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明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中心小学,221132)
1.精准帮扶,突破重点难点
“扶”就是在合作学练的过程中,当学生在学练复杂技术动作并遇到困难时,教师(或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练习者进行帮扶。强化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体育课堂教学准确性、有效性的具体体现之关键[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练,精准运用多样化的练习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技术重点,突破技术难点。如,水平三(五年级)《小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第一课时,笔者组织2名学生为1组进行合作学练踢固定球练习。为了突出本课重点支撑脚的站位和脚触球的部位,笔者要求学生在球的左侧15cm处地面上贴上“小脚丫”(以右脚踢球为例),在踢球脚脚内侧和球的中后部贴上红色的圆形标记,练习时要求上步时支撑脚必须落在“小脚丫”上,踢球脚脚内侧的标记必须与球上的标记重合。踩球的学生重点观察同伴是否做到教师提出的要求,并加以提示,促其改进。
2.合作互助,提高学练效度
在指导学生合作学练时,很多复杂或有一定危险性技术动作都需要进行互助帮扶,进而提高学生学练的质量,同时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水平三(六年级)《技巧:肩肘倒立》第3课时,笔者组织如下练习:2名学生为1组进行肩肘倒立练习,保护和帮助者站在练习者侧后方,用手抓握练习者脚踝处向上提拉,同时用膝关节顶住练习者的腰臀部,并提示练习者伸髋、立腰,双腿上举绷脚尖,重点体会倒立时的身体感觉,帮助成倒立姿势;2名学生为1组的控倒立练习,练习者做倒立动作时,保护者用手抓在练习者脚踝处,稳定后手逐渐离开练习者,由练习者自己控制、调整,保护者在一侧保护。
“放”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给学生足够的学练“自主权”和“自由度”[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学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边练边动脑:想中练、练中悟,不断探究、尝试、体验、领悟,并在学练中相互切磋、钻研、交流,逐步由“不会”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
1.活用迁移,拓展深度广度
运动技能的迁移是把已有的运动经验通过联结,增强认知的深度与广度并向新动作运用的过程[3]。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强烈的技能迁移意识,认真梳理和揣摩技术动作,并牢固把握新旧技术动作之间相近似部分,根据动作难易、相似程度,运用直接或间接、纵向或横向的迁移,在学练时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要求学生在限定条件下(合作、限时等)完成。如,水平三(六年级)《小足球:掷界外球》一课,学生已经掌握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而足球运动中掷界外球技术与原地双手掷实心球技术具有高度相似性,区别是足球规则规定“掷界外球双脚均不得全部离地,允许在地面上滑动”,笔者将这一区别确定为本课重点。组织2名学生为1组进行合作学练,1名学生作为练习者练习动作,另1名学生作为观察者观察练习者的动作,如观察者发现练习者双脚或单脚离地时及时提醒、指出,这样,既增加了练习密度,又巧妙地突破了技术重点,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灵活适度,提升运动技能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对运动技能运用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又要关注运用时机、方法的预设与指导,还要预留足够的练习时间。长此以往,学生运动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如,水平三(五年级)《技巧:前滚翻》单元教学,笔者在学生熟练掌握前滚翻技术后,设计了《生活中如何运用前滚翻进行自我保护》一课:高处跳下——前滚翻练习;脚触障碍物——前滚翻练习;硬质地面的侧滚翻练习(肩部先触地,避免头部受伤)。学生在练习中情绪高涨,既运用技能迁移原理学会侧滚翻,又掌握了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了灵活运用运动技能的能力。
“赛”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比赛,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练积极性,检查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巩固和提高动作质量,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培养团结合作、拼搏竞争的意志品质。
教师组织教学比赛要做到赛中有练,练中有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水平三(六年级)《技巧:肩肘倒立》第4课时采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方法:2名学生为1组进行倒立比赛,看谁完成的动作标准、美观、轻松、熟练并保持的时间长;4名或多名学生为1组,1名学生练习,其他学生针对练习者的动作,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指出练习者动作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多者可获得小奖励;5名学生为1组,依据个人的学练经验,能提供解决其他小组错误动作的创新方法的小组可获得小奖励。针对以上环节中找出的问题及给出的方法,再进行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练热情,增强学生的学练欲望,进而,促使学生的技术得到提高。
“评”即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准确有效、智慧灵活的多元评价内容和语言能使学生明确技术动作的重难点及要领,转变学习态度,激发学练热情,促进有效学练,同时还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学法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1.定标导航,提高学练热情
精准、明晰、“定标导航式”的评价内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合作学练热情,实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如,《小足球:脚内侧传接球》一课,笔者组织2名学生为1组进行合作学练,1名学生踩球的前上部1名学生进行踢球练习,要求踩球的学生重点观察并提示踢球的学生支撑脚是否落在小脚丫上,踢球脚脚内侧的标记是否和球上的标记重合。这种针对性强的、明晰的、可操作的评价内容,起到了“导航”作用,提高了学生练习的针对性,学生易于接受,益于课堂质量的提升。
2.智慧灵活,促进积极主动
智慧、灵活、多元的鼓励性评价语言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学练,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水平三(六年级)《小足球:运球抢截球游戏》一课,笔者组织学生在30m×35m的场地练习运球抢截球游戏:指定5名学生为抢球者站在场地外,10名学生各持1个球在场地内,听到信号后,抢球者进入场内对运球者实施抢截,设法夺得控球权;运球者则运用保护球技巧结合变速、变向、转身和扣、拨、推、拉、拖等技术,躲闪、摆脱抢球者;运球者失去球权后变为抢球者,抢球者抢得球后变为运球者。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就智慧、灵活地运用了一些激励性评价语言:“学生A虽然个子很小,但他利用自己灵活的特点,合理地抢下了比他个子高而且强壮的学生B脚下的球”“学生C和学生D的躲闪及运球速度较快,可以尝试能不能用规则允许合理冲撞动作抢下学生D的球”“学生E虽然运球跑得有点慢,但他知道用身体保护球,让学生F无法抢到他脚下的球”“学生G始终运着球跑,而且能边运球边观察场上的情况,让想抢走他的球的学生没机会抢到球”“学生H灵活地运用变向技术,成功躲过了学生J的抢截”,一系列的评价,既指出了学生的优点,又给练习效果不好的学生指明了努力方向,使学生的拼抢更加积极,跑得也更加努力,这不仅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技术,也锻炼了耐力素质。
提高合作学练有效性的策略不仅限于以上几种,这仅仅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初步认知与理解,其他方法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用心研究、发现、探索、补充、提升,才能更好地提高合作学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于素梅.手段困惑:体育教学中的重难点如何突破[J].中国学校体育,2015(4):28-29.
[2]张传建,唐秀娟.“合作学练”的研究与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0(4):14-15.
[3]宋晓芬,曹竟成.浅析健美操与舞蹈之间的运动技能迁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