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朵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基于ESP理论的体育英语测试与评估研究
郑玉朵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国家体育产业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体育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国际化,精通英语和体育知识的人才成为一种需求。因此,体育英语专业在体育院校相应展开。文章试图使用ESP理论探索体育英语测试与评估体系。通过访谈、调查问卷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其专业、实用、全面的特点,探索其考核标准的特点、问题及完善方案,以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和培养体育英语技能人才。
市场需求;ESP理论;体育英语;测试与评估;完善方案
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来看,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优化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目标加快了体育复合型人才,资本等要素的流动。从文件精神所提出的主要任务来看,要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推动专业赛事发展,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等专业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际精品赛事。如此一来,促进国际体育赛事交流与合作,培养体育英语技能人才将势在必行。
通过访谈,调查问卷以及逻辑分析,目前体育院校测试与评估体系并不完善、高效、实用。在测试与评估的体系上存在着测试与评估设备落后、原则不明确、对象不全面、手段方法单一等若干问题。结合体育英语发展状况,在ESP教学大力发展的条件下,积极寻求探索与建立更加完善的测试与评估体系,为我国体育英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1.1 研究对象
以体育英语的测试与评估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通过访问2012级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英语专业梁亮同学,知晓其在2015年10月到目前服务于WCBA,河南女篮和NBL,河南赊店老酒男篮球队的翻译工作。作为本科同班同学,已知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梁亮同学属于掌握英语兼体育知识程度都不错的学生。通过访谈得知,在一开始的翻译工作过程中对接的确比较吃力,意识到自己虽然作为体育英语专业出身的学生,专业术语掌握的的确太少,再加上自身专业技能实际应用也起于初步阶段等其他各种主客观因素,会发生与外援或教练员等其他工作人员沟通不畅的状况。
从个案访谈与分析中,在我国大力倡导与扶持打造国际品牌体育赛事的浪潮背景下,我国目前体育英语应用水平较低,体育复合型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仍有较大缺口。而这些现象都与高校相关体育英语英语专业测试与评估体系存在着相关关系。
1.2.2 调查问卷法
通过对相关体育学院英语专业的2011级和2012级100名同学发放调查问卷。其发放途径通过纸质问卷和电子邮件问卷两种方式,其中96份收回,93份有效。其问卷作答是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的。同学的态度和回答能够比较准确真实的地反映出目前我校体育英语测试与评估体系的真实状况。
1.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所获得数据、资料进行思辨分析,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运用筛选、归纳的方法得出该研究的结论。
2.1 专门用途英语和体育英语
2.1.1 ESP理论概念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是以功能主义的语言观为理论基础,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ESP关注如何高效地将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1.2 ESP理论的发展方向和精髓
ESP所关心的焦点除探讨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外,还要探讨如何才能高效率的学习语言。了解语言的特点和使用语言的过程并不等于学好了语言。ESP是一种教学途径,以充分了解语言学习过程为基础,集课程设置、大纲制定、教材选编、课内外教学组织、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测评为一体,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诸如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等一系列非人为因素的系统过程。把对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是ESP理论最近发展的一个方向。
目标情景分析或需要分析(needs analysis)是ESP理论的出发点和中心,是ESP的理论灵魂和精髓,是ESP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也是ESP理论大爱垂青的根本原因。所谓目标情景分析或需要分析就是仔细地分析将来使用外语的情景和认真地分析这些情景下进行交际的内容、方式、途径、媒介、手段等特点以及语言特点和技能,并根据这些分析来设置ESP课程和教学大纲,也就是把语言分析和学习者的目的紧密结合起来。用什么就学什么,学用结合,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ESP具有无限的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科技领域日新月异的进步、人类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ESP的种类和面临的目标情景分析或需要分析愈众繁多。所以我们分析清楚“体育英语”的所属类别,对于基于ESP理论下的体育英语测试与评估很有必要。
2.1.3 体育英语的定义
Jadwiga Kowalikowa认为,体育英语也叫体育术语,指的是运动员和所有其他体育人士为了满足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沟通的需求而发展的语言变体。Wojciech liponski认为,体育语言是一种高度特殊化的语言学领域,其具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从狭义上来看,体育英语就是在体育赛事或体育活动中使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具有特殊的特点;从广义上来看,体育英语就是在一切与体育相关的活动中使用的具有特殊表达形式的语言变体。
我们可以定义“体育英语”属于特殊用途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ESP)。即“English for Specific/Special Purposes”.体育英语的范畴是很广的。在普通英语中有体育的内容,在专门用途英语中也有在体育职业领域的英语,学术英语中有体育运动医学用语、体育社会学英语、体育经济学英语、体育新闻学英语。这也是为什么体育英语和其他ESP英语不一样的地方。根据使用人群和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把专门用途体育英语分为两个部分:职业英语和学术英语。综上所述,体育英语(Sport English)可以定义为:体育英语既可以是体育文化在英语中的体现,也可以指在英语中表述体育项目或体育相关职业中所用的语言变体;既可以是职业英语,也可以是专业学术英语。简单地说,凡是一切在体育活动或相关体育事务中用于沟通的英语变体都可称为体育英语,所使用的词汇则可以视为体育英语词汇。
2.1.4 体育英语测试与评估的必要性
通过调查访问的数据分析:第一,从报考角度分析,发现其报考体育英语这一专业迫于多种主客观因素。62%的同学,其中女生占绝大比重,为“英语”而来,完全撇开体育不谈。31%的学生因为报考掉档,迫于现实情况,选择补录服从调剂到体育英语。仅有7%的同学对体育英语(其中男生占比重较大)有稍微了解,因自身对篮球、足球、网球等比较感兴趣,所以在体育英语专业课堂表现上,相对比于女生的发言、与老师互动以及课堂体育项目活动等方面积极性更高一些。而大部分学生在“体育+英语”这一情景结合领域中,内心并无明确规划,并不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目标和主旨所在,所以导致一大部分同学完全避开体育英语知识,走传统英语路线。基于生源素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等各种主客观,其水平又与综合性大学或者专业外语学院英语系学生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
第二,从体育英语学科学业期末考试角度分析,80%的同学选择在考试前一周通过多种渠道与手段搜集复习资料并进行机械记忆。在考试之后不到一周,对于体育英语学科考试的核心和相关项目的考察知识已经基本遗忘。12%的同学选择从容面对考试,因为平时积极认真听讲体育英语专业课再加上自身对体育领域的关注,对大部分考查项都有理解和领悟,所以没有必要靠突击和机械记忆应付考试。而这类学生对相关体育英语知识及技能掌握消化理解比较好,并且能够学有所用。8%的学生选择其他,这里面可能包括裸考、任其发挥只求及格就好等各种心态因素。而对体育英语专业知识掌握方面来说更是无欲无求。
第三,从毕业去向分析,16%的同学选择报考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继续深造。17%的同学的选择报考相关体育方面研究生,其中在体育英语赛事翻译方向仅占有10%,而67%的同学选择其他(就业、跨考等不相干体育或体育英语领域)。由此,对于专业为体育英语的相当大部分学生选择跨行和完全转型。
由以上数据分析再结合前文国家体育目前发展状况及体育复合型人才呈现巨大缺口现象,基于ESP理论的发展方向和精髓核心,必须建立健全体育英语测试与评估体系机制。
2.2 基于ESP理论探索体育英语语言能力水平测试体系
2.2.1 体育英语测试体系的问题现状分析
(1)考核标准单一
作为本科体育英语专业的一名学生,基于对本科体育英语相关科目的考试类型与性质了解,体育英语学科期末考试一直采用“平时成绩*30%+期末考*70%”考试机制。而未在学期中间运用ESP理论的目标需要与情景分析,发挥多样性考试类型对学生进行相关体育英语知识的考察。
(2)平时成绩绩效低
平时成绩的构成目前主要由考勤率和课堂表现组成。在考勤制度上,部分老师未进行严格执行考勤点名。而在课堂表现上大多呈现老师进行讲述,学生机械接收。而且在平时成绩绩效考核中,也未进行多维度的考查,比如相关体育英语术语口语表达与运用等。因此平时成绩考核对体育英语知识提升的力度不够,并没有起到太大实质性作用。
(3)体育英语试题卷面设计的不合理化
试题部分一般由中英文术语短语翻译、单选、名词解释和中英文体育赛事翻译等四部分组成,而一般中英文赛事翻译部分占50%,导致学生答题与老师评分主观性太强,未能客观反应学生对体育英语知识掌握的真实水平。因此体育英语卷面考核对于提升学生体育英语知识翻译技能与水平,未起到太大的启发与引领作用。
(4)学科间考核制度参与分配不科学性
大一、大二期间听力和口语科目考试未涉及体育英语相关部分。听力只是传统的进行常规听力上机考试,试题未曾涉猎体育英语部分。口语考试,只是简单地两个同学抽话题对话交流和老师提问环节,而口语试题的构成也未涉及体育英语话题。从学科间的参与分配来说,未能真正做到将体育与英语有机结合起来,未能更好地利用ESP理论打造体育英语场景练习,让学生充分切实置身融入和感受体育英语氛围。
(5)学生应试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从学生参与考试角度分析,由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得知,80%的学生抱着应试的态度,对考试相关范围与重点进行机械记忆,重复简单的知识输入与输出。其中55%的学生打着“60分万岁”的旗帜来应付考试。测试体系的功能与作用未能从学生的根本思想上改变其对体育英语学科的认知和以及其对待考试的理解与态度。
2.2.2 体育英语测试体系的完善
由体育英语测试体系的问题现状分析,通过查阅资料和阅读文献了解,语言能力水平测试通常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常模参照测试。第二种模式是标准参照测试。常模参照模式通常用于通用英语传统考试类型,而标准参照测试多为ESP教学情境下为课程设置而定的测试模式。为此,我们可以基于ESP理论为体育英语语言能力水平测试体系的完善列出以下几项原则:
(1)交际性原则
ESP是与某一专业或某一职业密切相关的英语。学生学习体育英语的目的是在未来的工作中使用体育英语进行交际,并通过这种有效的交际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对学生的体育英语语言能力水平测试必须要体现交际性。即可以模拟创造体育英语情境,让学生使用恰当的语言实现交际任务。
(2)情境测试的真实性原则
ESP语言能力测试时需要提供特定的情境,以测试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是否能够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并完成任务。体育英语语言能力水平测试时,为学生提供的情境要具有真实性。为此我们可以模拟真实的相关涉猎体育英语的国际体育赛事比赛场景,让学生在特定真实的环境下进行体育英语术语口语传达或赛事解说。
(3)需求分析原则
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根本原则,同样也是ESP理论发展的核心与精髓。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同样,在测试学生的学习成绩时仍然是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原则之上。为此我们在进行体育英语语言能力水平测试时,要对目标情景和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学生成绩和目标情景需求之间的差距,是否达到了目标情景的要求。
2.3 基于ESP理论探索构建体育英语评估体系
2.3.1 体育英语评估体系的问题现状分析
(1)评估目的不明确
测试是评估的基础。评估是测试的反映。测试体系的现状问题与评估目的的明确与否有着直接的联系。未能清楚了解体育英语的评估目的导致无法发现体育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变化。
(2)评估不具备动态性
体育英语评估体系机制未能做到很好的环环相扣,未能通过评估程序动态、循环的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学习成果。
(3)评估内容与方式单一
只是单一地采取通过学业期末考试和学期末学生对教师单向地网上评价方式。未进行学生老师自评、互评等多样性评估方式。
(4)评估对象的不全面性
评估对象未能全部囊括学生、老师、以及涉及体育英语的相关工作、研究以及招聘单位人员。
2.3.2 体育英语评估体系的完善
评估一般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对象、评估范围、评估方法、评估依据、评估结论等。对于如何更好地对体育英语进行评估,我们可以在ESP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评估体系的问题现状,围绕评估一般所包括的程序来展开。
(1)树立构建评估体系的原则性
体育英语评估体系与测试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体育英语评估体系,同时也必须围绕ESP理论发展原则即交际原则、情境真实性原则、需求分析原则。以此在ESP教学大背景下,更好地促进体育英语学科建设发展,培养体育英语复合型人才。
(2)明确评估目的
首先要明白体育英语评估的目的所在。我们可以通过对体育英语各方面进行评估,发现体育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变化,使得体育英语学科建设更加科学。
(3)确立评估对象的全面性
体育英语评估对象,不仅要包括学生,同时也要包括老师。另外,我们也可以对相关涉及体育英语招聘单位人员进行评估。通过对体育英语学习者和相关涉及体育英语招聘单位人员进行评估,发现学生和社会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对体育英语教师进行评估,明确教学环节、课程设置得与失。总之,体育英语评估对象要尽可能地包括所有涉及层面的人员,促使体育英语学科建设真正做到教、学、用的有机结合。
(4)采取多样性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的种类很多,对体育英语的评估过程就相当于对体育英语信息收集的一个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自填问卷、访问问卷)、学生讨论、老师课堂观察、教研轮流听课活动、学习测试等方法对我们体育英语教学作出评估。
(5)确保评估结论的动态性
对于体育英语评估结论,我们必须对体育英语各方面评估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做出可信度较高、具有动态循环效果的评估结果。确保本学期和下学期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工作等做好环环相扣与良好衔接。
3.1 结论
在ESP情景教学盛行发展的条件下,从ESP理论的发展方向和精髓出发,分别从体育英语测试与评估两个角度探索分析,研究发现:
(1)体育英语测试与评估体系并不完善。
(2)在测试与评估对象、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具有局限性和不合理性。
3.2 建议
基于ESP理论研究体育英语的测试与评估体系,发现其存在问题,选择合理科学的测试与评估手段,改革创新在ESP教学情境下传统测试与评估体育英语语言能力的形式与途径。比如,提高平时成绩比例,拓展平时成绩内容含量(定期进行体育英语会话,提交体育英语读书笔记,体育英语演讲比赛等)。又比如由传统的期末体育英语卷面考试改为“卷面+模拟体育赛事场景实践考试(术语口语传达或赛事解说)”等。构建一个完善、有质的体育英语测试与评估系统,对于体育英语专业学科建设是一块重要的基石,对日后体育英语的良好发展和培养体育英语相关技能人才建树上也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由于水平和阅历有限,未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一一研究分析。今后会继续从不同角度积极寻求探索与建立更加完善、有效、实用的体育英语测试与评估体系,为我国体育英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上做出贡献。
[1] 李晓洵.学术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体育专业英语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2] 赵彬.ESP理论在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09(10).
[3] 朱海青.ESP语言能力测试探索研究[J].大学英语,2013,10(01).
[4] 杨飞.“ESP”理论视角下的大型国际赛事体育英语翻译现状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报,2015,41,(3).
[5] 田芬,修志华.基于ESP理论下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思考[N].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4.
Research on the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Sports English based on ESP Theory
ZHENG Yuduo
(Chengdu Sport College,Chengdu 610041,Sichuan,China)
郑玉朵(1993-),河南焦作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赛事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