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旭,王永安,2
张澜体育教育思想研究(1889~1930)
刘 旭1,王永安1,2
张澜在创办私塾、小学、中学、大学的过程中全力实行新式教育,大力推行体育教育,努力改革过去陈腐的封建教育。在他的体育教育思想中,践行“德、智、体”并重, 主张“普及与提高”共进,倡导“女权主义”发展,契合“军国民”思潮,突出“学科与课程”建设,非常重视体育行为、体育环境、体育伦理、体育精神、体育文化育人。他的体育教育实践开创了川北地区体育教育的先河,有力地推进了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学生体育、女性体育教育的发展。他的体育教育思想为四川地区学校体育的兴起和发展、体育人才、体育师资的培养、体育文化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澜;体育教育;思想
1.1 张澜先生简介
张澜,字表方,1872年4月2日出生于四川南充,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思想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在清末民初时期,他求学归乡任教,之后投身于“保路运动”、“倒袁运动”, 为中国早期民主革命的启蒙与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后他先后在成都和家乡南充开设新学,在重庆创立民盟,传播民主革命思想,为推动解放前四川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2 张澜兴办教育简史
张澜出身于佃农人家,父亲是清末秀才,一直在家设馆教学。张澜自小爱读书,喜诗词,22岁考中秀才,23岁补了廪生。1903年因品学兼优被清政府派遣到日本留学。留学回国以后,张澜认识到要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1894年至1930年先后在南充、广安、成都等地从事教育活动,是四川辛亥保路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先后在家乡南充创办了多所学校,1905年任顺庆府立中学堂监督,朱德元帅青少年时期曾就读于该校。1907年在南充创办了端明女塾,后改为端明女子中学,这是当时四川省第一所女子中学,该学校的创立,对促进四川女性的解放与女性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913年创办了南充县立中学,开了四川省职业中学的先河,开国大将罗瑞卿少年时期曾在该校的农业班就读。1926年他参与创办并担任了国立成都大学的校长,这是四川也是西南的第一所最高学府。张澜成为了国立成都大学的首任校长(现四川大学的前身)。1938年秋在周恩来的建议下又在南充创办了私立建华中学。“蜀中学子半门生”,张澜先生一生以教育为己任,并以教为乐。
在创办、创建从私塾、职业中学、普通中学到大学等形式各异的学校过程中,张澜先生积累了大量的教育实践经验,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思想。他以民主开放的办学思想为指引,提出了“重视学术研究,提倡兼容并包,尊重政治信仰,严格教学管理,敢于开拓创新,力主任贤用能”等主张,对清末民初四川的思想解放、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创办的学校中,很多学生深受其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影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探寻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运动中成为国家的栋梁。
正是张澜先生在教育事业上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才使得四川的学校体育教育得以兴起和发展。在清末民初的社会中,张澜先生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把体育教育放在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其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成为了时代楷模。而深入研究张澜的体育教育思想,对推进当代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以及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1 践行“德、智、体”并重的体育教育思想,重视体育行为育人
张澜在川北地区首先提出和践行体育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1899年,应蒲殿俊的邀请,张澜赴广安“紫金精舍”(又名紫荇书院)执教。他积极宣传西方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反对陈腐的封建教育制度,提倡“德、智、体并重”。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体育被民众轻视。张澜在学校教育活动中,首先开设体育课,并号召学生们坚持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在上体育课时,他经常亲临操场,与学生们一道练习。并在学校操场入口处挂上牌子“禁止烘笼、风貌入场”,拒绝冬季需戴风帽、提笼出门的“斯文人”参加。张澜认为斯文应该是有度的,该斯文的时候斯文,该运动的时候就应该运动,身体素质是第一位的,学生必须加强体育锻炼,锻炼之时不需要斯文。在当时能上学的大多都是富家子弟,封建恶习很多,张澜敢于向这些封建旧习气作斗争,有胆有识,大刀阔斧,无所顾忌,在各种场合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教育,促使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并做出硬性规定,让这些“斯文人”的陈规陋习在学校渐渐消失。他在教育实践中贯穿“德、智、体”并重的体育教育思想,成为清末新式体育教育的开端。
2.2 主张“普及与提高”的体育教育思想,重视体育环境育人
张澜不仅着力实施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而且还大力推动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学校体育的普及以及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张澜主张学校定期举行大规模的体育比赛,通过比赛环境的历练,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张澜为洗雪“东亚病夫”的耻辱,积极倡导通过体育运动强健民众体魄,以唤醒民众的自强意识。1907年,他首先在南充县立高等小学,举办了学生运动会。与此同时,1907年夏,他又主导并发起举办了四川全省的中学生体育运动大会。体育运动大会的会场设在成都南校场(南较场),各府、州、县来参加的学生达数千人,参赛学生大多是文学堂学生,也有少数军事学堂如成都巡警训练所的学员。召开如此规模的学生运动大会,这在当时的四川是一个创举,是破天荒的新鲜事,因此一宣扬开来,轰动了整个成都城。各路健将,大显本领,跑跳掷射,精彩纷呈。在全省中学生体育大会开展过程中,由于比赛进行到障碍竞走时,巡警训练所的学员与四川高等学堂学生产生争执,继之动武,最终运动会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张澜先生倡导并举办的学生运动大会在四川学校体育竞赛中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开创了四川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的先河,对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建立体育运动思维,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奠定了基础,对学生竞技水平的提高,精神风貌的展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带动了四川全域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发展,其产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2.3 倡导“女权主义”体育教育思想,重视体育伦理育人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礼教、伦理纲常的统治下,女子要接受教育是相当困难的,张澜对封建旧习深恶痛绝。因此,在他创设新学的实践中,特别重视发展女子体育教育,通过对女子进行体育教育,使女性从封建恶习束缚中解放出来,张澜先生也成为清末民初较早践行女权主义的代表。早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变法维新的思想在张澜心中就彻底的破灭了,他率先剪去头上的辫子,并要求家中男孩不蓄发,女孩不裹脚以示反清。1907年春,张澜等人筹划在南充创办了端明女塾,开创了川北女子之学的先例。在学校他鼓励女生解下裹脚步,组织她们开展体育活动,如荡秋千、踢毽子等,并亲自带女生上街跑步。他鼓励学校的女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多参加户外活动,释放自己的头脑与活力。当时这些举动在闭塞的南充影响很大,为此当地还留下了“张表方放大脚”的一段佳话。后来,他又组织女生成立了学生自治会,自治会当天的余兴节目就是体育表演,通过体育表演,把大会热烈地气氛推向了高潮。这些举动有力地推进了川北女子体育教育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四川乃至全国“女权主义”思想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2.4 契合“军国民”体育教育思想,重视体育精神育人
张澜在创办的新式学校中,契合“军国民”体育思想,提倡体育励志、强身救国的体育教育理念,对革新民国时期四川的教育起到了先锋作用。1906年,张澜任顺庆府立中学堂监督(校长)时,朱德离乡远行,从仪陇来到顺庆府(南充)就读于顺庆府立中学堂(今南充二中),受教于张澜。张澜最喜欢看朱德上体育课,每当课余,朱德奔跑于篮球场时,他便鼓励在场外围观的学生,应向朱德同学看齐。有一次,张澜夸奖朱德打篮球勇敢、机灵,跑得快,投篮准,还问他为什么个头不高,打球跑得那么快?朱德说小时候读私塾时,塾馆离家远,每天上学、放学要来回跑4次,久而久之脚板就练出来了。张澜听了,对站在旁边的体育老师说:“每天早上要组织学生练跑步,中国人要早日洗雪东亚病夫的奇耻大辱。”在朱德读书求学期间,张澜还常常给朱德讲述东晋大将军陶侃朝夕运砖以习劳励志的故事,要朱德立志洗雪“东亚病夫”的奇耻大辱。朱德在顺庆府中学堂读书虽然只有一年时间,但在这里学到了“强身卫国”的道理,学体育强身为朱德后来走上革命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他接受“读书不忘救国”进步思想的开端。同为张澜学生的罗瑞卿,与朱德有着相似的经历,都与张澜结下不解之缘。1923年,罗瑞卿就读于南充县立中学农业班,张澜正是此校的校长。罗瑞卿身材高大魁梧,在入学期间特别活跃,爱好体育与文艺,课外活动喜欢踢球、演剧。在张澜这样一种开放、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下,罗瑞卿的体育才能得以施展,并引起了张澜的关注。张澜对这个聪明好学、爱好体育的后生寄予希望,送了很多如《新青年》、《向导》这样的进步刊物给他,使罗瑞卿在这里初步接触到了很多进步思想,为他走上革命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2.5 突出“学科与课程”建设的体育教育思想,重视体育文化育人
张澜重视高等教育体育学科的建立和建设,为四川高等体育教育体系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他认为四川作为一大省,“地方偏远,文化常逊于东南,非设大学不足以增高文化”。1926年张澜参与创建并担任了国立成都大学校长,这是张澜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时期。他提出民主办校,推崇科学与民主、主张思想自由、信仰自由、学术研究自由。张澜在国立成都大学任职期间,学校的学术气氛浓厚,思想开放自由,成都大学在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的21所国立大学中名列第7。对于地处中国西部边陲,交通极为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的成都,能够建立如此规模的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一个奇迹,这充分体现了张澜先生在教育方面的才能。
在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张澜提倡和支持学生们组织学术团体及出版刊物,体育系在当时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学术团体,还成立了“体育研究会”。课程建设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据《张澜与四川大学-川大记忆:校史文献选辑-第五辑(上册)》中记载,体育系学制四年,在课程的安排上,第一学年必修科目包括国文,英文、伦理学、生物学、解剖学、童子军、田径赛、球术、体操、国技、游戏操、音乐。第二学年的主修科目:国文、英文、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组织学、军事学、童子军、田径赛、球术、体操等。第三学年包括国文、英文、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卫生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原理、体育史、病理学、军事学、田径赛、球术、体操等。第四学年运动生理学、运动卫生学、体育教授法;选修科目包括经济学、社会学、物理学、日文或德文等。
通过课程安排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当时国立成都大学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体育学科,体育课程的设置安排上借鉴了日本、欧美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不仅有基本的童子军、田径赛、球术,还有英文、音乐、运动生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内容辅助,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实用主义体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实现了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了体育教育的意义。此外,学校还组建了排球队、足球队等校队,以开展竞技性的体育活动。如在《国立成都大学第一次陆上运动大学记略》中,详实记录了学校竞技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大会职员表、开会秩序、运动秩序等详细的环节。而在运动秩序中的运动项目就达三十多种,涉及女生的项目达十一个,涵盖了田径、跳高、撑杆跳远、铁饼、女生百米赛、女生表演舞蹈等。在当时国立成都大学的体育系,不仅注重学生体育方面的成绩,也注重道德涵养等精神方面的体育成绩,为四川地区高等教育体育体系建立了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教学理念,也是培养体育师资和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
张澜早年留学日本,而日本是近代史上最早接触和了解西方的亚洲国家,因此,日本当时被认为是中国了解西方的窗口。在日本,张澜耳濡目染了西方体育教育,回国后,他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并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学以致用,对我国的体育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张澜抱着救国以及改变四川陈腐落后教育的目的,在其创办的学校中大力重视体育教育、推行体育教育,创新办学理念,革新风气,成绩显著,在历史的演变进程中逐步让人们认识到了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体育教育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张澜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探索,为四川体育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四川体育人才、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储备做出了积极贡献。
[1] 李华树.张澜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探讨[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3(3).
[2] 林淇.张澜传[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25-33.
[3] 杨泽本.张澜和朱德的师生情谊[J].四川统一战线.1998.
[4] 张澜:《致赖心辉》.张澜文集[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第1版.1991:63.
[5] 姜嫄媛.浅谈张澜教育思想[J].巴蜀史志.2007.
[6] 张广华.回顾张澜办教育[J].领导者.2015(6).
[7] 党跃武,谢增寿,康大寿.张澜与四川大学-川大记忆:校史文献选辑-第五辑(上册)[M]. 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192-194;440-442.
A Study o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s of Zhang Lan (1889-1930)
Liu Xu1,Wang Yongan1,2
Zhang Lan,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ivate school, primary school, middle school, and university, fully implemented the new methods of education, greatly carried out PE and reformed the past fusty traditional education with great efforts. In his PE thoughts, he equally emphasizes the practice of virtue, Intelligence and physical condition, advocates mutual development of popularity and promotion, initiates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m, caters into the school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foregr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and curriculum. He especially highlights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with sporting behaviors, sporting environments, sporting ethics, sporting spirits and sporting cultures. His PE practiced set a precedent in northern Sichuan,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female physical educ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even the whole southeast areas. His PE thoughts hav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PE, the education of PE intellectuals and PE staff,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E cultures in Sichuan Province.
Zhang Lan; PE; thoughts
南充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项目青年项目(项目编号:NC16C043)
刘旭(1985-),女,四川南充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新闻与传播、学校体育学。
第二作者简介:王永安(1979-),男,河北保定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1.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Sport College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9, Sichuan, China. 2.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
G8
A
1005-0256(2017)08-0023-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