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伏伟
学校武术教育中“民族文化”流失与对策研究
张伏伟
近现代以来,武术文化对西方体育模式的模仿逐渐使民族文化内容流失。针对该问题,本研究从学校武术教育中民族文化流失之肇始谈起,认为中西体育文化冲突与“赶英超美”的时代背景,是造成民族文化缺失重要原因,接着论述了民族文化在武术教育中的意义,并认为应当采取文化先行,并重技术,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开展武术文化工作的对策,来解决和强化武术文化教育中民族文化缺失的问题。
武术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对策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古代社会虽然统治者严格控制民间大众习武,但是在国家建设层面还是一直以武举的形式与文人科举考试几乎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近现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军事,冷兵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武举考试,逐渐改由现代军事学堂。武术作为一种身体的教育,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被废除,但是在强大的惯性思维与文化观念的路径依赖下,是否可以完成废除武术成为了清末民初社会精英争论的话题。在这种背景下“土洋体育之争”登上历史的舞台,在相互的争论中,武术能够在现代学校体育教育中留得一席之地,并且在民国时期依附于国家建设体系,建立了武术的社会管理与运行体系,但现代教育制度与知识的兴起,中国人对西方理论的一面倒,使武术逐渐走向了西化的道路,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使武术能够与现代竞技体育接轨,进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武术开始简单模仿西方竞技体育进行改造,逐渐走向了竞技。在这种背景下的学校武术教育也逐渐远离了原来所依附的文化内涵,使原本具有深刻内涵的身体运动方式,简化为了单纯的肢体运动形式。于是武术教育中的“民族文化”内容,几乎完全消失。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纲要指出“要求中小学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纳入各学科,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武术中的民族文化教育又逐渐被重视。基于这种背景,本文以武术教育与文化、武术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与教育等为关键词,查阅了与本选择相关的研究资料,运用逻辑法、观察法等,从武术教育中“民族文化”流失的肇始谈起,接着论述民族文化在武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进而对学校武术教育中“民族文化教育”的可行对策进行了分析。
1.1 中西体育文化冲突之抉择
1840年以后,西方诸国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二次世界大战暴发等系列事件,使中国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彻底产生了怀疑,于是西化论逐渐占据了话语主角。武术文化方面,在孙中山、张之江等社会精英的支持下,中央国术馆成立、社会中的武术组织广泛建立,如“许禹生氏邀集武术同人在北京组设体育社,专培养武术人才,并在京设体育分社,大力士霍元甲氏邀集沪上要人组设精武体育学校。而吴志青所设之中华武术会,尤为后起之英。”,这些社会活动为武术在现代学校教育的开展起着良好的奠基作用。1915年4月“全国教育联合会”第1次会议在天津召开,许禹生等提出的《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议案,之后教育部明令“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至此,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武术,正式进入学校教育,成为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项内容。
由于当时向西方学习的现实呼声,以西方现代体育教育形式,来开展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成为了一些先进人士进行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必然,于是以马良为代表的《中华新武术》问世,开始在全国各级学校进行推广,并于1917年列为全国中学生正式体操,武术文化西化开始大范围增加。民国期间二届全国武术运动会开始以西方竞技体育形式进行武术竞赛,武术期刊中,也开始大量出版关于武术的解剖学、力学、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等现代学科对武术运动的解释。在中西文化冲突的抉择中,武术文化中的民族文化教育逐渐被降低,甚至被遗弃。
1.2 “赶英超美”是西化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摆脱中国社会落后的局面,追赶现代化国家的脚步,中国社会采用了多种形式来努力实现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与现代化国家管理制度。在当时的选择中,根据国际背景与我国的现实环境,最终确立了苏联的国家管理模式。武术教育作为国家建设中的一个方面,无形中被进一步的进行着体育化的发展路径。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呼声中,在呼吁武术入奥的现实追求中,学校武术教育开始向着身体锻炼、竞技体育比赛的方向发展。学校武术、武术学校、竞技体育运动学校都以培养具有高水平技术运动员为目标,社会大众习练武术的健身目的,也使其只剩外在形式。本来在传统文化的域境中,武术文化具有着培养尚武精神、陶冶情操、强身健体、优化道德等多种功能,但是在“赶英超美”的现实呼声中,武术文化一边倒向的西化成为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变异,使其蜕变为简单地具有健身与竞赛功能的身体运动,而缺失了几千年来文化滋养的遗存。
民族文化在武术教育中的意义具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存环境的改变,会造成武术文化发展的变异,不仅容易使武术文化中原来蕴含的民族文化内容遭到消减,而且也会与新环境相结合,产生出新的东西。武术中的民族文化是维系武术文化的传承命脉,因此,本世纪以来在武术概念的界定上便改变了以前的概念界定,强调“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其次,“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体现为其民族精神。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在全球化的地球村落中,频繁的人口流动与融合,使各民族的身份认同受到挑战,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武术文化中的民族文化教育对于增进民族情感与认同,彰显和塑造民族文化性格与自信起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再次,在世界上众多的武技中,武术文化想独占一席之地,就必然牢牢抓住其民族文化内涵,张扬其个性,以特色和独创傲立于世界武技之林。另外,民族文化中儒家讲‘修身’、道家讲‘清心寡欲’、释家讲‘超尘’,无论是出世之学,还是入世之学,都体现了两个字:修炼——身心并练,”都可以通过武术文化的学习而进行教育。
3.1 文化先行,并重技术
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创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重要场所。但是近现代以来,武术作为一种文化之进入现代学校教育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其原因在于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在脱离了原来的生存空间与现代新的环境相结合的过程中,并没有找到自己适宜的方式和目标。这种迷茫之中,只把武术作为一门简单的身体技术教育,而忽略了它原来在社会中所彰显的功能与地位,就造成了武术在社会中生存的无所适从。因此,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应当强调其文化功能,深入挖掘武术文化中的民族文化内容,将武术文化中的民族文化内容重新在学校教育中予以强调。在强调民族文化的同时,进行武术技术教育的强化,以民族文化教育促进武术技术教育,再以技术教育反哺民族文化教育。
3.2 以民族文化为核心来开展武术文化工作
“失语,指失去自己的学术规则”。近现代以来西方文化全球化之结果,造成其它民族文化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力,统一以西方学术为蓝本对本民族文化进行着解读,一些学者指出,这种拿来的过程,不管是换了层毛色,还是变了变土壤,都逃脱不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异化,而造成世界文化资源无可挽回的衰落。因此,民族话语权力成为了本世纪来的热门话题。在体育领域,武术文化一直以西方体育理论为蓝本的解读,也是一种失语之状,那么要想强调武术文化的功能,就应当重新强调其民族文化功能,使学习者能够了解与体悟到技术内容中的民族文化编码,而不单单以现代体育中的其它体育项目来简单的嫁接到武术文化内容中。这一方面,是努力维护自己的话语权力现实要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可能还在于,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就像一颗活了上千年的枝繁叶茂之树,现在却要强行的将树头砍去,嫁接一枝新芽,其结果必然是小的新芽无法承受根深的营养供应,根深力足的树干要么枯死,要么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出更多的枝叶。显然当前武术文化正发展出更多的枝叶,进行着新的重构,但如果不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中国武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呈现混乱的局面。
[1] 武术将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J].武当,2004,165(5):43.
[2] 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全国体总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中国近代体育文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111.
[3]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委员会.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呼唤[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5] 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Study on the Loss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in Wushu Education
Zhang Fuwei
Since the modern times, the imitation of Wushu culture to the western sports has gradually made the national culture los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study starts from the loss of national culture in school Wushu education, illustrates that the important cause of the lack of national culture is from the conflic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ports culture, as well as the time background of “surpass American and Britain”. Then it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 culture in Wushu edu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such as culture first, paying equal attention on technology, and using national culture as the core of Wushu culture, to solve and strengthen the problem of lacking of national culture in Wushu culture education.
Wushu education; na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
张伏伟(1992-),男,河南中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Sport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Henan, China.
G852
A
1005-0256(2017)08-0069-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8.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