价值的重要影响。

1.2 生活方式影响下的民族物质文化

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表明,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民族生活方式中创造出来的语言、服饰和传统体育项目等物质部分,它们本身不是文化,但它们一旦与民族文化及民族体育活动相结合,就构成了民族体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内涵。语言方面,特别是跨境民族的语言相似性较为明显,如中越边境的壮族、侬族与越南的岱、侬族属于“同根源”,中泰的壮族、泰族属于“同源异流”,共同语言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并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在中越和中缅边境地区经常进行传统体育项目的交流,打陀螺、抢花炮、抛绣球、板鞋和拉大鼓等,已成为中国-东盟各国普及且民众共同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服装上,中国和东盟的民族体育舞蹈服饰不仅是外在的身韵表达,还体现了内在的民族体育文化的审美观念,在花色图案与款式上各不相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特征。

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习俗相近、文化相通,呈现出很多趋同性的民族体育活动项目,如舞狮、武术、瑜伽、龙舟、斗鸡、放风筝、民族操等,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别样的现代体育文化交流。近几年先后举办了中国-东盟武术节、中国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国-东盟狮王争霸赛和中国广西-东盟牛王争霸赛等,还邀请了来自越南、缅甸、老挝、文莱、菲律宾和泰国等多个东盟国家参赛。毫无疑问,不同的生活方式、区域环境等影响下的原生态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各民族体育物质文化的根本。

1.3 国家体制与政策影响下的制度文化

近现代,中国-东盟国家实行的民族体育运行体制也存在异同,中国与越南在国情体制、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等方面比较相似,中国实行的是政府调控和社会管理双重体育管理体制,而越南属于国家管理体制,但是中、越在现行的大众体育发展及管理上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政府几乎行使全部的管理职能,承担绝大部分的经济义务,而各类社会团体及基层体育组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相反,泰国由于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较深,实行的是地方分权管理体制,一切体育组织都以社会团体为主,因此全民健身体制实行得较早,各类社会团体的比赛活动繁多,促进了全民健身的发展,但这种社会团体管理型体制需要以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充分发展和体育法制、法规的高度完善为前提。

国家政策导向是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关键。国家通过举办亚运会、东南亚运动会和不同国家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事交流,结合民间节庆中开展的各类民族体育项目表演与相关旅游产业,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传承发展。同时,为了贯彻落实中国-东盟区域文化交流合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相继与缅甸、老挝、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签署了体育合作文件,建设了一批体育文化合作平台项目,如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工程、中越边境全民健身工程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等跨国体育圈[3],从国家制度层面鼓励并支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传承与保护,为寻求中国与东盟各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供最佳舞台。

2 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2.1 民族性与区域性

民族性方面,文化的民族性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主要标志,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体现着不同的民族品性。中国与东盟拥有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内涵,孕育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天人合一”,崇尚“修身养性”、“形神兼备”,注重和谐,中国武术中就包含很深奥的“和”文化思想,“以武会友、点到为止”的武术理念。东盟国家的民族体育文化特质具有浓厚的宗教礼仪色彩,追求“自由、平等”,崇尚“竞争性”,东盟的民族体育项目更注重对抗、争斗等技术性动作,以挖掘身体潜能为主。

地域性方面,地理环境是民族传统体育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必备条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区域性的限制,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征。中国与东盟的中南半岛(缅、泰、老、柬、越)长期以来受“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的生活方式的影响,而马来群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属独特的多岛屿海洋文化,受“渔猎经济文化”的影响,这就产生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中国传统的武术和太极、中南半岛的泰国的泰拳、马来群岛的现代藤球和“班卡苏拉”等均带有较强的区域民族特色,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典型特征。

2.2 时代性与传承性

时代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艺术发展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了适应性的转型,也为现代体育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中国-东盟共同面临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运动方式的流变,如中国的国粹武术、东南亚的藤球、泰国的泰拳和龙舟赛等已被列入现代竞技运动比赛项目,竞赛规则与体制也不断发生变化,如,泰拳的擂台化和竞技化是东盟武术现代性转换的一个典型代表。此外,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不断拓宽了中国与东盟体育文化的传播领域,提高了交流效率,让更多民众去了解、爱好并传承下去,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网络信息化促使中国与东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同进入了一个综合交流的新时代。

传承性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体育得以遗存保留的根本,传承性不再是单纯的项目形态与技能的传授,而更应该重视民族精神层面的意识传承,包括民族体育活动中蕴涵的民族精神、道德及价值观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主要借助本地民间、民俗和传统节日活动及竞赛等方式进行,是一种更贴近生活及社会文化的传承。东盟国家早期因受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较为广泛和深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过程中保留了浓厚的宗教礼仪色彩,民族文化传承更趋向于宗教性质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承,传承过程中的可塑性较强,如老挝的龙舟竞渡传承就是依存于社会文化信仰体系,被赋予了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龙舟与人们深层次的心理观念和认同意识紧密相连,形成了强烈的文化传承自觉意识实现的心理传承。因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应借鉴东盟国家民族传统体育在自觉意识与社会意识双层面的传承方式,深层次挖掘民族传统体育内部所衍生出来的精神文化(传统价值观念)。

2.3 融合性与多样性发展

从东、西方文化认同角度分析,随着时代与传承的不断发展,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了分类、分层、分区域等模式的多元渠道的文化融合与发展的景象,通过政府、社会团体、各种民间民俗节庆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促进两个地区群众间的民族体育文化交往。中国具有深厚的华夏传统文化底蕴,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时,稳定性强,可塑性差。如,中国的武术在同西方体育冲突、对抗、融合和吸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标准、缺乏量化,始终没有得到西方体育的认同,并屡次被奥林匹克拒之门外。东盟国家除了越南、泰国和缅甸有千年的历史外,其他国家都只有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民族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更容易吸纳,形成了内、外相互交融的特色文化,在民族文化认同上更为直接、具体,如泰拳融合吸收了空手道、摔跤、西洋拳等手法,先后在东南亚各国传播流行,并逐步被西方文化所接纳。

多样性是国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凸显的一个重要特征,民族体育文化的多源发生、多向发展和多样统一已成为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常态和规律,塑造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多种样式和格局,进而呈现出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一方面,中国与东盟系多民族国家,据粗略统计,两地区共有400-500个民族,已成为世界上民族最多、民族情况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由于各民族拥有不同族缘、历史、区域文化及生活方式,决定了各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呈现出的多源发生与多向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各国分别受儒学文化、佛教文化和西方宗教文化等多种类型文化的影响,既有西方体育文化的存在,又有东方体育文化的融合,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中国与东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均沿多元化、多样性的方向发展。因此,中国应该学习借鉴优秀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模式,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扩大与东盟各国民族体育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力度,拓展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的文化生态空间与生存发展空间,以适应现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转型、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趋势。

3 结语

时至今日,要想让蕴涵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民族传统体育“走出去”,理所当然地面临新的现代化转型,并在转型过程中找到与东盟体育文化的交汇点和契合点,更好地实现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合作、传承与发展。我们应充分了解中国-东盟各国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内在文化特质,尊重中国与东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性与区域性、时代性与传承性、融合性与多样性发展的特征,彰显自身文化个性,并通过对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融合、沟通、互补和吸收的方式,不断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与现代化传承。

[1] 于在照,钟智翔.东南亚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4:140-150.

[2] 阮氏春芳.21世纪初越南大众体育管理体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6.

[3] 张兆龙,张明亚.中国-东盟体育合作共同体的构建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5(2):55-58.

ConnotationofTraditionalSportsCultureofChinaandASEANandFeatures

CHEN Deqin

(P.E. Teaching Dept., Qinzhou Inst., Qinzhou 535000, China)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connotation and features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China and ASE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thropolog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China and ASEAN is different in the aspects of spirit influence by religion, ethnic material culture influenced by living style and system culture influenced by national system. The ethnic sports culture of the two regions has the development features of nationality and region, time and inheritance, integration and diversity.

China-ASEAN;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 sports culture; cultural industry; culture exchange; national system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CTY22),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LX385)。

陈德钦(1980-),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G80-05

A

1672-268X(2017)06-0034-03

2017-10-20)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们的“体育梦”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清明节的传统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