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建 谭冬平 宫士君
(1.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2.嘉应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篮球运动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普及。现已成为人类社会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过去单纯的游戏转变为今天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社会亲和力、文化传播力为一体的新型文化载体[1]。拥有众多的参与者,且参与人群一直呈现出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伴随着篮球规则的逐渐改进,场地器材的逐渐更新,人们参与热情的不断高涨,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身体对抗的逐渐激烈等等,这项运动不光使参与者身体得到全面锻炼、人格得到应有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使参与者得到篮球运动特有文化的熏陶[2-3]。如在培养了参与者强健的体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和竞争能力的同时,还使参与者领悟到这项运动的严谨,并获得乐趣,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终身受益[4-5]。实践证明,在篮球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构成篮球运动各要素中的参与人群、规则、场地器材等都需要发挥相应的作用,“各尽其责”,否则将会影响到篮球文化的传承。本文以篮球文化为背景,以篮球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网为视角,阐述其产生、发展变化过程,在篮球运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现阶段我国篮网文化传承表现出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为篮球运动和篮球文化的发展服务。
篮球运动起源于游戏。1891年,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受到种桃园林中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篮”做投准游戏,以及自己小时候在家乡阿尔蒙特经常用石头向立在高处岩石上梨子般大的石块抛掷“打落野鸭子”游戏的启发,发明了一种新游戏[6-7]。游戏起初并无明确的竞赛规则,场地大小不等,活动人数也不限,仅在一块狭长的空地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空地木桩或体育馆内看台两端栏杆上,桃篮上沿离地面约10ft(3.05m),竞赛时把参加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以横队站在场地两端界限外,当主持竞赛者在边线中点将近似现代足球大小的球(也有说是用橄榄球)抛掷向场地中心点后,两队便集体向球落地点奔跑抢球,随即展开攻守激烈的争夺对抗。竞赛是以将球投进篮子为得1分,累计得分多者胜。新的游戏诞生后,面临的任务是给这项游戏起个名称。当时,奈史密斯的一位学生叫富兰克·马哈向他建议叫“奈史密斯”球,但奈史密斯坚决不同意。后来马哈又提出,可不可以叫“篮球”,奈史密斯听了极为赞同地说:“我们用了两个篮子和一个球,篮球这个名字很合适”。于是这项游戏就被命名为“篮球”,被悬挂的桃篮被命名为“球篮”。比赛中,由于每次球中篮后,在旁的工作人员都要搬梯子爬上去把球从“球篮”中取出后才能继续比赛,据说当时一名工作人员慌慌张张取球时还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既引发麻烦又经常中断紧张、激烈的比赛。所以,后来奈史密斯对“球篮”进行了改进,就是把桃篮的底去掉。
桃篮去掉底的“球篮”变革,看似是比较小的事情,但可以说是篮球史上一次技术革命。桃篮去掉底后,新的“球篮”就由篮子的沿和帮二部分组成,这时候的篮帮就是篮网的前身,桃篮去掉底的“球篮”变革过程,也就是篮网的“孕育”过程。篮子的沿起到了支撑的作用,而篮子的帮可以适度控制球的“跑动”。“球篮”的改进,大大地方便了比赛的需要,提高了游戏的连贯性,极大地丰富了游戏的乐趣,为更多的人参与这项游戏及这项游戏今后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桃篮被改进后,新的“球篮”确实能增加比赛的流畅性,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球篮”不十分牢固,容易破损,球入篮后容易被篮帮反弹出来,以及球投进篮后掉到地上还是会相对滚动较远不方便捡球等等。经后人多年反复试验、改进、发展,“球篮”逐渐发展成由篮圈和篮网两部分组成。篮圈先是由实心铁条制成,内沿直径为450mm,圈条的直径为20mm;后因实心铁条的弹性不够,而改规定为篮圈要用实心钢材制成;内沿直径也由450mm,修改成最小为450mm,最大为459mm;圈条的直径也由20mm,修改成最小为16mm,最大为20mm,一直沿用至今。最初对篮网的规定只是说用白色细绳结成,长400mm,悬挂在篮圈上,它的结构应使球穿过时稍受阻力再落下为宜;后对篮网的长度做了改进,规定长度不短于400mm,也不长于450mm;制成的篮网有12个环孔,以便于系在篮圈上,篮网的上部应是半硬式的,以防止篮网弹过篮圈,造成潜在的障碍物、球停留在篮网中或被弹出[8-10]。
篮网的后期试验变化过程,也就是篮网的“成长”过程。所有的变化都是为了篮球运动的发展、都是为了篮球文化的传播。新的篮网不光从功能上有助于篮球训练和比赛的连续性,而且也表现出一定的人性化,大大地提高了参与者参与这项运动的热情。如参与者在练习投篮时,只要球出手的角度、速度、旋转等因素恰到好处,球入篮经过篮网的磨擦落地后会自动滚到投篮者的脚下。假如球入篮经过篮网的磨擦落地后滚动方向存在偏差,这就说明投篮者的投篮技术运用不十分准确,提醒投篮者及时调整、改进动作;另外,当练习者每次把球投进球篮后,球与篮网摩擦能够发出“刷”“刷”“刷”的声音,这声音就如同美妙的音乐,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理满足感,激发人们参与这项运动的热情[11]。为保障篮球运动更好的开展,篮球规则对篮网颜色、形态、制式、功能的规定,以及篮球入篮网表现出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篮球文化。
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当初之所以把新发明的游戏叫做“篮球”,灵感来源于游戏中的篮子和球。按照这个思路,球篮包括篮圈和篮网,缺少了篮网的球篮就不能叫做球篮,而只能叫做篮圈;篮圈和球的“组合”就不能叫做“篮球”,或许叫做“圈球”更为合适。由此可以发现,篮网虽然在篮球设备中是一个“小角色”,但从篮球文化的角度来看,对篮球运动还是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实中由于各级部分篮球运动管理者对篮网配备长期存在不重视、不维护,以及大众篮球运动爱好者参与这项运动的目的只是为了追求健身、提高竞技水平和交际等,对不规范篮网的利用或篮网的长期缺失已经习以为常,致使篮网的配备既缺乏规范,又缺乏监督,理所当然导致篮网的生产、销售和配备出现“衰退”。
这种“衰退”表现为:一是篮网的制作材料及其不统一,规范产品极少,不规范产品偏多。根据笔者多年篮球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经验,发现用纯棉或混纺(棉占主要成分)线的材料织成的篮网比较合乎规则要求的标准,尽管成本有些高,但耐用。笔者对我国篮球运动开展相对比较好的广东省的篮网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随机选取了三个地级城市(潮州市、湛江市、汕头市),对38家体育用品商店篮网销售情况调查发现,符合篮球规则要求的标准篮网寥寥无几,原因是因为贵没有市场,篮网采购者对篮网的需求是能用,而不是好用,忽视了篮网的文化与功能。现实中,除了职业、专业球队比赛场地大多应用比较标准的篮网外,如CBA、WCBA、CUBA联赛的比赛场地。多数大众篮球场地都是用纤维的、铁丝的篮网,即使是用纯棉或混纺(棉占主要成分)线织成的篮网,也多数是篮网的上部没有处理成半硬式,导致篮网质量下降,悬挂很短时间就破烂不堪,而管理者视而不见,长期不进行更换,导致篮网最主要功能完全丧失,对投篮入筐的球没有任何的限制作用。近年来,笔者发现国内篮网悬挂不规范最具代表性的“现象”是发生在2016年NBL联赛总决赛安徽一文对贵州森航的某场比赛上,比赛所用篮网颜色呈红白色,这种全国性高规格的比赛,出现如此“现象”,我想不是偶然的;二是大多大众篮球场地即便是纤维的、铁丝的篮网都经常不配备。通过对多个城市的调查和观察发现,现在无论是社会大众健身的篮球广场,还是各级各类学校篮球场地,包括大、中、小学,篮网的缺失是普遍存在的[12]。更有甚者一些相对比较规范的比赛都不悬挂篮网,如2014年广东粤东地区某地级市承办的全国性三对三篮球比赛的预选赛上就出现了没悬挂篮网的现象,并且当地地方报的记者还对比赛进行了报道,报纸上配了精彩比赛的照片,没有悬挂篮网的篮圈清晰可见,真是令人遗憾。
由于篮网的缺失或不合格篮网的存在(比较松弛,球穿过时没有受到恰当的阻力),人们在运动时,根本没有体会到篮网所带来的特有篮球文化的熏陶。如球入篮落地后会滚得很远,每次投进球得跑很远去捡球,让人觉得很不方便,多个反复,兴趣会大减。不但没有发挥投进的球落地后自动滚到投篮者的脚下,对投篮者良好球技给予“奖励”,以及为投篮者的投篮手法提供准确反馈信息的作用,而且连练习者每次把球投进球篮后,球与篮网摩擦发出的声音,给人的那种强烈的心理刺激也体会不到[13]。可以说篮网配备的“衰退”,也同时导致了篮网功能的“衰退”,及篮网所传乘的特有篮球文化的“衰退”,值得人们去关注。其实,世界篮球发展中,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篮网的正确配备与应用有很好的参考样板,如NBA联赛、世界篮球锦标赛、欧洲篮球锦标赛和亚洲篮球锦标赛等比赛所用的篮球网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去参考。
篮网是篮球设施的一部分,篮网所传承的特有文化更是篮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地方以及各类学校的体育主管部门,特别是篮球的主管部门,要加强篮球文化的宣传,重视篮网文化的教育,使篮网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篮球场地的管理人员要把上级主管部门的精神和篮网文化很好地贯彻下去,使自己负责的每片场地的篮圈下常年都有标准的、完整的篮网;篮球运动的参与者要从思想上提高对篮球文化的认识,特别是篮网所传承的特有文化的认识,并在现实中认真去体会。比如通过投篮刻意去寻找球入篮与篮网磨擦落地自动滚到自己脚下那种感觉,努力体会篮球与篮网摩擦发出的美妙声音,这些更能直接刺激参与人对篮球特有文化的理解,帮助人们对篮球文化的认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篮球运动的大家庭中来。
保证篮球设施的完整性,宣传爱护篮球设施,是各级体育,特别是篮球主管部门的重要使命。具体地说各级主管部门的使命是一方面要负责合格设备安装维护,另一方面还要对参与者进行爱护公物教育。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从城市到乡村,室外泥土的篮球场地几乎都翻新成水泥或塑胶场地,一片场地投资少则上万,多则十几万元人民币;篮球架大多采用钢化玻璃篮板的架子,一副投资少则一万,多则几万元人民币。十几元或几十元一副的篮球网,与这些大手笔的投入相比少之又少。篮球网的缺失,从表面上看是“买得起马配不起鞍”,其实质是各级篮球主管部门使命感的缺失。缺少了篮球网,不光影响了篮球架的美观,同时也影响了篮球运动的功能,更不利于篮球文化的传播。对篮球运动参与者的爱护公物教育更需要落到实处,并持之以恒。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效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群众监督意识提高了,对篮球场地主管部门及下属管理人员的工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避免他们的疏忽大意及对工作的不负责任。这样不但能有效防范不合格篮网的出现,同时也能杜绝篮网的缺失,一旦发现没挂篮网或篮网出现破损,都能及时提醒主管部门或下属管理人员对篮网进行悬挂或更换,保证篮网的完好。标准的篮球网一旦安装好,如果管理、保护到位,使用的时间会很长。因为标准篮球网的材料十分耐磨、耐用,光靠球的摩擦,再加风吹、雨打和日晒,使它的消耗会比较慢。对它最大的“伤害”来自篮球运动的参与者有意无意地对它的抓扯,人的体重加上瞬间向下的惯性所产生的作用力是很大的。这就要求篮球运动的参与者在加强监督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要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责任感,爱护公物,以身作则。
在篮球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与篮球运动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轰轰烈烈的发展相比,我国篮球运动各级管理者和运动参与者,特别是城乡各类篮球健身广场、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乡村的篮球场地的基层的各级管理者和运动参与者对篮网文化重视不够,导致篮网严重缺失或运用的篮网不规范,严重影响了篮网所带来的特有篮球文化的传承,使在这类场地参与运动的人群只得到了身体的锻炼、竞技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等等,而没有享受到篮网所带来的特有篮球文化的熏陶。为了使篮球运动在大众人群中能良性传播,使参与人群能最大限度的受益。要求提高对篮网所带来特有文化的认识、各级篮球主管部门要提高使命感、加强群众监督、提高群众的责任感等,为篮球文化的发展服务。
[1] 郑蓬敏,王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文化[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21(3):8-10.
[2] 李明达.中国篮球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5):26-29.
[3] 王畔领,李小和.我国篮球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体育学刊,2008,15(3):43-46.
[4] 石岩.体育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163-167.
[5] 陈日升,等.篮球元素在体育用品企业品牌营销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2016,23(5):30-34.
[6] 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6.
[7] 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1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篮球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6-7.
[9] 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篮球规则(2008)[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205-209.
[10] 孙民治,等.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89-490.
[11] 宫士君,马进荣,等.儿童少年篮球训练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98-99.
[12] 马进荣.影响篮球竞赛的时空要素及我国男女篮适应现状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9,31(4):56-57.
[13] 马亚军.高校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9):15-17.