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2017-11-27 04:00陈勃源
运动精品 2017年4期
关键词:运动改革体育

陈勃源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运动教育模式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陈勃源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对当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结合西方学者创立的运动教育模式,从其含义、目的、目标、内容和特点进行探索,得出了在借鉴运动教育模式的同时也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取其精华,自主创新。并提出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意见或建议。

运动教育模式;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启示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从课程理念的更新入手,转变教师对体育课程的认知程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各位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西登托普提出的运动教育模式为理论基础,充分借鉴运动教育模式的先进性、科学性,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将运动教育模式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为我国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注入新的活力。

1 解析运动教育模式

1.1 运动教育模式的含义

运动教育模式是一种基于运动教育理论知识体系的,将学生以运动员的身份进行定位,并通过比赛的方式,提供给学生教学体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大量运用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等教学方法,在比赛中合理将学生进行分组、分配不同职责角色的练习,使处于不同水平段的学生都获得均等的练习机会,让他们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从而提升他们的运动能力,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逐渐成为一名具有终身体育意识的体育人。

1.2 运动教育模式的目标

运动教育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运动基础的学生。通过这种模式所要达成的目标:(1)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提高和体能的增强;(2)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和调整的能力;(3)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运动能力并匹配参加相应的运动;(4)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运用比赛规则和运动特点制定运动策略;(5)培养学生的责任感;(6)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7)理解所参加运动项目的内涵和所要表达的价值观;(8)具备处理运动过程中突发情况的能力;(9)具备组织运动项目和裁判运动项目的能力;(10)培养持续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容。

1.3 运动教育模式的特点

运动教育模式具有运动季、团队小组、正式竞赛、决赛时期、成绩记录保存和庆祝活动等六项特征。

2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如下:(1)课堂教学形式过多: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达到教学效果的教学为主要标志,但过于追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而不以实际为出发点,会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种是课堂上太过于热闹,缺少实际探究过程,缺乏学生有效的思考过程,只是一味的“游戏”,常带有“形式主义”色彩的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内容,无法真正启发学生学习,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2)被动接受学习: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老师所教或示范的动作进行整体模仿学习,有一学一、有二学二,简单机械的进行“拿来主义”。很少有同学会对技术动作形成的原因及动作运行机制进行思考和提问,然后再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有效吸收转化,造成的结果就是“出了汗”然后“忘得快”。从学生角度看,其中一部分学生把体育课当成耽误学习时间的“毒蛇猛兽”,特别是在中招和高招冲刺阶段,潜意识中直接把体育课“选择性”的删除,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约定成俗的“潜规则”,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种自习课或是模拟考试;另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则不够端正,在体育课上行为较为散漫,虽然每次都来上体育课,但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或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不感兴趣或敷衍了事,伴随产生的则是在期末考试时抱有侥幸心理、亦或是临时突击应付的心理机制。

3 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3.1 改变单一性教学,要求学生参与运动向多元化发展

运动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加强学生对运动文化的熟悉程度,使之成为热情高涨的、并具有运动员精神的参与者。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运动参与对象的多元化、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的多样性。在正式的比赛中,应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记分员、训练员、管理员、宣传员以及计时员、统计员、捡球员、发令员、识别员等的角色。在教学时,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竞赛教学情境,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到比赛中不同角色的应对办法,感受真实比赛状态。同时,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对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逐步加深,教师在前期直接指导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小组内(间)相互学习、分班级组织比赛、分赛季轮换角色进行教育教学,不断激发学生潜能。此外,可以通过创设运动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各个角色,通过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全面性,并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使其明白每个角色都是体育运动项目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样一来,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运动当中去,每个人都能获得参与的体验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以运动员的角度要求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努力学习技术和战术,努力拼搏,公平竞争。

3.2 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模式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五个方面。西登托普教授提出的运动教育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操作程序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要增强学生体质,并引导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兴趣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发扬体育精神,最终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我国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西登托普教授所开创的运动教育模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应用运动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3.3 运动教育模式对社会适应目标的启示

社会适应能力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人与人的沟通,相互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分享。在运动教育模式中,核心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合作,让学生全面参与,实现参加竞技运动的难度和要求。这些方面在运动教育模式中都会有所体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4 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运动教育模式以人文关怀和运动文化的培养为基础,贯穿于整个学校体育教学过程。全身心、全方位投入是运动教育模式最根本的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成为一名具备一定运动技能,能够参加体育竞赛,了解并能够运用一些技战术知识,面对复杂的运动情景能够制定策略并合理解决问题的体育人。同时,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对学生教育,学生对运动规则、运动礼仪、运动的传统习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其也成为有运动素养、具有欣赏运动比赛能力的体育人。

4 结语

我国新课程改革都在尝试人文教学思想和理念,但这些尝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不小的困难与阻力。运动教育模式的课程理念和教育思想与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大跨度大单元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参与目标的多元化培养了学生的全面性,使学生们获得不同的运动体验。同时,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社会适应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提高了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在运动教育模式的人文培养下,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The Enlightenment of Sports Education Mode to the Reform of PE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Boyuan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23,Henan,China)

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一般资助项目(2015YB-046)

陈勃源(1989-),河南洛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运动改革体育
改革之路
不正经运动范
改革备忘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瞧,那些改革推手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